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國海軍規模如此迅速的擴張?

嘯鷹評


近10年來,中國的海軍發展速度越來越快。不管是在艦艇的技術水平上還是總噸位來講,足以令世界刮目相看。萬噸大驅055的下水、002航母摩拳擦掌的海試、“電戰飛鯊”的驚鴻一躍都無不印證。這個昔日的泱泱大國正在海洋上重獲新生。那麼中國海軍為什麼發展速度如此之快呢?

各國大力發展海軍是應國際形式所必要的策略。同時也印證“誰控制了海洋,就控制了世界”。海洋是一個國家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的第一道防線。但是光守得住近海還遠遠不夠,能夠走向藍海才可擁有真正的主動權。拿當今世界的海軍霸主美國來說,動不動就把10萬噸級的航母編隊部署在它國家門口,相信換成哪個國家都要感覺“壓力山大”。中國海軍的目標是星辰大海,正在由“綠水海軍”轉向“藍水海軍”。

中國海軍建設艦艇的“下餃子”速度,離不開兩條客觀條件。那就是經濟的發展與技術的進步。國家富裕了,也就有充足的經費可以投入技術研發,可以採購足夠數量的高成本艦艇。另外技術的進步可以讓我們不在侷限於購買他國的先進艦艇和技術。換句話說,“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再也不用受限於人。

長久以來中國海軍都面臨著“有艦無艇”的窘境,缺乏登陸作戰裝備。但是近些年來中國自行研發了071船塢登陸艦、726氣墊登陸艇等登陸裝備。根據網上曝光的圖片來看,目前已有多艘相關登陸艇同時開工,要不了多久肯定也要加入“小餃子”行列。那時中國將初步實現真正意義上“遠近通吃,海陸兼備”的藍海海軍。事實上中國海軍的成績不僅限於此。或許我們翹首以待的10萬噸級航母,也已經開啟了研發!

本問答由“大國重器解析”原創,抄襲必究,圖片來源網絡。原創不易,您的每一次點贊、評論、轉發都是對於創作源源不斷的支持!


大國重器解析


因為海軍有錢了,能大建了,更何況海軍方面嚴格遵守一個真理,那就是氪金使人變強。

如果不願意大筆錢砸下去,就是再強的海軍也撐不了十年。

比如中華帝國海軍,再比如說曾經無敵與海洋的英國海軍,再比如俄羅斯繼承的蘇聯戰艦

首先是1999年的海軍,這數據叫一個慘.....字面意思的大貓小貓三兩隻.....,那個年代國家錢袋子裡沒錢,還有軍隊要忍耐的號召,所以海軍發展緩慢。

2009年的規模擴充了不是一點半點,因為十年來飛速發展,產業鏈日漸完善,國家增加了軍費,開始補幾十年來的欠賬,但是依舊大而不強,有大量老舊艦艇


18年,這幾年軍費支出持續增長,所以海軍規模也是繼續暴增,

十年時間,瓦良格改完了,山東快服役了,上海的電彈小鷹也造了不少了,

順便他這個配圖並不是太準確,因為055型大型驅逐艦都有兩條下水了。在建數量累計達八艘。

第13艘052d也下水了。

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氪金使人變強。

只要不是工業基礎,差到了印度的那個地步,只要你捨得投錢,你的海軍誰都會飛速成長。




2025年的海軍如上。


比如說英國,自從工黨上臺以後持續縮減對海軍的軍事投入,所以說英國海軍的規模一降再降。

再比如說俄羅斯,它繼承了蘇聯的大量的武器裝備。

但是沒錢,所以說就棄之荒野,令其腐爛


嘯鷹評


根據美國媒體的說法,2018年我國海軍規模已經達到世界第二,中國海軍每年下水的艦艇總噸位相當於歐洲6國的總和。的確,進入21世紀一來,中國海軍的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艦艇下水如下餃子,各型艦艇潛艇相繼入役。如今的中國海軍已經成為了一支由數百艘艦艇組成,總噸位達到120萬噸的大規模海軍,就規模而言的確已經超越總噸位70萬噸左右的俄羅斯,成為了世界第二大海軍。


