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讀懂阿里雲挑戰 AWS 的底氣|2018·大覆盤

一文读懂阿里云挑战 AWS 的底气|2018·大复盘

阿里雲智能事業群總裁張建鋒(行癲)

鈦媒體注:本文是鈦媒體深度專題策劃「2018·年度大覆盤」的第 9 篇文章。更多關於大公司覆盤,請訂閱專題查看。

2018年11月26日,阿里巴巴CEO張勇宣佈:“阿里雲事業群升級為阿里雲智能事業群。集團首席技術官(CTO)張建鋒(行癲)將兼任阿里雲智能事業群總裁,向張勇彙報。原阿里雲總裁胡曉明(孫權)將另有任用。”

阿里雲迎來了新的總負責人,“智能”也首次明確納入阿里雲的業務範疇。

其實2018年年初的時候,微軟也有過類似的操作。微軟在3月的時候將他的人工智能部門歸在了其雲計算和企業集團執行副總裁斯科特·格斯里(Scott Guthrie)的麾下。不過,ASP.NET之父是在四年前開始接手微軟的雲計算業務的,這段日子裡張劍鋒的功力則放在了帶領淘寶、天貓以及聚划算的高速發展上。在張建鋒開始接棒胡曉明的之前幾天,微軟實現了超過蘋果並登頂全球市值第一的時刻,這讓阿里雲的這波操作就顯得別具戰略意義。

尤其是,胡曉明已經把阿里雲打造成了可以遠洋的超級航母,這讓張建鋒未來可以帶領阿里雲向AWS霸主地位做出更為有力的挑戰了。

篤信“自主研發”的商業信仰

去年四月,雲棲大會南京峰會上,阿里雲副總裁李津指出:“中國只有兩種雲,一種是拿來主義的雲,一種是自主可控的飛天雲。”當外界質疑這種分類過於極端的時候,阿里雲則認為這種分類則是市場需要的正確認知。

李津認為,自主可控能讓阿里雲走得更遠,而飛天雲正是阿里巴巴堅持自主可控道路的自信。

隨著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加速,業務更加依賴雲作為現代化的基礎設施。為此,能否有個穩定的雲操作系統成為雲服務商不得不重視的核心能力。由於雲操作系統需要為從後端的服務器、存儲到桌面端設備,從數據庫應用到客戶端應用,提供全面的支持,雲操作系統涉及的關鍵技術也異常廣泛,需要融匯傳統IT架構方方面面的技術,尤其是集群操作環境。為此,中國的雲服務商們在此分成了兩派,一種是就是從底層操作系統開始的自主研發,一種是基於OpenStack、CloudStack、Cloud Foundry等第三方軟件搭建。

以阿里云為代表的更多公有云服務商,基於安全、可控、成本等因素,都選擇了自主研發。

飛天是由阿里雲自主研發、服務全球的超大規模通用計算雲操作系統,已經是全球最頂尖的操作系統之一。前年雙十一的時候,它可以支持每秒32.5萬筆的交易峰值,4200萬次每秒的數據庫處理峰值。目前“飛天”在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提供服務,它能夠將全球百萬級服務器連成一臺超級計算機,單集群可達10000臺的規模,十萬個進程達毫秒級響應。

飛天成功推向國際舞臺後,阿里雲也成為阿里巴巴國際業務生態裡最為重要的增長極。此前不久,中國電子信息技術年會還向飛天雲頒發科技進步特等獎,這也是該獎項設立15年以來首次頒發特等獎,體現了對飛天雲的高度認可。

一文读懂阿里云挑战 AWS 的底气|2018·大复盘

飛天2.0發佈

除雲操作系統飛天之外,阿里近幾年在自研道路上一發不可收拾,包括了端操作系統AliOS、數據庫OceanBase、互聯網中間件Aliware、神龍服務器、物聯網平臺Link、AI芯片NPU及人工智能ET大腦等一系列雲堆棧核心技術上研發。

如今,阿里雲成功進入了全球公有云服務的”3A時代“,成為與亞馬遜AWS、微軟Azure比肩的巨頭,並被外界認為是最有希望挑戰AWS霸主地位的挑戰者。

同步,做先行者

近年來,越發可以注意到,阿里雲可以和眾巨頭對標的地方越來越多。但有個特點也不難發現,在前沿技術方面,阿里雲越發能夠同步甚至領先巨頭的創新了。

以AWS為例,每年一場的AWS re:Invent都是其展示黑科技最好的舞臺,例如2017 AWS re: Invent大會期間,AWS就發佈了100餘項創新。作為雲計算定義的鼻祖,其一舉一動都關乎著公有云服務市場的發展方向,更會成為市場追隨者們可以進步的標尺。例如,在2014年AWS發佈了Lambda無服務器技術架構。自那以後,無服務器技術的概念就開始在雲計算技術領域流行。多少年來,AWS re:Invent都成為進一步拉開中國雲服務商與前沿巨頭“貧富差距”的節點。

