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兵時的導彈是真正的導彈還是模型呢?

小白兔說娛樂


答案是:有的是模型,有的沒有加註燃料和戰鬥部的彈殼,反正一句話都不具備戰鬥力。。不要說導彈這種大殺傷力的武器了,就是士兵手中的步槍都是沒有子彈的。



閱兵時不光現場有成千上萬的普通民眾,電視機前還有成百上千萬的民眾,況且一般閱兵時各國都會請其他國家的重要人物,所以安全是最重要的,一旦出什麼意外那影響就太大了。歷史上就曾出現過意外。


當然導彈也分很多種,像導彈導彈,巡航導彈,反艦導彈,防空導彈等等。閱兵時有的是真的導彈,像我國2015年閱兵時的東風-5B洲際導彈,就裝備了實彈,但是沒有安裝彈頭。而像海軍使用的反艦導彈,防空導彈幾乎都是封存在發射筒或者發射箱中的,閱兵時也不能拿那些鐵箱子閱兵,所以這個時候一般就會製造一些裸彈的模型,來進行閱兵。

但是凡事都有例外,在這不得不提蘇聯時期的紅場閱兵了,1941年9月德軍糾結重兵準備攻擊莫斯科,11月7日,蘇聯的紅場舉行了聲勢浩大的閱兵式,數十萬人接受檢閱,無線電把閱兵的消息傳到了世界各地,德國也不例外。於是希特勒立馬要求德國第2航空隊進行轟炸,但是當他們到莫斯科上空時遭到了蘇軍的猛烈阻擊,甚至很多蘇聯飛行員駕駛戰機撞擊德軍飛機,致使德軍25架飛機被擊落德軍不得以撤退,而參加檢閱的士兵全部荷槍實彈,檢閱完直接奔赴戰場。




軍武小咖


在東北亞某國“太陽節”大規模閱兵式上,東北亞某國展示了三個型號的遠程(甚至可以說是洲際)彈道導彈。這顯然讓全世界都“驚呆了”,東北亞某國何德何能用只有十年多一點的時間走完其他大國至少三十年以上才可能完成的道路?於是就還有另一種可能:也許有些型號根本就是拿來忽悠人的模型罷了。

客觀地說,這次展示的中程導彈以及防空和反艦導彈都是試射過不止一次的型號,真的假不了,但是三型遠程導彈中的兩個型號是如此的“奇幻”以至於讓人有說“假的真不了”的衝動……


用六輪民用卡車底盤拉比“侏儒”還重的遠程(洲際)導彈幾乎是不可能的。

比如說某個用卡車牽引的“遠程固體燃料彈道導彈”,一個六輪民用卡車的牽引底盤,而且不可能是六輪全驅動的,要拉著一個比曾經被認為是公路機動陸基洲際彈道導彈“技術水平頂峰”之一的美國“侏儒”洲際彈道導彈尺寸更大的發射筒,實在讓人不可思議。尤其是“侏儒”並沒有發射筒,質量還要輕很多,而“侏儒”已經需要特製的八輪全驅牽引車了……

而類似“白楊”-M的遠程導彈亦非常令人懷疑,以東北亞某國的水平,很“突兀”地推出一型起飛重量100噸以上的多級固體燃料遠程彈道導彈,實在是難以相信。這裡可不是在說什麼“誅心之論”,因為任何事物都有其發展的普遍規律,而東北亞某國可沒有什麼例外的充分理由,所以在沒有試射記錄的前提下,這種質疑完全符合邏輯。



現在的東北亞某國能造出類似“白楊”-M的洲際導彈?我們懷疑一下……

當然,也不能說所有此次亮相的遠程導彈都“不可能是真的”,例如某種之前看上去很是不可思議的遠程導彈,因為之前出現的模擬彈的第二級都顯得實在太短,無論如何無法用正常的邏輯解釋。但是此次展出的“遠程導彈”的第二級明顯加長了,也就“合理”多了,從技術上說,以東北亞某國的水平,研製一型二級為肼燃料火箭發動機,一級為固體火箭發動機的兩級火箭遠程彈道導彈還是完全可能的。這也許是可預見的近未來東北亞某國可能採用該型導彈的技術,在移動發射架上發射一顆小型人造地球衛星,用於宣示自己在遠程導彈方面的潛力。

