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貧窮,努力能改變命運嗎?

你窮是因為不夠努力嗎?有些人總是認為不能衣著光鮮地坐在CBD的咖啡店裡享受下午茶、沒有最快買到最新款的手機或是不能每天去某個高檔餐廳打卡就是貧窮一樣,簡單地將貧窮的原因歸咎為"不努力"。而他們終是分不清,他們的這些所謂的"努力"在真正貧窮的人眼裡算什麼。

生而貧窮,努力能改變命運嗎?

很多人眼裡,"不精緻"="貧窮

不知有多少起早貪黑、為了生存努力掙扎的勞動人民就這樣被簡單粗暴的打入了懶惰、貪婪當中。市井小販、廣大貧農,除了城鎮裡光鮮亮麗的"城市人"之外是怎麼生存的,恐怕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從小學上到大學、坐在辦公室裡吹著空調而敲下這些字的人是很難想象的。

有人曾說:“如果你沒有真正貧窮過,你永遠不會知道窮人有多卑微,窮人的思想有多極端,就像地獄的惡鬼,會因為怎麼樣的一些蠅頭小利而瘋狂。如果你沒有窮過,你永遠不能體會貧窮帶來的撕心裂肺,那是一種無法訴說的絕望,它像個幽靈一樣讓你無法擺脫。”

生而貧窮,努力能改變命運嗎?

一些所謂的"免費"能吸引多少人

2017年2月,國家統計局發佈"按照每人每年2300元(2010年不變價)的農村貧困標準計算,2016年我國農村貧困人口為4335萬人,比上年減少1240萬人。"而在2010年時,這個數據是1.66億。其中還不包括城市蝸居的貧困人口"偽貧困人口",衣著光鮮的月光族們調侃買不起房子、每個月都吃吃喝喝出去了,他們的月收入卻可能是真正貧困家庭的年收入。我們口口聲聲說著自己是貧困人口,卻沒看不到真正貧窮的他們。

哪怕從世界角度來看,國際貧困標準是每人每天1.9美元,世界貧困人口也在地圖上得到了較為清晰的體現。

生而貧窮,努力能改變命運嗎?

基尼係數:顏色越高代表約貧困

著名的"二八定律"十九世紀末期與二十世紀初期的意大利經濟學家兼社會學家維弗利度·帕累託所提出的,世界上80%的財富在20%的人手裡,更甚者70%的財富集中在1%的人手裡。哪怕是在全世界範圍內,貧窮都是一個大問題。在人口的金字塔裡,或者說在人類社會這個特殊的"隱性食物鏈"中,勞動力就是實際通貨,而底層要改變命運,肯定會對頂層有影響。所以說,貧窮不僅僅是個人問題,也是社會問題。

生而貧窮,努力能改變命運嗎?

二八定律:世界上80%的財富在20%的人手裡

"寒門出貴子"故事,總是那麼喜人,每次看到有鄉村裡走出來的大學生,我們總是由衷地豎起大拇指,為他們送去最真摯的祝福。然而多年過去了,未曾想起我們曾經也是那個"寒門走出來的大學生",終究未能成為"貴子"。絕大部分的貧寒學子上了大學,終究不能像鯉魚躍龍門般脫離貧困。我們或許在大城市裡扮演著路人甲、路人乙,終日為生活疲於奔波,也許始終未曾忘記貧窮給你帶來的一輩子的陰影。

生而貧窮,努力能改變命運嗎?

寒門學子:多少人"美麗而羞澀的夢"

貧窮限制了你的想象。貧窮會讓我們沒有眼界沒有思維,鼠目寸光,甚至會窮到自卑懦弱,從此抬不起頭來。貧窮,還會讓我們有一種脆弱的"自尊心",這種自尊心,很小,也許就只是你上學時背了一個很久都沒爛的書包,也許就只是一個在體育課上沒有亮閃閃名牌的鞋子,也許是你每天都捨不得浪費其他同學眼裡難吃的飯菜。你可能會為這件沒有新衣服穿、漂亮的鞋子而埋怨你的父母很久。你總是著眼於這些地方,而忘記了你那個夏天的體育課的精彩,你只記住了嘲諷你的同學,而忘記了老師那天在課堂上老師講課的動聽。

貧窮會讓一個人失去正確的判斷力,從而讓他錯過遠離貧窮的珍貴機會。尤其是在於財務上,因為窮,拆東牆補西牆,永遠都只是為了眼前的消費在忙碌,永遠都在賬單上陷入被動。在管理學上,這種可以成為"貧窮帶來的稀缺,導致管窺和短視,陷入不理智,最終導致惡性循環"。舉個例子,你明明可以用去年辛苦攢了一年的幾萬元去做一件有投資彙報的事情,比如去投資某個觀望了很久的潛力股票,或者朋友讓你一起合作的某個小本買賣,但是因為你遊戲裡的某個英雄出了新皮膚、你喜歡某個手辦、你礙於面子要給的份子錢,結果你就勒一勒就花了出去;或者更簡單點,因為懶而只存定期或餘額寶。學過數學的人都知道,5%的利率和3%的利率差距有多大。

生而貧窮,努力能改變命運嗎?