然而,隨著阿里雲近些年在科研投入力量的加強以及更具行業深入的戰略眼光,AWS進一步拉開“貧富差距”的效果正在減弱。大致來看,阿里雲可以和眾巨頭對標的地方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1、補齊競爭對手率先創造的市場空間。例如,前文中談到的對標AWS Aurora的PolarDB。AWS Aurora是2014年AWS re:Invent上發佈的產品,由於完美兼容MySQL並提供更高的性能,成為之後很長一段時間MySQL數據庫用戶遷移雲端的不二選擇,讓Autodesk、TIBCO、通用電氣、BMC等成為AWS的擁躉。好在,阿里雲三年磨一劍總算用PolarDB填補了這一市場空白。除此之外,飛天平臺之於AWS、ECS之於EC2、ODPS之於Redshift、OAS之於Glacier,阿里雲在不斷的學習創新中,逐漸建立起了包括彈性計算、負載均衡、關係數據庫、CDN、歸檔、數據處理等越發完善的雲服務基礎組件平臺。

2、同步競爭對手的前沿產品。例如,今昨兩年AWS re:Invent上Andy Jassy賣力吆喝的Nitro架構系統,並沒有引起國內市場的太多重視。AWS寄希望於可以用Nitro架構系統未來可以取代現有Xen系統,更多佔據彈性裸金屬服務器藍海,其在AWS產品體系的戰略地位可見一斑。其實,阿里雲早在去年已經憑藉自研的X-Dragon神龍架構服務器做了Nitro做的事情。阿里雲在去年中一次雲棲大會上向與會者揭示了X-Dragon的內部架構,基於神龍架構的阿里雲彈性裸金屬實例ebmhfg5.2xlarge(8vCPU) 在10000位圓周率計算Superπ中跑出了1分26秒的成績,比AWS基於Nitro架構計算型實例c5.2xlarge(8vCPU)快了15%。如今,神龍架構的彈性裸金屬服務器已正式商業化售賣,支持8核、16核、32核、96核等多個CPU規格,並支持3.7 GHz——4.1 GHz的超高主頻實例。

3、比競爭對手更為激進的前沿戰略佈局。例如,當下多數雲巨頭多從自研AI芯片開始的雲計算支持的AI研究。雖說AWS在最近的一次AWS re:Invent上宣佈了他的人工智能芯片Inferentia,並引起不小的反響。Inferentia確定主要框架何時與EC2實例一起使用,然後評估神經網絡的哪些方面會從加速中受益最多,這為當前雲服務針對CNN從訓練到推理的加速邁進了一大步。阿里在這方面早已從多個賽道入手這一市場,以求AI芯片研究的彎道超車。例如,阿里去年不僅宣佈了將自主研發Ali-NPU,更是宣佈成立了平頭哥半導體公司專心開發 AI 芯片。阿里巴巴集團CTO張建鋒表示,阿里巴巴的第一款AI芯片將在今年發佈,它會是全球指標最領先的芯片之一。

一文读懂阿里云挑战 AWS 的底气|2018·大复盘

阿里雲數字化轉型能力展示

顯然,阿里雲與AWS差距的每一步縮小或是領先,都有利於作為擴展全球服務的背書。

全球化阿里雲服務

在2018杭州雲棲大會上,當胡曉明被問到公司對全球市場有什麼更大的計劃時,胡曉明回答:“未來公司本地和海外業務將平分秋色。”

為此,我們看到阿里雲在過去的一年裡加速了海外數據中心的設立及雲服務合作的推廣。

一方面,阿里雲通過更多海外可用區的開服,加速向自身服務向全球主流雲計算市場的滲入,同時為阿里巴巴集團旗下其他服務以及渴望走向海外市場的中國企業擴張鋪平道路。

2018年初,阿里雲正式開通孟買印度數據中心,為企業和組織提供一整套包括彈性計算、數據庫、存儲和內容交付、網絡、分析和安全等在內的相關服務。

3月15日,阿里雲宣佈,其在印度尼西亞的首個數據中心開始運營。該數據中心是我國第一個全球公共雲平臺,預示著阿里雲開始真正佈局全球。該數據中心可以提供從彈性計算、數據庫服務、網絡、安全和中間件到分析和大數據的全套雲產品和服務,將滿足電子商務、媒體、金融科技、遊戲、物流、運輸和製造等各行業本地企業的急速需求。

