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航母不加長以適應“重型艦載機”的起飛?

大牙


圖為雙體航母想象圖

航母甲板如果延展到1000米長,把噸位控制在20-30萬噸也是可以做出來的,因為當航母甲板達到1000-1500米足以起降絕大多數陸基、海基各型重型戰機,但這僅僅在理論層面可行,在現實中不可行。

航母三角整備區

圖為多角度航母照片

航母甲板上的指揮塔前部有個三角整備區,分別由航母前段平直甲板、彈射滑道和繫泊區組成。如果航母甲板被加的過長就會大大增加三角整備區的面積,三角整備區被增大之後航母的起飛區和降落區就不能夠達到相切的科學佈局,對於短距起飛的艦載戰機而言是一個很大的障礙,這樣就不能保證艦載機的安全起降,因為艦載機之間會互相干擾。

航母動力系統

圖為航母反應堆

按目前美國最先進的核動力系統為基準,短期內也不可能直接匹配20-30萬噸級甚至更大噸位的航空母艦,因為噸位增大,特種鋼材使用量也會增多,一方面增加了航母的造假成本和自重,二方面對動力系統的要求變的極高,由此可以得出,大噸位航母至少不適用於當下全球現狀。

航母空間及能源消耗

圖為F/A-18“超級大黃蜂”彈射起飛瞬間

按照美國的F/A-18“超級大黃蜂”為例,在航母上單純的起飛和降落一次消耗燃油約10噸,約合5萬美元(約合34.2萬人民幣),F/A-18最大內部載油量約為6.5噸,外掛最大載油量約7.4噸。

圖為美國“尼米茲”級航母結構

美國現役的“尼米茲”級航母大約可攜帶9000-10000噸燃油,彈藥約為3000噸,全部用完僅需艦載機出勤約100次即可,一個整編航母編隊的全部後勤補給(含補給艦)最多會在15天內消耗完畢。

圖為美國“尼米茲”級航母彈藥吊裝內部照

如果航母甲板和噸位放大數倍之後,即使可以增大燃油、彈藥等攜帶量,但成本卻難以控制,效費比極高,不科學!


墨墨觀察


現代航母由於甲板和彈射器的限制,能起飛的最大重量飛機也不過30噸級的重型戰鬥機以及預警機,再大噸位的飛機,航母表示我也木有辦法啊,那我們為什麼不能加長航母用來起降諸如轟炸機、戰略運輸機等重型乃至超重型飛機以增強航母的威懾力和戰鬥力呢?



這件事想想就好,千萬別當真

加長跑道起降大型飛機,這個夢我估計全世界航母大國都做過,但是看完下面這組數據他們的夢就都醒了!美國B52轟炸機空重83噸,滿載起飛重量220噸,起飛滑跑距離2900米,著陸滑跑距離1615米。俄羅斯圖160超音速轟炸機空重120噸,滿載起飛重量275噸,起飛滑跑距離2200米,著陸滑跑距離1600米。你想要把這些飛機裝上航母?這麼重的玩意兒可用不了彈射器,那麼你把航母設計成兩千多米長,一百多米寬的長條?



且不說因為金屬內部的應力,五百米已經是人類建造船隻所能達到的極限(最長的是一艘新加坡遊輪,貌似458米長),超過這個長度的船隻,不用你開,你稍微動一下估計就散架解體了,更別說起飛飛機了。兩千多米的船,長瘦長瘦的,長得跟苗條似的,到了海里你確保它不會翻船?這麼重的重量得耗費多少特種鋼材,有幾個國家能承受的起?發動機拖著這麼個大玩意在海里走,別說是雷達,就是天上的衛星也把你看的一清二楚,到時候就這笨重的身材,逃命都比不過人家,只能等死!基於以上原因,勸樓主放棄這種想法!