不過話說回來,即使是那兩型幾乎“不大可能是真的”遠程導彈,其發射筒的外形也做得非常“合理”,就是說,最起碼它們甚至還有那麼一點真實存在的可能性。從這個角度上說,即使那只是廉價的空筒,東北亞某國也成功地做到了“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


這很可能是一型固液混合二級火箭遠程彈道導彈。


愛別生


閱兵式上的導彈大部分是模型。不要說導彈不是真導彈,就連士兵手裡拿的步槍,很多時候也是卸下了撞針,彈夾裡一顆子彈也沒有。當然,也有例外的時候。1941年,正當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全力進攻蘇聯的時候。斯大林為了鼓舞士氣在莫斯科進行的那次紅場閱兵,所有的士兵都荷槍實彈,所有的坦克裝甲車都處於戰鬥狀態,在經過紅場閱兵之後迅速直接投入了和納粹的作戰之中。



閱兵是一個國家最莊重的場合之一,往往閱兵的現場全國的各界代表和各國來賓甚至是國家的主要國家領導人都會現場出席。所以,閱兵現場的安全至關重要,絕對不可能讓處於實戰狀態的導彈參加閱兵。平時閱兵式上能夠看到的導彈都是沒有戰鬥部的,液體燃料導彈甚至連燃料都沒有加註,有時還會把體積較大的洲際彈道導彈拆成幾個部分參加閱兵式。

以我國的閱兵式為例,參加閱兵式的導彈類型非常全面,彈道導彈,反艦導彈,防空導彈,反坦克導彈等等應有盡有。參加閱兵式的東風-31和東風-5B等型號的液體燃料彈道導彈多半是並未加註燃料的空彈體,配套的核彈頭戰鬥部則更不可能參加閱兵式。不用說閱兵式,就是平時的戰備狀態液體燃料彈道導彈也是燃料和導彈分開儲存,防止因為燃料不穩定發生事故。只有等到即將發生戰爭的時候,洲際彈道導彈才會開始準備狀態,加註燃料。

閱兵式上的東風-21系列和東風-26等固體燃料公路機動彈道導彈則不同。固體燃料和液體燃料相比穩定性更好,更易於保存,可以直接存放在彈體內。所以固體燃料公路機動彈道導彈的發射前準備非常快,擁有靈活的機動性,是目前世界上中程彈道導彈最佳選擇。彈道導彈在發射車上是有一個保護罩的,觀眾並不能用肉眼直接看到彈體,能看到的僅僅是保護罩外殼,所以參加閱兵式的固體燃料彈道導彈則一般會卸下彈頭戰鬥部,保證安全。


防空導彈分為兩種,隸屬陸軍的陸基防空系統和隸屬海軍的海基防空導彈。參加閱兵式的陸基防空導彈一般是由指揮車領頭,和發射車一起參加。以我國的陸基紅旗9為例,發射車一般是4聯裝,而且也會有保護罩。防空導彈需要快速反應,不會像洲際導彈一樣取下戰鬥部,所以陸基紅旗9很有可能保護罩裡面就是空的或者是裝著模型。反坦克導彈和陸基防空導彈一樣,有保護罩,也是要不是模型要不是空的。海基的海紅旗9一樣,參加閱兵的時候則是會有一輛卡車專門拉著,一般是雙聯裝的模型,並不是真的導彈。


