俄專家自揭“家醜”,對“鎧甲”系統口誅筆伐,只因有兩大缺陷

俄專家自揭“家醜”,對“鎧甲”系統口誅筆伐,只因有兩大缺陷

近日,有俄羅斯軍事專家在軍事雜誌上指出俄軍裝備的“鎧甲”彈炮合一防空系統,在面對小型低速目標時相當“無能”。該作者指出,俄軍在敘利亞戰場上僅依靠“鎧甲”彈炮合一防空系統,根本無法探測到小型低速飛行目標,尤其是令人頭疼的無人機。更令人無法接受的是,“鎧甲”經常發生誤報,把從俄軍基地上空飛過的鳥類誤認為飛行器。

此外,在實戰中“鎧甲”彈炮合一防空系統的表現也十分令人失望。在2018年7月的無人機襲擊俄軍基地的防空作戰中,“道爾”野戰防空系統發射了5枚導彈,擊落了4架無人機;“鎧甲”彈炮合一防空系統發射了13枚導彈,僅擊落了3架。據統計,在2018年4月到10月間,俄軍部署在敘利亞的“道爾”防空系統擊落各型空中目標80個,作戰效率為80%;而“鎧甲”彈炮合一防空系統僅有19%。從數據上看,“鎧甲”確實不如“道爾”防空系統。不過,這兩種防空系統執行的任務是有區別的。“道爾”防空系統是前沿部署型防空系統,主要跟隨野戰部隊執行防空任務,具備邊走邊打的能力。而“鎧甲”彈炮合一防空系統則是固定部署在軍事基地周邊,與S-400、S-300等中遠程防空系統形成防空體系。

俄專家自揭“家醜”,對“鎧甲”系統口誅筆伐,只因有兩大缺陷

那麼,究竟是什麼讓“鎧甲”彈炮合一防空系統的作戰效率如此底下呢?

要知道,“鎧甲”彈炮合一防空系統是在“通古斯塔”彈炮合一防空系統的基礎上研製的。第一套“鎧甲”系統於1994年研製成功,1995年8月首次公開亮相。與“通古斯卡”相比,“鎧甲”防空系統主要通過提高導彈性能,擴大導彈攔截殺傷區域,增加導彈配置數量來提高作戰效率。然而,那時的“鎧甲”系統就已經為後續的“遺傳病”埋下了禍根。經過一系列試驗,俄軍發現了“鎧甲”防空系統的多個缺陷,比如:

一,不能實現“邊走邊打”的作戰需求,只能在靜止狀態下,其裝備的武器才能有效命中目標;二,防空導彈命中率較低,尤其是對小型目標,防空演習時對於加掛了角反射器的氣球、降落傘等目標都無法達到理想命中概率,攔截12公里外的精確制導彈藥能力;三,高炮射速偏低,使用彈種殺傷力不足,不能有效對付低空高機動目標。

由於“鎧甲”系統的缺陷,加上俄羅斯經濟不景氣,俄軍很快就對其失去了興趣,使其無法列裝部隊。幸運的是,阿聯酋對“鎧甲”系統產生了濃厚興趣,雖然準備採購,但要求大幅增加整套系統的性能。2000年5月,“鎧甲”系統的研製方圖拉儀表設計局與阿聯酋簽訂了50套“鎧甲”防空系統的合同。為此,圖拉儀表設計局對“鎧甲”系統進行了升級。由於圖拉儀表設計局在技術、資金上的困難,“此次武器升級是俄羅斯第一種由海外資金自主完成的武器系統。可是升級後的“鎧甲”被稱為被稱為“鎧甲-S1”防空系統。但是,其跟蹤雷達的性能一直不能滿足戰術需求。為此,首批“鎧甲”直至2006年才被交付。不久之後,升級版的“鎧甲-S1”就被俄軍採購。

俄專家自揭“家醜”,對“鎧甲”系統口誅筆伐,只因有兩大缺陷

訂單雖然有了,但是“鎧甲”系統的缺陷居然沒有得到有效改善,尤其是無人機滿天飛的今天,這種缺陷將被無限放大。雖然,如今俄軍使用的已經是再度升級的“鎧甲-S2”系統。該系統已具備了“邊走邊打”的能力,但其防空導彈的問題卻沒有得到有效解決。當然,“鎧甲”系統的雷達問題依然存在,其目標搜索雖然能夠自動進行空間掃描、自動探測和識別各種目標的類型、國籍等,但該雷達僅能對雷達反射面積2平米上的目標有效識別並自動跟蹤。而其跟蹤雷達則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用於接收防空導彈的無線電應答器信號,以測量導彈三維座標,另一部分則被用於測定目標位置,該雷達同時只能對三個目標進行跟蹤,並保障對其中一個目標實施2枚導彈的齊射。也就是說,“鎧甲”防空系統對於小型目標的發現和鎖定十分困難,即使發現並鎖定,由於導彈的問題也不能有效命中。

俄專家自揭“家醜”,對“鎧甲”系統口誅筆伐,只因有兩大缺陷

因此,“鎧甲”彈炮合一防空系統被俄羅斯專家撰文大罵也是情有可原,畢竟總體上說“鎧甲”真的是一款設計思想比較老舊的防空系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