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彩妝夭折:沒贏家的“內鬥” 不足滿月宣告停產

故宮彩妝夭折:沒贏家的“內鬥” 不足滿月宣告停產

上線未滿月,故宮淘寶的彩妝產品卻意外宣佈停產。去年12月,故宮“嫡出”的“故宮文創館”與“庶出”的“故宮淘寶”幾乎同一時間推出了“故宮系彩妝”,上演了一出“嫡庶奪位”的大劇。如今這場“嫡庶之爭”卻以故宮淘寶彩妝停產而告終。而鬧劇結束後,備受詬病的質量問題、紛雜的授權也讓人們擔心,在過度的內耗下,故宮IP是否也難逃泯然眾人的結局。

故宮彩妝夭折:沒贏家的“內鬥” 不足滿月宣告停產

 不足滿月宣告停產

1月5日晚間,故宮淘寶在其官方微博宣佈故宮淘寶彩妝因品質問題全線停產。故宮淘寶方面表示,由於口紅產品外觀反饋不夠高級,膏體順滑流暢度和顏色都有進步空間。眼影珠光顆粒不夠精細,部分顏色有飛粉現象。腮紅粉色挑人,橙色尚可。點翠藍色實用度欠佳,“至於預售訂單的發貨問題,目前已經安排妥當,發完所有預售訂單,最後若仍有富餘的就上架。此外,春節後發貨的仍是第一批的外觀和內質”。對此,故宮彩妝生產廠家對媒體稱,現有貨品很受歡迎,已經“不夠賣”,停產不是因為質量問題,是對方提出新要求。

去年12月9日,故宮“嫡子”故宮文創館率先發售了6款口紅和兩款面膜,緊接著作為故宮“庶出”的故宮淘寶也快馬加鞭地上線了包括眼影、腮紅、口紅在內的首批彩妝。但上線一週後,對故宮淘寶口紅的質地、實用性、外包裝等方面的質疑之聲不斷傳出。

頻頻傳出的質疑之聲,讓外界的目光投向了故宮淘寶彩妝的生產商。曾多次詢問產品的生產商,故宮淘寶方面均未予以回應。而根據產品外包裝上的產品信息顯示,以口紅為例,該系列產品是由一家名為共聚生化科技(崑山)有限公司進行代工。據該公司官網信息顯示,共聚生化科技(崑山)有限公司成立於2003年,主要經營生產美容類、護膚類、洗潔類化妝品及其相關包裝容器(不含印刷)和配件。

另據化妝品備案平臺上的信息顯示,此次故宮淘寶的眼影、腮紅、高光系列產品則是交予上海歐潤化妝品有限公司進行代工。上海歐潤化妝品有限公司成立於2007年,是一家以專業從事彩妝化妝品研發、設計、加工、銷售於一體的生產型企業。據公開資料顯示,共聚生化科技(崑山)有限公司,曾生產過歐舒丹的產品,而上海歐潤化妝品有限公司也是彩妝品牌瑪麗黛佳的生產方。

故宮彩妝夭折:沒贏家的“內鬥” 不足滿月宣告停產

問題頻出的不止彩妝

此次“彩妝停產”事件,並非是“故宮製造”第一次被質疑品質問題。故宮最早的彩妝授權來自於綜藝節目《上新了·故宮》與百雀羚合作推出的“美什件”日用品,但據在網絡平臺上購買過該商品的消費者王女士表示,“美什件”的產品外殼很輕、塑料感強,“最過分的是口紅上面竟然有氣泡”。此外,也有消費者質疑‘美什件’的價格過高,“百雀羚旗艦店內的口紅售價為99元,氣墊BB霜的售價為198元,而僅包括口紅、BB霜和眉筆的“美什件”售價卻高達1099元”。

除此之外,查詢發現,目前故宮淘寶在售量最大的“清朝系列·迷你故宮小貓貓擺件”,售價19元,月銷量6.5萬件。但有不少消費者都在評論裡發佈了擺件的實物圖,稱“做工一般”、“有瑕疵”。還有用戶表示,故宮的商品大多觀賞價值勝過使用價值,並且認為如果故宮將用於宣傳和包裝的心思分在提高產品質量和性價比上會更好。而另外一家“故宮博物院文創旗艦店”的評論區同樣充斥著“價格過高”、“做工粗糙”的聲音。

去年3月,故宮淘寶售出的宮廷娃娃還因身體部分與日本AZONE品牌玩偶的身體構造相似,被該店鋪停售召回,雖然“故宮淘寶”在店內發佈說明稱,該娃娃頭部外觀是由故宮淘寶設計師原創手繪,且歷時三年開模打樣,但同時也承認了娃娃身體部分是由合作廠商提供。有混跡“娃圈”多年的愛好者表示,雖然目前市面上娃娃種類繁多,並且身體部分大致相同,但事實上,其身體結構、比例以及可活動關節均有“門道”,並且因為涉及到整體美感以及站立穩定性等,重度愛好者均可分辨出娃娃的設計廠家。

值得注意的是,故宮淘寶的彩妝停產事件也波及到了故宮文創館。有消費者表示,看到故宮彩妝因品質問題停產於是想要退貨,卻被告知沒有停產。後來通過客服才瞭解到,原來自己購買的產品出自故宮文創館,而此次“停產、退貨”的故宮淘寶與故宮文創館是兩家不同的公司。

調查發現,目前共有5家企業在為故宮開發文創產品,此次停產彩妝的“故宮淘寶”實際運營主體為北京尚潮創意紀念品開發有限公司,而另一家“躺槍”的“故宮博物院文創館”運營主體為故宮博物院。此外還有由北京故宮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為運營主體的“故宮博物院官方旗艦店”、北京凝一文化發展有限公司運營的“故宮商城”和由博雅時空(北京)有限公司為運營主體的“故宮微商城”。

近些年來,無論什麼產品,只要打上“故宮製造”的烙印,基本都能火上一把,但如曇花一現般的火爆之後,卻頻頻遭受品質的質疑。而此次彩妝產品的緊急停產,也讓故宮在品牌授權方面的問題逐漸顯露出來。

在中央財經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院長魏鵬舉看來,故宮的授權應該同樣遵循其他產品授權的排他性選擇,因為授權的價值就在於稀缺性和排他性,如果將相同相似的產品授權給多家公司顯然很不合理。雖然授權多家會帶來短期的利益,但長此以往其實也是在消耗消費者對產品的信任度。

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發展研究院書記兼副院長卜希霆表示,國際上很多博物館都有過由專業團隊生產、代工和推廣的先例,目的都是為了凸顯其自身品牌。但儘量不要出現都貼故宮牌子、兩種售價、兩種品質這樣的情況,因為這會為消費者帶來諸多困惑。雖然故宮美妝可以做出差異化,但不應重複做同一產品,不能把貨比三家這件事交給消費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