新中國的海軍其實還非常年輕,和新中國同歲,1949年4月23日成立到今天才69歲,還不是一支百年海軍。在上個世紀很長時間裡。中國海軍的日子過得其實都比較清苦。因為軍隊忍一忍的號召,在改革開放後我國的軍費縮減,海軍的裝備發展也是進入了停滯狀態,甚至核潛艇的發展都在那個時期出現斷代的情況。

在那段時間裡,日本海上自衛隊長期霸佔亞洲第一海軍力量的位子。解放軍的海軍,甚至連海峽對面的同胞海軍都不如。到了90年代的臺海危機,我國甚至拿不出一款像樣的軍艦來和海峽對岸的同胞對抗。到了90年代末期,我經濟發展初具規模,軍隊的發展重新得到重視。


但是在這個時候,我們卻發現一個很嚴重的問題,由於軍事工業發展常年的停滯,我國當時的造船技術水平非常有限。當時的中國海軍又急需一款現代化軍艦來提升作戰能力,對抗來自太平洋方向的軍事壓力。於是我們向俄羅斯訂購了4艘現代級驅逐艦。在當時,中國海軍的主力驅逐艦還是3600噸的051型驅逐艦,4000多噸的052型驅逐艦和6000多噸的051B型深圳號,規模非常有限,戰鬥力也比較弱。所以,滿載排水量達到7900多噸的現代級驅逐艦成為了那個年代中國海軍的最強戰艦,我們甚至稱其為“航母殺手”。

當年的那支海軍,是一支名副其實的近海防禦海軍,雖然完成了環球航行,但其實根本不具備遠洋作戰的能力。進入21世紀以後,我國的經濟體量不斷增大,成為了一個世界性的經濟大國,我國的國家經濟發展開始從本土向全世界擴張,中國的國家利益開始向世界發展,海權的需求也越來越大。這樣一來,我國就必須擁有一支能夠捍衛自己國家海外利益的強大海軍。

在這種條件下,國家提出了我國要發展一支攻防兼備的藍水海軍的戰略。再加上進入21世紀以後,中國經濟發展已然進入平穩階段,經濟實力大增的同時帶來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這就必然會推動軍事力量的井噴式發展。特別是21世紀第二個十年,海軍的新型軍艦,新型潛艇開啟了全速建造。

056輕型護衛艦,054A型護衛艦,052C/D驅逐艦,055大型驅逐艦,071型兩棲船塢登陸艦,遼寧艦服役,002航母有序海試,003航母也在船臺之上快速的建造。中國海軍的發展正已一種令人歎為觀止的速度向前推進,用外媒的話來說,這些年,中國每年都下水了一支大國海軍。

中國海軍的快速發展是經濟實力的體現,是國家經濟發展之後的必然,同時更是是國家需求的必然。中國是一個海洋大國,將會是一個海洋強國,我們在19世紀已經輸了海洋,在21世紀要從西方人手裡贏回來就需要一支能夠遠洋萬里,將敵人消滅在公海之上,甚至是對方國土之上的強大藍水海軍。中國海軍的快速發展還會保持,直到滿足中國發展的需求,沒誰能夠阻擋中華民族前進的腳步。


軍事噠噠噠


這是大連造船廠的舾裝碼頭,可以清晰的看到有兩艘055型萬噸級驅逐艦和三艘052D型7000噸級大型防空驅逐艦,僅這一個船廠舾裝的大型戰艦建成服役之後,它們的戰鬥機就已經全面超過了英國皇家海軍的6艘45型防空驅逐艦!這樣強大的建造能力在當今世界上是非常罕見的!
而船廠的船塢內仍然有

三艘055型和兩艘052D型在建!它們建成服役後加上前面那些艦,將是目前的英國皇家海軍和法國海軍大型主力艦的總和!有了它們的存在“英法聯軍”炮擊大沽口炮臺和火燒圓明園的事情再也不會發生了!它們是人民海軍保衛萬里海防的物質基礎!