技術的問題可以解決,但是沒有現實需求

也許我上面說的這些都是屬於技術問題,如果下巨資研發,興許也能解決,但是更悲劇的是在現實中其實沒有這種需求。重型飛機主要是轟炸機加油機運輸機這三類,而越是重型的飛機,往往航程越遠,特別是轟炸機,動不動就是全球作戰,如果要調用這些飛機,憑藉他們超遠的航程,直接從陸地起飛也能支援作戰,沒必要停在航母上佔據寶貴的空間。而且航母上的飛機許多都是多面手,對地轟炸、空戰、反艦樣樣精通,並不需要再來更重型的專一功能飛機來班門弄斧,這就是現有航母基本都是兩三百米,排水量也都是在十萬噸上下的原因所在。



軍史吐槽君


為什麼航母不加長呢?誰說的不加長了?幾乎一直在積極加長,但太長了會有別的問題,笨拙,拐彎不便,沉,重心變化,最嚴重的是與海浪海湧波長相關性變嚴重,容易被湧折斷。當前大航母已經基本夠長了。

有人設想過伸縮甲板,可伸出一段跑道,但重心會變,所以要前後兩頭對稱伸延,但意義不大,

前些年還有開腦洞的對飛甲板,背靠背對頂起飛,想法很有創意,但,基本用不著,有彈射,有阻降大部分飛機都能糊弄了。

也就加油機胖點重點。

地球周長四萬公里,飛機飛兩萬打遍世界,大飛機基本不用航母,

加油機,運輸機,比較大,考慮到航母的後勤補給,但可以用飛艇補給。水上飛機補給,別太貪圖大飛機上艦,

美國在考慮重啟螺旋槳飛機上艦,螺旋槳轟炸機起飛距離短,但那是美國,中國主場在亞洲,不急於遠程常規大轟。基本用不上。

有人設想“可變抬升甲板“,平板可抬升變斜滑,平時是平的可停放艦機,必要時可捲翹起來。滑起滑降。比延長好點,其實也不太靠譜。

試想,一個平板航母,鋪個竹簾子一樣的跑道,必要時用兩排升降杆,把竹簾子支起來,架成一個滑翹跑道。效果會很好嗎?或者升抬平板變斜板?

機械上跟自卸大貨車差不多。至於效果?很難說。





AUTUYT


加長?你要搞到一千多米長嗎?

重型艦載機起降性能是很好的,300米距離絕對可以起飛,但是艦載機是要作戰的,要作戰就要多帶油料和彈藥,那麼這些負載才是艦載機的性能的體現。

航母是以艦載機為武器的作戰裝備,那麼曉偉分析自然艦載機能力越強越好,艦載機掛載的東西越多那麼多任務能力越強、持續作戰能力越強、作戰半徑越大,所以說在沒有彈射器的情況下,延長跑道是一種思路。



但是這種思路有以下問題點,第一個問題就是成本問題,你延長了搭載的戰鬥機更多,是不是總的成本增加好幾倍?

第二個問題,隱蔽性問題,本來航母就是目標很大的軍艦,你搞到1000多米那不是更容易被發現?

第三個問題,技術性問題,這麼大的航母請問怎樣設計?動力怎麼解決?

第四個問題,作戰角度的問題,你航母這麼大行動是不是不便?再者甲板面積大是不是更容易被擊中?(打航母不需要打沉,破壞跑道即可)



以現在的技術實力,造出這種航母可行,但是動力系統不行,無法高速移動。並且由於甲板面積增加更容易被導彈擊中,先進彈道導彈的精度都沒這麼差。總得來說如果加長的特別長,那麼這種航母可以作為海上基地,用於防守和補寄如果用於進攻,那麼緩慢的移速使得威脅大大增加,連常規潛艇都能造成巨大威脅。


李曉偉


航空母艦為什麼不拉長以適應重型艦載機的起飛要求呢?誰說現代航空母艦沒有被拉長來著?

同為6萬噸級航空母艦的庫茲涅佐夫級和,伊麗莎白女王級相比,庫茲涅佐夫比伊麗莎白女王級要長的多。




六萬噸庫茲涅佐夫級和十萬噸級的福特級航母相差無幾,這可是4萬噸的差距呀。一個美國級兩棲攻擊艦的噸位都有了,但是這倆長度差不多,不就是因為庫茲涅佐夫級的設計目標是起飛su33艦載戰鬥機嗎?而且他又是滑躍起飛,所以甲板得拉長一點。然後就導致了庫茲涅佐夫出了名的長(機庫小,但是足以塞上幾十個戰鬥機了,再加上重型戰鬥機靈活性強的多,所以蘇聯人覺得這個取捨值得)