參加閱兵式的飛機一般會為了觀賞性也會掛載導彈,一般是可以發射模擬攻擊信號的訓練彈,不會攜帶戰鬥部。比如參加閱兵式的武裝直升機會攜帶空中格鬥彈,戰鬥機也會攜帶訓練彈。今年參加珠海航展的殲-20戰鬥機向公眾展示了神秘的彈倉,彈倉內掛載有6枚導彈,這4枚霹靂-15和兩枚霹靂-10明顯和普通的塗裝不一樣,是訓練彈的全藍色塗裝。
閱兵式是一個國家展現軍事實力和軍人風采的儀式,主要目的是震懾敵人,是一個主要側重面子的儀式性活動。所以,為了安全,很多參加閱兵的武器裝備其實是模型,坦克裝甲車等裝備則是沒有攜帶備彈的空車。參加閱兵的導彈多是模型或者拆除戰鬥部的,除非是特殊情況,沒有一個國家會願意承擔拉出實彈閱兵的巨大風險。


軍事噠噠噠


近日解放軍在內蒙古朱日和訓練基地舉行的大閱兵,看得軍迷們連發感慨!基地面積與香港的面積相當,是亞洲最大的解放軍訓練基地,也是解放軍最先進的訓練基地。

此次閱兵儀式上出現了大量的新型裝備,如殲-20戰機、紅旗-22、新型通用卡車、工程保障車輛以及東風-31洲際彈道導彈等等。提到導彈可能就有網友會產生疑問,這麼笨重的導彈,到底是不是個空殼子?

其實在大小型閱兵上,世界各國都差不多,所有的槍械都不允許攜帶子彈,包括坦克、火炮等裝備。閱兵不是打仗,一來要展示新型裝備,二來要確保閱兵儀式上的絕對安全。

槍械和坦克等直接把彈藥取下來即可,那麼洲際導彈呢?總不能搞個模型來忽悠人吧?眾所周知,彈不是炮彈,也不是你一按發射按鈕就發射,導彈的發射需要各方進行協調,也就是說單憑閱兵儀式上的發射車是無法發射導彈的。

另外導彈的彈頭只有在發射前才會安裝在導彈上,也就是說沒有彈頭的導彈,飛到哪裡也是沒有戰鬥力的;再者觸發器也是沒有安裝的,火都點不著,談何發射?

說到這裡也就真相大白,閱兵儀式上的武器裝備,都是真的!但幾乎都沒有配備彈藥,憑藉小部分人想要在閱兵上搗亂,是不可能的。網友也表示:

閱兵儀式上不具備戰鬥力,要是被他國偷襲怎麼辦?


諸葛小軍


閱兵式上的武器會以模型,實彈或者訓練彈的形式出現,種類不同出現的形式也不同。
圖:中國建國60週年國慶閱兵式

坦克、裝甲車等按照慣例一般會以實物出現。如09/15年閱兵式上的99/99A主戰坦克,04A型裝甲車以及05式兩棲戰車等;
圖:國產99A主戰坦克

槍械,火炮類基本是現役裝備。如近幾次閱兵式上常見的95/03式突擊步槍,155㎜榴彈炮等都是拉部隊的裝備來參演的;但子彈和火炮一般是沒有的。
圖:


士兵手裡的95式步槍不掛彈

艦載導彈則多是模型。比如鷹擊系列導彈,海紅旗系列導彈等,都是為閱兵制作的同比例模型,刷上海軍色由車載的形式接受檢閱;

圖:海軍鷹擊系列導彈,為車載模型

戰機攜帶導彈則多是訓練彈。其與實彈看起來一樣,但沒有火藥部,即不會產生實彈那樣的衝擊力和破壞力。


圖:直-10武裝直升機掛架上的是訓練彈

至於遠程戰略導彈則實彈、模型都有可能,如果以實彈形式出現,則取下核彈頭。如常見的DF-16/21/26以及DF-5B等中遠程導彈核/常規導彈一般是實彈,但不裝彈頭。
圖:勝利日大閱兵上的DF-5B戰略導彈,屬於實彈,但沒有裝載核彈頭。


