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為何用“豆蔻”形容少女?看到實物後,終於明白了

古人為何用“豆蔻”形容少女?看到實物後,終於明白了

青春是一個人一生中最熠熠生輝的時光,有著蓬勃的朝氣和美好的未來,所以浪漫的詩人和文人都用最美好的意向來描繪青春。在古代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有固定的意向來代表,很多階段都有特定的名稱,就比如我們熟悉的“古稀”“不惑之年”“三十而立”等等說法,特定的景色或者物件被文人學者寄託了濃厚的情感,所以借景抒情使他們得以發揮,作為後人我們可能便會觸景生情或者看到某個意境就想到了誰的一句千古名句。古時候的人為何都用“豆蔻”來形容十三四歲的少女?小時候不知道其中的意思,只覺得措辭華麗就會很喜歡借鑑“豆蔻年華”這個詞。所以對於豆蔻年華又有什麼樣的故事和來歷呢?看到實物後,終於明白了。我們今天就一起來了解一下。

古人為何用“豆蔻”形容少女?看到實物後,終於明白了

追根溯源,豆蔻來形容最美好年齡的女孩子是源於唐朝的杜牧。杜牧作為詩人,他經常遊山玩水來陶冶自己的情操,看到的景色往往和詩中的意境是相通的,所以杜牧十分善於觀察生活,並且能找到合適恰當的比喻來表達自己的感情。杜牧最早在詩詞中運用豆蔻來形容女孩子是在一次遊玩的時候恰好遇到了一個動人的女孩子,女孩大概十三四歲,在杜牧眼中,女孩子的靈動動人盡收眼底。詩人的措辭都來源於生活,當時杜牧就用豆蔻花的清純美好來形容了看到的女孩子。在這裡做一下說明,當時杜牧所引用的意向是草豆蔻的花,花就像是葡萄樣子呈串狀,白色的花瓣裡中間是紅色的花蕊,紅黃相間,最妙的是這些花沒有完全盛開,含苞欲放,恰好表示了女孩們的年齡特徵,十三四歲沒有完全盛開的人生,越是這樣越是迷人。可以說杜牧把女孩子她們的純潔美好,朝氣蓬勃,嬌羞美麗描寫的淋漓盡致。

古人為何用“豆蔻”形容少女?看到實物後,終於明白了

杜牧寫出了“豆蔻梢頭二月初”之後,覺得用豆蔻來形容少女也十分的恰當,所以在後來的很多作品中也都用豆蔻來形容女孩子的美好,用的多了,當時很多文人也都借豆蔻花的形象來比喻十三四歲的女孩子,直到後來大家就公認了女孩子的十三四歲稱為“豆蔻年華”。不知道朋友們是否也曾經瞭解或者用這個詞來修飾過自己的文章呢?現在大家都瞭解“豆蔻年華”的來歷了,是不是也覺得杜牧的引喻很恰當呢?現在很多網友也都調侃過豆蔻這個比喻,其實事實上杜牧當時並沒有像網友們一樣的腦洞,所以看看草豆蔻花的美貌,大家也許就會明白當時杜牧的心境啦。

古人為何用“豆蔻”形容少女?看到實物後,終於明白了

詩人的眼睛裡總能找到最美的意境,我們在品鑑很多藝術作品的時候不妨也主動的身臨其境,感受一下當時詩人的心境情懷,查閱一下相關的背景,更好的去了解作品。很多時候這個世界上很多美好的事物總在被藝術作品放大的時候,人們才感嘆它的美,豆蔻之所以浮現在如今如此多的作品中,是古人發現了花和女孩子之間美的共性。讓我們一起熱愛生活,善於發現讓更多的“美”千古流芳。看完之後知道為人古人用豆蔻來形容少女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