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好智慧社區 幸福王益百姓

鑲嵌在三秦大地上的璀璨明珠⑦

——銅川市王益區探索新時代社區治理的“王益實踐”

建好智慧社区 幸福王益百姓

大美新王益。王益區位於關中北部,是銅川市老市區,總面積162.2平方公里,轄1鎮6個街道辦事處,26個行政村、20個社區;城市人口17.7萬人,佔總人口比重90.58%。轄區人口密集、破產企業多、下崗職工多,各種社會矛盾較為突出,是全省社會治理難度較大的區縣之一。近年來,王益區結合實際,把群眾對政府工作的滿意度,作為衡量工作成效的標準,破除思想和體制障礙,大膽創新,積極實踐,拆前臺、搭後臺、建平臺,努力構建新的社區治理體系,形成了優勢互補、協調發展的社區治理新格局,為新時代加快轉變中小型城市社區發展治理方式,促進社會和諧發展提供了有益借鑑。社區是城市的細胞,是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的幸福家園,是社會治理的基礎平臺,是鞏固黨的執政基礎的重要基石。初冬時節,走進銅川王益區,記者看到:鱗次櫛比的樓房、清潔美觀的院落間,有跳廣場舞的、扭秧歌的、打太極拳的居民,在王益區紅旗社區,有排練合唱的、練書法的、玩棋牌遊戲的居民,還有一支老年模特隊正在這裡彩排。這些都是王益區社區居民幸福生活的縮影。王益區結合黨的十九大精神的學習貫徹,把智慧社區建設的先進經驗推廣到了轄區每個社區,真正讓服務群眾的數據“跑”起來,讓群眾奔波的雙腿歇下來。拆前臺、破壁壘,為創新社區治理打基礎紅旗社區居民羅丹買了兩袋青菜,然後走幾步就拐進了紅旗社區服務站。她在一臺機器上,刷身份證,手一按,打印紙張,然後找社區工作人員蓋章,不到兩分鐘,就辦好了一張居住證明。“太方便了,買菜的空兒就把事辦了。謝謝你們!”羅丹在一家房地產公司上班,拿著開好的證明,她高興地對社區幹部說。隨著時代發展,群眾表達訴求的願望也越來越多樣化,面對新形勢,新要求,傳統社區“一廳式”辦公“接待”管理服務模式逐漸顯現出程序多、效率低等問題,無法適應新時代社會發展需要。為此,王益區著力在“破”字上下功夫,為提升社區治理水平奠定基礎。一是破思想壁壘,拆辦公前臺。為轉變傳統服務模式,王益區大膽破除固有思路,提出了“拆前臺”(拆除“一廳式”辦公大廳),打造一站到底智慧服務大廳的發展理念。他們改變傳統較為複雜的櫃檯辦理業務模式,按照“創新手段、高效聯動”的宗旨,創辦可自主操作的以網絡電子閱覽、便民服務終端、自助繳費機等設備為基礎的智慧服務大廳。群眾只需通過識別身份證,便可自行操作了解養老、就業、社保等9大類80多項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事項辦理流程,打印所需資料、生成各類證明。同時,也可自行繳納養老、醫療統籌及水電氣費,免費做基礎性體檢及通過手機掃碼借閱電子圖書等,為群眾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務體驗。二是破溝通壁壘,建“說事日”制度。依託社區現有資源、場地,建立“逢二說事”制度,確定每月第二週的星期二為社區“說事日”,邀請市、區、鎮(街道)領導、“三官一律”、涉事部門,與群眾面對面接觸,現場解決居民反映強烈的實際問題和矛盾糾紛,進一步暢通民主協商溝通渠道,整合社會各方力量,合力解決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公共事務、公益事業,推動社會各方利益共享、合作共贏。三是破行政壁壘,明社區職責。認真釐清社區職責,明晰事項清單,制訂社區工作目錄,實行社區工作準入制。凡屬基層政府及其職能部門、街道辦事處職責範圍內的事項不得轉嫁給社區居委會;確需委託社區協助辦理的事項,實行准入審批制度,按照“權隨責走、費隨事轉”的要求,提供必要的經費和工作條件。清理社區工作機構和牌匾,嚴格印章管理使用。規範社區考核評比項目,探索建立以社區居民滿意度為主要評價標準的社區考核機制。