現代海軍的建設離不開工業實力(科技)和強大的國力支持!導師說過:軍艦是大工業的產物……!沒有工業基礎也就不可能製造出來軍艦,我國建國初期的工業能力遠不及當時的印度,他們擁有英國殖民勢力撤離南亞次大陸之後所留下的殷實家底兒,是當時世界的“第八大工業國”,而我國經歷了一百多年的戰亂已經是千瘡百孔、百業凋敝,根本沒有多少工業基礎,完全是農業為主的國家!
這是毛澤東主席1953年2月19日視察人民海軍“洛陽艦”的情景……當時在與戰士們交談時得知,“洛陽艦”排水量僅1000噸,主席沉默片刻,親切的對戰士們說:我們將來會有大軍艦的…。主席和其他新中國第一代領導人都經歷過有海無防的慘痛歷史教訓!都清楚的知道侵略者有90%以上都是從海上打過來的!並且就在4年前人民解放軍實施“渡江戰役”的時候英國

“紫石英號”護衛艦居然還在長江上橫行……這樣的國恥他們怎麼會允許再次的發生?所以,在他們的建國方略當中已經把建設海軍的任務提上了非常的高度!

我國在不到十年的時間內,已經將海軍大型戰艦的數量翻了數倍,這一切都是我國人民從建國後在黨的領導下發憤圖強、披荊斬棘打下工業基礎後形成的,又經過40年改革開放的經濟建設高潮所積累的強大國力的支撐!才有了今天海軍大踏步前進。

現代戰艦的建造涉及到了所有的重工業門類和科學學科,需要有大批的高技術等級專家和大批的高級技師才能設計和建造出來性能先進質量可靠的戰艦,但是這個過程需要長期的探索、積累,沒有捷徑!外國人不可能將這些看家本領告訴任何人,因為這是人家的立國之本!只能靠我們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一步一來,早年間看過一篇介紹我國建造第一代核潛艇的文章,當時國家正處在艱苦奮鬥時期,各方面條件與現在根本沒法比較……說是核潛艇建造船廠的生活艱苦:白天停水,晚上停電、三斤米二斤面(指的是每月的“細糧”定量,沒用過糧證的我們根本體會不到)。也正是新中國的軍工前輩們的艱苦卓絕的探索和積累出工藝經驗,才奠定了我們今日大批量新型戰艦下水的盛景!

長興島造船基地裡面已經建成等待服役的戰艦,與大連造船廠遙相呼應!

有了強大的工業能力和改革開放40年的經濟積累,目前我國有能力建造任何品種的戰艦,大批的新型戰艦服役使我海軍有了進入“深藍”的物質基礎,為“一帶一路”海上戰略提供了強大的軍事保障,600年前強大的明朝鄭和海上編隊就配置了當時最先進的戰艦,持劍經商更是近代以來打通海上貿易線的先決條件,沒有強大的海軍怎麼保護商船隊不受襲擾?英國如果沒有強大的艦隊怎麼會成為“日不落”?所以,強大海軍不但保衛國家安全的戰略力量,也是維護國與國正常貿易的基石!
這張圖片左面充滿了悲壯,任何有愛國情懷的人看了都會心中一凜,就是因為一場海上較量的失敗我們才更加落後!


海軍的失敗讓我們的國運不斷的下墜;而右面新中國的海軍充滿了朝氣、勇氣和力量!有決心、有能力保衛國家的安全和捍衛國家的利益!

國運強則海軍強的道理我們已經知道了100多年!只有勵精圖治,不斷的建設才能有強大的海軍!

加油!人民海軍向前進!!