至於主要起飛f35b艦載戰鬥機的,英國伊麗莎白女王級航母,這甲板長度和美國級兩棲攻擊艦,差不多。所以這差距還是挺明顯的吧

因為f35的短距起降能力很好,所以,飛行甲板短點就短點,影響沒多大。更重要的是還能多帶點飛機呀。


嘯鷹評


我發了三遍都不過審查。我不知道原因,寫個簡單的,再不過就算了。

航母可以繼續加長到450米。是不是更長我不知道了。

但450米的航母噸位超過12萬噸以上(估計是15萬噸左右)。這個噸位過不了蘇伊士運河和巴拿馬運河。所以不會製造。


yyyysssswwww


航母作為排水型船舶,為了保證航行的時候穩定、快速,對船舶的長寬有一定的比例要求。

細長的船身速度快,橫向穩定性不好,易側翻。短粗的船身穩定性好,航行阻力大,速度低。

重型戰鬥機要想滿載起飛,至少需要500米以上長度的跑道。船身至少要有50米寬。排水量要30多萬噸。起碼要二百萬匹馬力的發動機。

現在美國10萬噸核動力航母造價100億美元。造30萬噸航母就不止300億美元了。

即使是30萬噸航母,滑跑起飛,降落還是要依靠阻攔索。


天明遙遙山海關


現代航母重型制空戰機起飛重量已然超過30t了,這個體量即使空軍戰鬥機也不能說是輕型了,所以首先,航母是一直有重型戰機駐艦的,當然,這裡所說的駐紮重戰的只是特指美中俄三國的航母,既然說重型艦載機,其他就不討論了,那問題是為什麼不“加長”,那“加長”又為哪般呢?我猜測題主的意思是希望用長度,減省阻攔,彈射的高投入,高風險的做派,其實這是有一定現實意義的,感興趣可以找找張召忠,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局座關於浮島式戰機平臺的論述,為什麼我不將其表述為航母,因為超長“艦體”的浮島式結構,已經脫離了航母的一些定義,那種幾千米長度,幾百米寬度的浮島式結構,已經不是通常意義的船體,而是漂浮的超級基地,這種超級結構已經超過了目前艦船推進技術的極限,不可能達到類是當前航母的推進速度,而航母之所以稱之為航母,就在於其本身代表這個星球最高效投送常規打擊的能力,其中就包括其超級機動能力,沒見過航母飛奔的人估計很難想象一坨十幾萬噸的鋼甲鐵獸以70-80km的速度在大洋上飛速奔馳的駭人場景,那就是這個星球霸主雄霸天下的屠刀,不僅斷玉分金,還動如脫兔,以九霄雷霆之勢穿還宇內,今天你在此處畫地為牢,排拒他來,明日哦,這十幾萬噸的巨鐵就攜鬼魅般的戰鷹送來霸主鐵血問候,這種時效性哪裡是慢悠悠,溫吞吞的超長平臺可以比擬的,要知道霸主是以十幾艘航母為基礎稱霸天下的,折算在航率除3,撐死美帝實時在線的航母也就區區3-4艘,這樣的基數,即使和平時期都能跑死,何況戰時,既要保持高效機動性,過於長,寬,大的體形都是不合適的,這麼說吧,以人類工程科技極限值計算,美帝航母就是現階段人類航母科技可達的極限邊疆,是工程極限值的最高展現,美帝並沒有刻意的縮減航母的尺寸,而且大多數時候都是儘量造得更大更強,以拋離後來的追趕者,但以目前人類工程科技的極限值,摺合對沖的結果就是想著我們看見的超級航母。不知道這樣的回答,是否讓人滿意。


黃軒28


中國已經在解決了,而且十年內必然解決這個問題,超大型模塊化海上漂浮平臺,要多大組多大,而且可以連接海上浮島式核電系統,不過目標太大,再裝幾個紅旗系列放空及反艦導彈部隊,本世紀基本也就是解決到此了,所以數天下英雄,還看今朝啊


天下綺琳


航母的加長會使船體的橫搖增加,加大飛機起、降的難度,和艦體的穩定性下降,不利戰術機動。船的長、寬比有一定的限定,加長達到一定程度就必須加寬,這就給現在的金屬材料的疲勞和極限提出挑戰,即使這些問題解決了,造價和發動機又是一個大門坎。雖然現在自動化技術發達,過多的艦載機和系統,對指揮官也是一個致命的挑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