兵者詭道也


有一個詞叫做模型彈,有一個詞叫做訓練裝備。

導彈作為具有巨大殺傷力的武器裝備,實彈彈體上有相當多的火工品,如助推器內的固體發射藥、發動機使用的固體/液體推進劑與氧化劑、彈體級間段連接的爆破螺栓,還有最關鍵的導彈戰鬥部。儘管導彈在研發與設計時已經極為注重高可靠性,一般不會發生意外爆炸,但是閱兵場合作為事關國家形象、人民群眾普天同慶的重要國事活動場合,對於安全性的要求一定是“穩妥可靠,萬無一失”;同時,導彈的實彈對於存儲、運輸都是有嚴格的限定要求的,比如俄製的R-27ER型空對空導彈,就要求導彈在不使用的時候必須儲存於預包裝箱裡,靜置在滿足一定溫度與溼度特徵的導彈庫內。在嘈雜的閱兵場上,暴露在外的實彈彈體失去了原本的包裝箱保護,有可能大大降低導彈的可靠性與使用壽命,等於是對國家財產的極大浪費。二者結合起來,就決定了閱兵場上不太可能直接使用實彈彈體參加閱兵,諸如歷次國慶大閱兵,放置在卡車上以裸彈的形式通過檢閱臺的YJ-83、YJ-12、HHQ-9、HQ-16等型導彈基本都是模型彈。

當然,還有其它一些戰術與戰略導彈在通過檢閱臺的時候是放置在原本的包裝-發射容器內的,如火箭軍的各型液體燃料導彈、防空兵的防空導彈等等。這種情況下,一般會採取將導彈內部的液體燃料與戰鬥部取出,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參閱的安全性;此外,部分大型導彈裝備如洲際導彈在生產時會同步製造一小批同實彈外形無異的訓練裝備,供部隊日常進行模擬訓練之用。這些訓練裝備往往也會被拉上閱兵場,或者被用於替換原本的實彈彈體,以最穩妥、性價比最高的方式完成受閱任務。

以上,歡迎評論區大神指正!


軍武次位面


閱兵儀式是彰顯一個國家整體實力的具體表現。從閱兵儀式上也可以看出一個國家的軍事發展程度,但是很多人會產生這樣一個想法,每逢重大閱兵儀式時都會有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士到場觀看,甚至會邀請國家元首參與觀看,難道不怕閱兵儀式出現意外嗎?一個個車載導彈,火炮,槍等不會有危險嗎?這一點請放心,不會出現任何安全意外,這些都是經過改裝之後才能登上閱兵儀式的。



早在很早以前國家的閱兵儀式上都是荷槍實彈,彰顯軍隊的高昂氣質。但是在1981年的埃及閱兵儀式上發生了令世界震驚的事件。閱兵儀式上有四個軍人從武裝車輛上跳下來走向主席臺,他們事先把真子彈裝在了槍裡,等時機成熟瞞天過海拿著手中的步槍對著主席臺就是一陣亂掃,連總統身邊的護衛隊都沒有反應過來,數個國家重要人員就倒在血泊中了,這一事件震驚世界。自此以後,世界上的許多國家對閱兵儀式要求更為苛刻,也更為謹慎,部分國家的導彈和一些有大殺傷性武器只是用模型代替,步槍只是一支空槍,裡面不允許裝填子彈,任何子彈都不可以。



中國最大的軍事訓練基地朱日和基地進行的閱兵儀式上,中國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的先進武器,其中不乏明星級武器東風41彈道導彈,這些導彈確實是如假包換的,但是我們要知道一個導彈爆炸需要很多程序的,實際的導彈裡面裝有很多固體燃料供其飛行,很多導航制導系統,但是閱兵儀式上的導彈這些都不具備,不能算真正意義上的導彈,但也不是一個模型。


無論閱兵儀式上看到的是模型還是真傢伙,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們國家只會越來越強大,越來越繁榮。

(以上圖片均來自網絡)

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如果大家有什麼不同的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的觀點。