皇家橡樹1972


國防建設的急迫需求、雄厚國力的巨大支撐、強大的造船工業基礎共同作用,使得中國海軍規模在短短的20年內迅速擴張。

根據網絡上的公開信息,2018年中國海軍軍艦總噸位為145.87萬噸,高於俄羅斯的110.61萬噸,僅次於美國的353.25萬噸,位居世界第二。

而僅僅20年前,中國海軍總噸位才27.41萬噸,與英國和日本差不多,位居世界第四。也就是說,在短短的20年間,中國海軍總噸位增長了近4倍。

在這20年的時間內,中國建造了60艘056系列小型護衛艦、30艘054系列中型護衛艦、20餘艘052C/D系列中華神盾驅逐艦、6艘世界一流的055型驅逐艦、6艘071型兩棲登陸艦、2艘6萬噸級的航空母艦,此外還有數量不詳的核潛艇和常規潛艇。

中國海軍規模的迅速擴張不僅僅是在噸位和數量上,更重要的是在艦艇的技術水平上。以055大型導彈驅逐艦、003型大型常規動力電磁彈射航母為代表的我國新一代海軍艦艇,已經在同類裝備達到了世界一流水平。伴隨著數量的爆發和質量上脫胎換骨的提升,中國海軍的綜合實力已經超過俄羅斯,僅次於美國。

當然,核潛艇方面,還是一言難盡啊!

中國海軍建設在短短的20年內取得如此之大的成績,是國防需求、國家能力共同支撐的結果,同時也有惡補歷史欠賬的因素,下面我們就簡單的分析一下。

1、國家利益和國防建設的需要,要求我們打造一支強大的海軍力量。

海軍是國家利益的保衛者,中國海軍近20年的迅猛發展與中國國家利益尤其是對外貿易的發展一脈相承。自1999年中國加入WTO之後,國民經濟每年複合增長率在10%左右,對外貿易量的增長率更高。2009年起,我國連續9年保持貨物貿易第一大出口國和第二大進口國地位。2013年起,我國超越美國成為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國。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外貿易總量增長了近800倍。即便從1999年開始算,2017年外貿總量也是1999年的9倍之多。作為海外利益、貿易權益最直接的保衛者,中國海軍建設必然要跟上這一發展變化。如果細算起來,中國海軍總噸位的增長比外貿總量增長幅度還慢一倍呢,未來還得接著暴兵。

2、國家實力的迅速增強能夠支撐中國海軍大規模的擴張。

海軍建設是非常耗銀子的,正所謂“十年陸軍、百年海軍”。海軍艦艇造價昂貴,而且需要數十年如一日的持續投入才能見到效果。

中國軍迷對這張雙航母同框的照片津津樂道,可是大部分人想不到的是,為了這張照片,中國海軍掏出了超過600億人民幣,還不包括照片下方那艘國防訓練艦。除了航母這樣的吞金獸,核潛艇、大型驅逐艦的造價也是百億上下。沒有雄厚的國力,打造一支強大的海軍就是白日做夢。

而這一切都有賴於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加入WTO之後國民經濟的迅速增長,中國在經濟增長上的奇蹟才有可能支撐大規模海軍建設。

中國GDP總量從1978年的3600億人民幣到2017年的82萬億,40年增長了220多倍。即便從1999年開始算,中國的GDP也是增長了8倍之多。經濟力量上去了,用於國防建設的資金自然也就水漲船高。1999年中國當年軍費開支1076億元,而2017年我國軍費開支突破1萬億元,增長了9倍!

3、中國近年來飛速發展的造船業也為海軍建設提供了強大產業基礎。

目前中國擁有世界上首屈一指的造船工業、合計產能、船廠數量、產業工人數量、在手訂單數量、新增訂單數量、年交付數量均雄踞世界第一。如此發達的造船工業為海軍建設提供了產業支撐,目前我國已經性能了上海、大連一南一北的兩大艦艇建造基地,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個同時擁有兩個能夠建造航母廠商的國家。

中國主力造船廠目前正在滿負荷生產軍艦,某些年份一個船廠同時開工建造的軍艦就在10艘上下,所有船廠一年號稱能下水一支艦隊,軍迷興奮的把這種全力生產的盛況形象的比喻為“下餃子”。實事求是的說,如果沒有強大的財力支持和產業支撐,我們拿什麼下餃子呢?