精簡社區各類臺賬、材料報表,清理社區承擔的不合理負擔,逐步解決社區行政事務多、檢查評比多、會議臺賬多等問題,保障社區更多力量用於為民服務。搭後臺、智慧化,為創新社區治理注活力傳統社區工作“人管人、累死人”,社區幹部疲於奔命,百姓卻有不少怨言。“以前,辦個手續,社區幹部給居民說了需要哪些材料,可有的居民年紀大,記不住,往往得跑好幾趟;在樓道張貼的辦事通知,上班族早出晚歸不留意看,等看到就晚了。”川口社區主任李菊樣說,“自從川口社區智慧社區建設完成後,辦事程序簡化了,行動不便的人還有我們的網格員可上門服務。”服務越來越周到,笑臉越來越多,社區更像一個幸福的大家庭。為持續推進基層治理體制機制創新,王益區積極搭建數據管理後臺,實現線上線下融合發展,不斷優化和加強社區管理及服務水平。一是網格化管理,構建社區治理新常態。按照“網格覆蓋、條塊融合、責權明晰”的原則,在不打破現有行政區劃和治理格局的前提下,王益區根據全區人口分佈密度及工商業佈局,將管轄區域劃分為446個網格,即1個一級網格(區網格化指導中心)、7個二級網格(鎮街)、46個三級網格(社區)、392個四級網格(網格員)。將網格內各類協管人員、居民小組長、在職黨員、志願者以及物業公司等納入服務團隊,共同參與治理,形成了“區、鎮街、社區、網格員”四級服務管理體系,將轄區內人、地、物、情、事、組織全部納入網格管理,建立基礎臺賬,全面掌握服務對象類別和需求,做到格不漏房、房不漏戶、戶不漏人、人不漏項。落實網格員基礎臺賬登記“三活”(活戶籍、活檔案、活地圖)工作機制;做到“四清”(清楚家庭情況、清楚人員類別、清楚區域設施、清楚安全隱患)、“五必報”(不安全因素必報、公共設施損壞必報、群眾訴求必報、突發事件必報、人口動態必報),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地域清晰、覆蓋全面、管理科學、佈局合理、工作信息管理與服務為一體的管理體系,為建設高效能管理、優品質服務的新時代社區打下堅實基礎。二是信息化建設,打造社區服務新裝備。為提高轄區居民信息數據的精準度,充分發揮數據信息在社區服務管理工作中的應用,王益區整合各職能部門服務資源,依託信息化手段,將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融入社區工作中,採取“搭後臺”(搭建居民信息大數據服務網後臺)的模式,將轄區居民信息、各部門便民服務內容逐條逐項錄入系統,分類統計,通過電腦雲微端、大數據平臺等載體,精準對轄區居民的綜合信息進行智慧化的查詢、統計、分析。哪個小區住了多少戶多少人、誰家是啥情況、哪些人員達到了享受高齡補貼的標準、哪些人的醫保還未繳納等等,只需一鍵就能搞定,而且精準高效。三是智慧化服務,建設社區治理新平臺。建成以社區為軸、轄區為面、網格為片、群眾為點的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社區服務和信息服務網,社區公眾網,視頻監控網,環境監測網,社區官網“五網合一”的社區治理綜合體系,社區工作人員通過平臺運行管理,為居民提供天氣提示、辦事提醒等服務,對群眾反映的問題第一時間進行處理回覆;轄區居民可通過電腦平臺、手機微信“小程序”登錄社區網站,隨時隨地上網查詢辦事,瞭解社區資訊、動態,掌握社區志願者、社會組織、專業社工服務等各方面信息,真正體驗移動智能生活,讓“信息跑路”代替“群眾跑腿”,實現了服務方式的重大轉變。建平臺、整資源,為創新社區治理聚合力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加強社區治理體系建設,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發揮社會組織作用,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這是黨在新時代對社區治理提出的新要求。為此,王益區整合社區現有資源,建立覆蓋全區的綜合管理服務平臺,打造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一是搭建社會組織孵化平臺。