Global軍事觀察員


圖注:海軍導彈參加閱兵式,有些可能還真是以模型展示的

一般來說,閱兵是滿足慶祝性活動的需要而產生的,比如國慶閱兵、勝利閱兵,等等,這類閱兵式會有大量的普通民眾在現場觀賞,因而閱兵儀式本身有一定的表演性質,出於安全性的考慮,參加閱兵式的軍事裝備,無論是飛機大炮還是槍械、坦克,它們通通都不帶彈藥,但武器本身都是貨真價實的真傢伙。

至於導彈參加閱兵式,情況就不太一樣了,比如中國閱兵式上展出的海軍導彈,包括海紅旗-9防空導彈,鷹擊-83反艦導彈,等等,它們在實際作戰中是被放在發射筒之內的,只不過在閱兵時為了方便大家欣賞而以裸彈的方式展現出來,這種裸彈很可能不是真彈,而是模型,這從它們的外觀細節上不難判斷出來,真正的導彈,表面上有很多艙口或者鉚釘,甚至依稀可以看到某些結合處的縫隙,而閱兵式上出現的裸彈身上看不到這些細節,基本上從上到下全身都是光溜溜的,看不到一丁點兒凸起、凹陷或者縫隙,當屬模型無疑。

而原本就是裸彈方式的武器,比如中國東風-11、東風-15等,它們就不是模型了,要麼是真彈,但沒有搭載戰鬥部,甚至連發動機部分都是拆掉的,沒有液體或者固體的火箭燃料在裡面,要麼是訓練彈,訓練彈與真彈相差無幾,導彈外在特徵以及主要部件該有的全都有,但沒有戰鬥部和燃料部分,以此保證絕對的安全,防止任何意外因素的發生。

當然,歷史上全部用真武器參加閱兵的例子也是有的,二戰激戰正酣的時期,蘇聯在莫斯科紅場舉行大規模閱兵,參加閱兵的戰鬥人員都是全副武裝,真刀真槍在手,離開紅場上之後馬上奔赴戰場參加戰鬥,因此參加閱兵的各種輕重裝備不是隻為了表演給大家看個新鮮的模型或不能實戰的假把式。


兵工科技


你好,我是迷彩派軍事,我來回答這個問題。閱兵時的所有火炮、導彈、槍械都是不帶彈藥的。為了保證絕對的安全,槍上的撞針也要取下來。閱兵式上的東風系列導彈,有一部分確實是實彈,但是並未安裝彈頭,也沒有加註燃料。這些導彈,以2015年閱兵式上的東風-5B洲際導彈最為典型。執行戰略任務的彈道導彈,只有在即將發射的狀態下,才會將核彈頭從彈頭庫中取出,安裝到導彈上。雖然這種導彈不具備發射能力,卻也是貨真價實的實彈。有些固體燃料的彈道導彈,通常會使用訓練彈來參加閱兵,不安裝火工品的訓練彈具備先天的安全優勢。在執行閱兵任務之前,通常會將訓練彈重新塗裝,塗成實彈的外觀。

東風5B是典型的實彈出場

不過,在閱兵式上,也是有導彈模型出現的。每次閱兵式上出現的海軍所有導彈,都是以卡車搭載模型的形式出場。因為海軍使用的反艦、防空等導彈,幾乎都是封裝在發射筒或者發射箱中的,只有發射時才會從發射筒或發射箱中射出。總不能將一個個發射筒或者發射箱放在車上進行閱兵吧。在這種情況下,一般會製造一批模型,來執行閱兵任務。在國內的閱兵式上,模型、實彈、訓練彈都會出現,並不是統一的出現實彈,或是出現模型之類的。不過除了導彈,其他的武器裝備按照國內的習慣都是會實裝出場,很少出現模型之類。

海軍的導彈幾乎都是模型。


迷彩派軍事


導彈是真導彈,但是不會放彈頭,如果全部都安裝了彈頭,那會有安全問題,而且和平時期也沒這個必要。閱兵所有的武器都是不帶彈的,不僅步兵手裡的槍是空的,導彈方隊裡的導彈大多隻是模型而已,發射筒的裡的要麼是空的要麼就是沒有戰鬥部的或者是訓練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