4、彌補歷史欠賬。

改革開放後的一段時間,國家制定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國策,提出了“軍隊要忍耐”的口號,軍費投入維持在很低的水平上,海軍艦艇等主力裝備長期得不到更新。軍備廢弛、馬放南山的惡果在90年代後嚐到了惡果,1995年銀河號事件、1996年臺海危機、1999年南聯盟炸館、2000年第二次臺海危機、2001年南海撞機事件......這一系列事件讓我們再次嚐到了“落後就要捱打”的苦澀,被打疼了之後才不得不重整軍備。

知恥而後勇,嚴峻的國防形勢和軍事鬥爭的需要使我們必須快速補上歷史的欠賬,於是一個代號為9910的大規模軍備重整計劃橫空出世,中國各軍兵種的主戰裝備都得到了更新換代和補充。不但海軍裝備迅速提升,空軍以幾個20型號為代表的一批高技術裝備也是在這個背景下迅速啟動、發展和列裝。

總之,在各方面的綜合因素下,中國海軍在這20年裡經歷了一個迅速發展期,目前也算邁入海軍強國之列,但是,這還遠遠不夠。隨著中國國家利益的不斷延伸,中國海軍的使命只會越來越多、越來越重。而且,目前世界處於一個百年未見的大變局,大國之間的對抗愈演愈烈。目前我國海軍的規模與質量,與我們強大的對手相比、與未來的使命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別忘了,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



從此蕭郎是路人甲


說到我們國家海軍的發展,近十年來的輝煌成果真的是有目共睹的,航母我們有了,國產的萬噸大驅也有了,處於世界先進水平的新一代主力盾艦052D也服役不少了,相對於十年前甚至二十年前,今天的中國海軍實力早就今非昔比,就目前的規模以及發展勢頭來看,基本上穩坐第二把交椅了,關於我國海軍的發展,先來看下面的三張圖:


最新的這張2019年數據有誤,比如055萬噸大驅,在過去的2018年就已經下水四艘了,所以,所以,今年服役的055大驅數量絕對不止1艘的,具體幾艘大家拭目以待吧。除了055之外,今年我們的052D的數量也是肯定不止11艘的,畢竟目前服役、海試以及舾裝的加在一起都14艘了,可以說,到了2019年,我國的單單是主力盾艦的數量,就已經處於世界前列了!

至於為什麼我們這些年海軍的發展要跟“下餃子”一樣,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為了能更好以及更有底氣的應對國際形勢變換帶來的壓力啊,某個霸權主義流氓大國天天在全世界搞事情,對我們國家的發展一直都是圍追堵截的,而他們那種“10萬噸級的外交手段”帶來的壓力不可謂不大的,所以,為了能更好的面對這個超級大國帶來的壓力,我們必須擁有一支強大的海軍,才能讓自己在博弈中有著更多的話語權,並且,我們周邊的一些宵小也總是不安分,因此,對它們我們也必須有著強有力的震懾!再說了,我們的目標是走向深藍,隨著我們國力的日益增強,各種海外貿易也將會越來越頻繁,而為了鞥呢更好的守護我們的遠洋利益,一支強大的海軍是必不可少的!


除了以上的原因之外,應該就是彌補曾經落下的差距了,畢竟,別說海軍了,就是陸軍和空軍,我們也是在新千年之後才有了“井噴式”的發展,而當時我們沒有足夠的海空實力,在別人來到我們家門口示威,我們能做的都很有限,而今天我們的海軍建設,可以說也是為了彌補曾今的不足吧,因此,衷心希望共和國海軍能日益強大,“下餃子”可以一直有!