建成了王益區社會組織孵化基地,重點為社會組織提供組織培育、人才培養、項目發展、標準建設、保障服務、資源對接等綜合服務。由社區為社會組織提供活動場地,讓他們成為社區大家庭的一員,並把社區推薦的人選通過一定程序確立為社會組織負責人。將社會組織負責人聘請為社區服務監督員,將社區兩委會幹部聘請為社會組織特約會員,雙向引導社區黨員、居民,轄區企事業單位在職工作人員以及社會組織成員共同參加社區治理和服務。按照統籌組織架構、分級落實責任,統一建設標準、分責抓好組建,統定服務主題、分類打造紅色引擎的“三統三分”社會組織管理工作模式,把轄區社會組織黨員納入社區黨組織統一管理,定期組織學習、交流,制定章程和活動計劃,號召黨員們帶動社會組織成員,共同為居民提供無償或低償服務,把社區黨組織意圖變成社會組織參與社區治理的具體舉措。目前,全區已成立社區中老年藝術團、書畫、棋牌、矛盾調解、醫療救助、籃球協會等社會組織72個,會員3000多人。這些社會組織聯合社區經常性開展社會治理各項活動。二是建立四社聯動服務平臺。以“共建共享共贏,推動四社聯動”為主題,建立起以社區為平臺、以社會組織為載體、以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為支撐、以社區志願者為補充的“四社聯動”機制,建立了“以社區為平臺、政府扶持監督、社會組織承接、項目化管理運作、專業社工引領、志願者參與”的社區治理服務新機制,由社區牽頭分類開展群眾需求服務調研,設立居家養老、家政服務、代理代辦、兒童成長等清單,打開了以社區志願者隊伍為主導認領服務項目,以社工、社會組織為骨幹,共同參與社區治理的新局面。三是打造“社區智慧黨建平臺”。創建智慧黨建平臺,以信息技術為支撐,建設集管理、服務、學習、互動等為一體的信息平臺,對社區黨員及流動黨員進行精準化管理,開發手機客戶端,增添“三會一課”、黨員風采、黨員進社區等項目,根據黨員隊伍建設情況對系統進行不斷優化和充實,在進一步加強黨員管理、深化黨員教育的基礎上提升黨建工作實時性、管理科學性、信息真實性。推行以區級每年、鎮(街道)每半年、社區每季度召開一次的三級區域性黨建工作聯席會議,吸收駐轄區單位、社會組織,網格員、社區民警,業主委員會、物業公司中的黨員等參加,共同研究、協調解決社區治理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簽訂共建協議,開展結對共建活動。四是創建公共活動發展平臺。從共同目標、共同需求、共同利益入手,整合轄區單位、在職黨員、志願者、社會組織等資源,建立便民服務網點,結合“網格化”管理,深入開展“設崗定責”“黨員承諾”“志願者先鋒行動”“社區是我家、美化靠大家”等主題活動,引導駐區單位、社會組織、黨員、網格員、志願者等結合各自實際,廣泛開展鄰里糾紛調解、治安巡邏、助學助殘助醫助困、關愛孤寡老人等活動,為轄區居民提供“從搖籃到輪椅”保姆式服務。充分發揮社區和轄區單位優勢,有物出物有力出力,每逢重大節慶組織開展豐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群眾性文體活動,營造了健康向上的社區文化氛圍。動員組織駐區單位、社會組織、物業公司等參與法制宣傳、安全防範、民事調解、群防群治等工作,引領他們在調處各種糾紛中學會依法依規辦事,共同維護社區和諧穩定,共創平安社區,群眾滿意度連續5年位居銅川市前列。 記者 李豔 通訊員 任衛超

鑲嵌在三秦大地上的璀璨明珠⑦

——銅川市王益區探索新時代社區治理的“王益實踐”

建好智慧社区 幸福王益百姓

群眾在社區自助辦理業務。

鑲嵌在三秦大地上的璀璨明珠⑦

——銅川市王益區探索新時代社區治理的“王益實踐”

建好智慧社区 幸福王益百姓

文化豐富社區群眾生活。

鑲嵌在三秦大地上的璀璨明珠⑦

建好智慧社區 幸福王益百姓【4】

——銅川市王益區探索新時代社區治理的“王益實踐”

建好智慧社区 幸福王益百姓

志願者給老人過生日。 照片均為資料照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