到大城市打工的眾生相

貧窮的原因:主觀和客觀。主觀原因在此主要拋磚引玉,具體的工作由成功學的書籍和雞湯作者去做;客觀原因,也不是給你找藉口的,而是希望我們能討論一下怎麼解決。

主觀原因:

1、重複做低效、低迴報率的工作。是你在一畝三分地裡一年一年重複這機械的工作,是你在車間裡像機器人一樣重複著工作,是你每天上班在辦公室裡做著一樣的工作,你明知道這並不能給你帶來足夠的回報,但是你始終有各種原因無法改變它——"因為不懂""因為沒人帶""因為……"

2、帶寬、管窺、急功近利和不理智消費。簡單來說,是因為你窮所以你沒有把精力放在應該放的地方,你的行為不夠理智。感興趣的讀者可以留言,下次我們好好聊聊。

3、資源獲取能力。資源獲取和很多因素相關,但是我認為50%與個人原因有關。獲取資源,有難易之分,但是自己有沒有試過、怎麼有計劃性地去試、願意付出多少成本(時間、金錢)去獲取?如果這些都沒有考慮過反倒就開始抱怨的話,你覺得是不是個人原因?

4、自我提升。優秀的人無一不專注於提高自己,而失敗者總是在找各種藉口。工作忙沒時間?可惜你總能找出時間來玩遊戲、喝酒侃大山、搜索明星八卦、煲劇,你總是找不到時間坐下來好好思考一下,學習一下。

生而貧窮,努力能改變命運嗎?

焦慮已經成為亞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

客觀原因:

1、資源和平臺限制:沒有前人打下的基礎。二代們總有祖輩打下的江山,他們或者有著無與倫比的商界資本,或者有著體制內的衣帶連襟。乃至一個普通城市的居民,因為拆遷之後就轉身成為一箇中層,這些都是無法迴避的事實——他們在獲取這個社會的資源上,有著先天的優勢。也許你奮鬥了十年,人家家裡的一個電話就做到了。

2、教育和次文化因素:相互分享經驗的圈子。關於教育,農村裡成長的孩子,從村裡小學、鎮裡初中、縣裡高中一直都是第一,他也不一定上得了清華北大,這就是殘酷的事實。哪怕你削尖腦袋,上了個985、211,你終究是成為芸芸眾生的打工仔之一,你的社會地位、社交圈還遠比不上那個隨便上了本科,但是小學、初中都在貴族子弟學校裡,家裡都安排好了的人。關於次文化因素,此次特指你的思想交流的群體。在村子裡,你的談資永遠離不開阿貓阿狗;而這怎麼能知道哪個股票會漲,哪裡有商機,哪裡房價會漲,哪裡有某某投資?

3、中國特色的貧窮:病;缺乏社會保障。不可否認,社會上還有一部分人,原本是憑藉著自己的努力在城市中混的還可以,差點就能躋身中層了;而殘酷的命運卻在巔峰到來,帶著病魔一下將一個家庭擊垮。此處就不多講,我希望大家都健健康康,畢竟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應對舉措我們後面講。

4、階級固化和經濟結構因素:馬太效應。該名詞出自於聖經《新約·馬太福音》一則寓言: "凡有的,還要加倍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兩極分化效應是社會普遍現象。

生而貧窮,努力能改變命運嗎?

病不是病,窮才是病

講了那麼多,我告訴了你貧窮有多可怕、貧窮是怎麼造成的,最關鍵的還是如何脫離貧窮,針對前文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到:

1、有效地攫取和利用資源。充分利用身邊的優質資源,用它作為你的高起點去發揮更大的優勢。如果你沒有的話,瞭解下你身邊的某個擁有的人,去建立你們的關係進而過渡到有這個資源鏈。

2、長遠的職業生涯規劃。職業規劃,不要小貓釣魚,最怕竹籃打水一場空。做好規劃,你的長期目標分解成短期目標,最終規劃成為你的日程表,你每天要去做的事情。你的每個經歷都在更好地服務你的未來。

3、雷厲風行的執行能力。堅持是最簡單的事情,同時也是最難的事情。早起鍛鍊一天很簡單,你咬咬牙就可以做到了;但是要堅持每天都早期鍛鍊,這有多難?每天都投入時間去做一件事,不出十日必然會不同凡響!

4、必不可少的理財和投資。從勞動力生產,到利用生產要素生產其中最關鍵的是理財和投資。很多人每天兢兢業業工作,卻忽視了理財;努力工作是讓自己的生產力最大化,但是理財是讓自己的以前所有的勞動積累更好的運作。

5、打造價值的社交圈。交換有價值的信息,讓有價值的思想轉化為生產力和價值,而不是垃圾換個地方放。

6、教育:不走前人走過的老路,不走自己走過的錯路。天才天生就知道怎麼做,而且做得比其他人都更好;聰明人會吸取別人犯下的錯誤,避免自己犯同樣的錯誤;蠢人會一遍遍重複自己的錯誤。希望大家能找到有用的經驗,避免虛耗精力。

生而貧窮,努力能改變命運嗎?

穿過山和海洋,終會抵達彼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