哨兵ZH


▲一口氣下水兩隻萬噸大驅,就算放眼世界,也是極其罕見的現象,然而我們現在的造船工業就做到了(圖片來源於:網絡)

眾所周知,我國海軍在近些年來的發展可以說以迅猛兩個字來說都顯得尤為不足,畢竟從一個“窮孩子”在一夜之間變身成“富人子弟”還是有點令人驚歎的,而接二連三的艦船下水,也被熱心的網友親切的形容為“下餃子”。

▲南海閱兵中所展現的一切都離不開我們海軍這些年的努力奮鬥(圖片來源於:見水印)

那為何我們海軍在這些年的發展會如此迅速且艦船大批量的下水接裝服役呢?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首先,此前雖因各種主客觀因素的干擾,我國海軍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左右,其發展都處於十分低迷的狀態,甚至在上世紀末到本世紀初這段時間,連許多鄰國的水平都比不過,然而在相關技術的引進和研究上我們從來沒有中斷過,且一直以來相關海軍專業的人才隊伍,我們也一直在有條不紊的建設著,因此一旦到了經濟充裕,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就可以很迅速的將這些“儲備力量”轉換成實實在在的戰鬥力;其次,隨著國內艦艇技術的不斷突破,特別是類似艦艇動力技術、艦艇導彈垂直髮射技術、大口徑艦炮技術,小口徑速射艦炮技術,模塊化設計建造技術、預舾裝技術等關鍵技術的在國內的逐漸成熟,想要以最短的時間建造出大量性能優異的新型作戰艦艇應該說只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最後,應該說的是,如今我海軍的迅速擴張也是源自於此前我們落下的東西實在太多了,所以給我們造成了“一夜之間吃成胖子”的欣喜現象。

▲對於我國這樣擁有300萬平方公里海洋麵積的國家來說,類似的航母艦隊巡航在未來應該要多多益善才對(圖片來源於:見水印)

當然,在取得這些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應該注意到,相比於美國等發達國家的海軍實力,我們現在的路只是剛剛開始,未來更多的挑戰還將等著我們,故而只有潛心奮鬥,不驕不躁才能將我國的海軍實力發展更上一層樓。


軍武次位面


美媒搞了個《世界十大海軍》的報道,2018年中國海軍首次歷史性地超越俄羅斯海軍,成為僅次於美國海軍的全球第二大海軍。

其實,自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發力,軍隊建設特別是海軍發展駛上了快車道,以054A/056型護衛艦、052B/C/D型驅逐艦為代表的大批海軍新型水面作戰艦艇迅速服役並形成戰鬥力,中國海軍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遼寧號航母成軍、國產055型萬噸大驅和新型航母的海試,讓外界驚歎中國海軍造艦發展之快,完全出乎了西方軍界的判斷,還不包括水下看不見的大量新型常核潛艇服役加入海軍三大艦隊,這些才是真正的戰時大殺器。


20世紀末,中國海軍還以051B型驅逐艦167艦、052型驅逐艦112艦、113艦這3艘所謂的大艦撐門面。其實,112艦和113艦滿載排水量僅4800噸,放在今天已談不上是大艦了,167艦最大也只有6000噸。

其他都是老舊的10餘艘3600噸級051型驅逐艦,30餘艘排水量1000餘噸不足2000噸的053系列護衛艦,艦隊實力不足以維護中國的海洋權益,以及隨貿易通道延伸越來越多的海外利益。

有外媒稱,中國近幾年新增海面軍艦的數量,超過了西歐國家海軍現役軍艦的總和,中國正在傾舉國之力打造一支深藍海軍,且向外界展現出以前所未有的姿態。

據最新的中國軍隊訓練大綱指出,將繼續加快軍隊建設,力爭在最短的時間把軍隊重塑成一個能掌控戰爭局勢,有足夠的信心和把握打贏現代化戰爭的一支國防力量。到2035年,中國將基本實現國防現代化建設;而到2050年,中國將全面建設成世界一流的軍隊。

