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尷尬”的村子:當了26年的“飛地”,外國還不準借道!

中國的行政村超過69萬個,自然村更是上百萬,吉林琿春“防川村”就是這其中默默無聞的一個,99%的中國人都沒有聽說過這個村。這個“東方第一村”目前只有31戶人家,少數民族佔絕大多數,漢族人只佔四分之一。它位於中國、朝鮮、俄羅斯三國交界地帶,日本海就在村子面前,卻永遠都過不去;靠著一條江堤與祖國保持聯繫,結果一場大水過後,江堤被沖斷,只能借道蘇聯回國,結果人家還不讓過,真是中國“最尷尬”的一個村莊。


中國“最尷尬”的村子:當了26年的“飛地”,外國還不準借道!


防川村是吉林省的最低點,左邊是俄羅斯的城市包德哥爾那亞,右邊是朝鮮豆滿江市,不遠處的日本海霧氣濛濛,真是“眼看三疆山川風貌,耳聽三國雞鳴狗吠”。然而,沙俄在《北京條約》中,把黑龍江口至圖們江口的40萬沿海領土全部攫取,導致吉林省明明就在海邊,卻成了一個內陸省,偌大的東北連個出海口都沒有,你說憋不憋屈。所以,儘管日本海就在面前,防川村也只能“望海興嘆”,真是“尷尬”。


中國“最尷尬”的村子:當了26年的“飛地”,外國還不準借道!


1938年8月,日蘇在防川村張鼓峰爆發激烈戰爭,最終以日本戰敗主動停戰告終。但惱羞成怒的日本人卻不斷的搞小動作,逼著世代居住此地的140多戶中國百姓背井離鄉,將防川村一帶劃為禁區,封鎖圖們江航道,禁止中國漁民出海打漁,而蘇聯也趁機把勢力擴張到圖們江岸。從此,一條不足十米的洋館坪路堤,就成了防川村與祖國的唯一聯繫,這條江堤也成了祖國最狹窄的領土。


中國“最尷尬”的村子:當了26年的“飛地”,外國還不準借道!


二戰結束之後,防川村重新回到祖國,但村子裡早就沒有了人家。防川村雖然很小,但是意義重大,只要它還屬於我國,我們就能保住圖們江入海口的一席之地。於是,我國不僅派了駐軍,也遷移過去18戶村民,宣誓對防川村的主權。


中國“最尷尬”的村子:當了26年的“飛地”,外國還不準借道!


1957年圖們江大水氾濫,洋館坪路堤被沖斷,防川村徹底與祖國分離,成為一塊“飛地”。村裡的居民和軍人每次外出,都必須借道蘇聯才行。起初中蘇關係還不錯,大家都是“自家兄弟”,打打招呼就過去了。但是中蘇交惡之後,關係就變得尷尬了,不僅要看蘇聯人的臉色,很多時候蘇聯人還不讓過。日本海就在面前卻到不了,已經夠尷尬了,現在祖國就在眼前也回不去,更是尷尬無比。


中國“最尷尬”的村子:當了26年的“飛地”,外國還不準借道!


這一情況整整持續了26年,直到1983年中蘇關係出現轉機,防川村的出行難的問題才被解決。蘇聯解體後又修建了一條8米寬的國防公路,防川村再也不用擔心與祖國斷了聯繫了。


中國“最尷尬”的村子:當了26年的“飛地”,外國還不準借道!


如今的防川村已經成為重要的生態旅遊地,不僅有令人心曠神怡的自然景色,還可以一眼望三國,“東方第一哨”也豎立在這裡,每年都有不少遊客慕名前來這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