由於中國長時間的積弱貧瘠,遭遇了列強從海上的侵略,儘管認識了其中慘痛的教訓,但限於國力原因,長期以來,海軍發展是以空、潛、快為主,裝備的艦艇噸位小跑不遠,嚴重依賴岸基航空兵的掩護。

即使爆發海上衝突,也以獵潛艇、護衛艇、魚雷艇等小艇應戰,護衛艦、驅逐艦等主力水面艦艇,全都窩在軍港內,成了歷次海戰的旁觀者。

自改開以來,特別是受海峽危機影響刺激,海軍建設特別是造艦計劃才提速,有了如今的遼寧號航母作戰編隊,海軍護衛艦、驅逐艦都紛紛駛出軍港,參與了索馬里亞丁灣護航行動,參與了外軍的聯合海上軍演,參與了外訪友好國家海港,事實上海軍艦艇跑遍了五大洲四大洋,視野因此開闊了,自信心自然提起來了。

“一帶一路”將不斷向海外拓展,海外貿易將越來越頻繁,需要海軍成為遠洋海軍,保障海洋貿易通道的暢通,保護海外僑民的安全,海軍是唯一勝任的軍種,有了航母就有了艦載機海軍陸戰隊和護航艦艇,等於是陸海空三個軍種的融合體,憑藉航母編隊馳騁大洋。

國內外形勢錯綜複雜,孤立主義、貿易保護主義盛行,海軍建設關乎國家安全戰略,為維護海洋權益和領土完整,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反對一切外來入侵,中國必須建立一支強大的海軍。

本文由“國平軍史”發佈。


國平軍史


根據美國著名智庫蘭德公司出的報告,我國海軍已經在2015年超越了俄羅斯海軍,排名世界第二位,當時還有爭議,但是隨著後來3年的加速擴張,我國海軍如今在實力上已經是毫無疑問的第二了,優勢對比第三已經越發明顯。



圖為我國海軍的航母編隊,如今大連造船廠內就躺著兩個這樣的艦隊。

這個優勢如何得來的?有一張照片顯示,我國在大連造船廠的一個船塢內,同時建造四艘驅逐艦,其中兩艘是055型萬噸級大型驅逐艦,兩艘是052d型驅逐艦,這些軍艦再加上大連造船廠內進行舾裝的兩艘055驅逐艦和兩艘052d驅逐艦,以及正在船臺建造的3艘驅逐艦,再算上廠內正在維修的遼寧艦和海試的002,大連造船廠內可以說正在生產兩個法國海軍規模的艦隊。



圖為我國新建下水的055型驅逐艦。

正是這樣的速度,江南造船廠和大連造船廠已經連續施工了多年,目前已經為我國帶來一個現役盾艦20艘,航母1艘,054a護衛艦32艘的大規模艦隊,這一規模還會在未來5年內翻番,另外還會增加最少8艘的055型萬噸級大型驅逐艦。我國海軍為何要如此迅速的擴大海軍實力?



美國海軍的世界第一地位難以撼動。

原來,我國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面貌已經發生巨大變化,面臨的國際環境和海外利益也已經發生變化。我國從過去的大陸型國家,演變為一個主要經濟區在瀕海,主要經濟發展依靠對外貿易,同時輸出投資已經超過了引進海外資本,在國外擁有大量企業資產的海陸並進式大國。



北洋海軍的覆滅,帶給近代中國無盡的思考。

這種國際環境和地位需要我國擁有強大的海軍去維護自己的發展和既存利益,也需要去維護海洋整體環境的安全穩定,但是由於我國之前海軍比較落後,因此近年來加大了海軍建設的力度,也發展了自己的遠洋機動艦隊作戰理念,成為世界第二大海軍強國。



如今的我國已經成為海陸並進的大國,需要強大的海軍來保護自己。

在歷史上看,我國過去有很多被列強攻破國門的經歷,很多入侵都是來自於海上,比如鴉片戰爭等,歷史的教訓告訴我們,必須建立強大的海軍,才能與敵人決戰於海上,禦敵於國門之外,否則如果敵人的海軍總是巡航在你的沿海,又如何能夠安心的發展經濟建設?


海事先鋒


海軍這些年的長足發展,是我國綜合國力的一種體現。

我國海軍在歷史上欠下的帳太多了,遠的不說,僅僅18年前,我國海軍的最先進裝備還是從俄國進口的現代級驅逐艦。這種驅逐艦滿載排水量7900噸,是當時我國最先進的水面戰艦。


(現代級驅逐艦)

除了現代級驅逐艦,海軍在那個時候剩下的大多是服役幾十年的老舊軍艦,不僅技術落後,而且數量上也不足。直到2008年,我國只有11艘驅逐艦,最大噸位的驅逐艦還是現代級。

但是,當我國的經濟、科技等方面較為薄弱的時候,也只能維持一個小規模的海軍,否則的話,大規模的投入必然會影響其他方面的建設。

現在有錢了

隨著這些年中國國家實力的增長,今天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每年的軍費佔GDP的比重相對於二十幾年前其實並沒有什麼增加。可是絕對值已經不是10幾年前同日而語,2017年我國軍費達2200多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二位,和我國的經濟實力相當,海軍發展也有錢了。



也有技術了

有錢了還不行,必須得有技術。比如說我們的鄰國印度,他們每年投在軍事方面的資金也不少,但是由於國內技術水平比較落後,很難實現武器方面的國產化,所以很多裝備還要依賴從海外的進口,因此整個印度軍隊就變成了一個萬國武器博覽會,什麼樣的武器都能找到。如此就相當於當年的大清帝國,武器雖然不錯,由於五花八門,無論是在軍隊的訓練上和作戰配合上都會增加困難,從而無法發揮武器應有的殺傷力。

我國早在改革開放之初就已經提出了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所以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科技水平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每年中國會有七八百萬大學生從大學校園中畢業進入到社會中,他們中的精英人才相當一部分進入了我國的軍事科研領域,為祖國新型武器的發展提供了雄厚的人力基礎。



21世紀什麼最貴?當然是人才啊。我國強大的人才培養機制,再加上雄厚的人口基數,從而在最近二十年來讓我國的軍事科技發生了井噴式的發展,各種先進武器被研發出來,在海軍方面,055型導彈驅逐艦就是其中的代表,這款軍艦滿載排水量1.4萬噸,幾乎是當年從俄國進口的現代級驅逐艦的2倍大。055導彈驅逐艦,具備一定的隱身性能,裝備了新型有源相控陣雷達,在防空、反導、反潛、反艦、攻陸和電子戰方面表現都非常出色。




強大的工業水平

最近這幾年我國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的驅逐艦下水如同下餃子一樣,也說明我國不僅在科技水平上已經在與國際最先進水平越來越接近,更重要的是,我國的工業生產能力已經居於世界前列的位置。

這就不得不說這些年來市場經濟的發展,為中國培養了大量高素質的產業工人和管理人才。所以,當先進的武器被研發出來之後,能夠在短時間內實現在工業方面的大規模生產。

舉個例子,美國人研發的iPhone手機,代表著手機科技領域的最高端水平,但是隻有在中國,它才能夠低成本的大規模生產出來,讓全世界人民享受到科技所帶來的便捷和極高的用戶體驗。



最後,我國需要建設一支規模巨大的海軍部隊

我國擁有300萬平方公里的海域,曾經由於我國海軍力量的弱小,難以做到對這片海域的有效控制。

今天,當我們擁有足夠的經濟、科技和工業能力的時候,正是大力發展海軍的時機。

目前,我國海軍已經擁有1艘航母,32艘驅逐艦,海軍已經初具規模,但和他應有的規模還有很大差距。在未來,由於我國海外利益的逐漸增加,必須要有數支強大的藍水艦隊在海外巡視。所以,海軍建設任道而重遠,他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