10月22日,阿里雲在英國大區正式開服,提供了包括彈性計算、雲存儲、數據庫、網絡、安全、管理、應用服務等等,可以滿足英國當地、歐洲以及中國出海客戶的需求。英國大區雙可用區同時開服,將提供更高級別的災備和數據安全服務。IT產業研究機構Freeform Dynamics分析師Tony Lock認為,隨著全球雲計算市場不斷髮展,企業的產品、技術、服務日益成熟。“阿里雲英國大區開服是個重要的里程碑。對於市場而言,歐洲、中東、非洲的企業都多了一個重要的全球雲選擇機會。”

目前,阿里雲在新加坡、印度、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中東等全球19個地域,運營了52個可用區。這些雲計算基礎設施完整覆蓋了美國、英國、德國、日本和中國,全球最大的五個雲計算市場。

另一方面,阿里雲正在同越多的海外企業簽署專屬合作,通過助力海外企業的數字化轉型,直接分食當地雲巨頭市場。

據國外媒體報道,前不久阿里巴巴正在與英國電信集團(BTGroupPlc)就在歐洲合作開展雲服務進行談判。英國電信集團正在對其全球服務業務進行數字化重組。此前,英國電信集團已經與亞馬遜等公司建立了合作伙伴關係,阿里此舉意味著阿里雲已經開始正面挑戰亞馬遜在歐洲雲服務市場的主導地位。

早在兩年前,阿里雲作為中國雲服務的代表已經引起歐洲企業的重視。2016年時,阿里巴巴與沃達豐在德國建立合作關係,通過其在法蘭克福建立的第一個歐洲數據中心,使沃達豐能夠轉售如數據存儲和分析等阿里雲服務。此後,成功進入法國,與運輸和通信公司BolloreSA合作開展雲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相關服務。

通過在歐洲、中東市場的不斷深入,阿里雲勢必要增加同AWS、谷歌、微軟、IBM等巨頭在這些地區之前建立服務的直接競爭。不過,在阿里雲EMEA區域總經理王業明最近在接受外媒的採訪中表示,阿里雲的很多比較優勢,會成為EMEA(歐洲、中東和非洲地區)客戶需要阿里雲的重要理由。

首先,越來越多的國際客戶希望在全球建立國際市場,尤其是擁有巨大潛在資源的中國,為此需要一個真正面向全球的雲,而阿里雲在這方面顯然具有優勢。畢竟,谷歌雲尚未踏入中國市場,而AWS在中國地區開設了兩個可用區和Microsoft的中國Azure區域都不能由自己運營,這讓會阿里雲的銷售說服客戶更具說服力。

此外,阿里雲擁有廣泛並完善的產品服務系列,可以提供包括彈性計算、雲存儲、數據庫、網絡、安全、管理、應用服務等競爭對手的提供的所有基礎雲服務實例,且阿里雲服務操作同其它產品有很大的相似性,客戶不需要付出很大的學習成本。

第三,針對垂直市場的更進一步需求,尤其是金融、娛樂、電商、工業領域,阿里雲的本地化經驗更具優勢。一方面阿里雲有著支撐如螞蟻金服、淘寶網這些國外巨頭難以提供如此規模的實例能力。另外,阿里雲更是通過其飛天平臺支持的ET大腦建立了垂直特定的AI應用,包括工業物聯網洞察(ET工業大腦)、智能城市和醫藥的解決方案,從讓AI數據流量直接作用於企業生產的廣泛經驗。

不過,一些歐洲市場潛在客戶表示,期望阿里雲可以有更多切實的歐洲本地案例研究,而不僅僅是讓阿里巴巴規模成為背書。例如,國際客戶可能會對依賴中國公共雲提供商存在安全性和合規性成為最大的擔憂,直接導致的是這讓阿里雲的ECS裸金屬實例和超級計算集群(SCC)目前僅限於他上海數據中心。

對此,Gartner在他的最近的《雲基礎設施即服務魔力象限》中表示了相同的看法。Gartner認為,阿里雲擁有一系列廣泛的公共雲集成IaaS + PaaS產品,可與其他超大規模供應商的服務組合相媲美,阿里雲可以憑藉這些通用技術成功用於國際市場,但在將中國的成功經驗轉化為本土以外的市場之前,也必須克服重大挑戰,諸如建立所需的本地人才、行業專業知識和上市能力,尤其是潛在的國際客戶在使用中國公司的服務時時會特別在意發現安全和監管合規的問題。

好在,阿里雲在國際市場表現尚可,近一年來的規模增速超過400%,同時帶動超過十萬家中國企業規模化出海,包括大疆、遊族等知名企業。阿里雲在市場佔有率上也開始表現出碾壓對頭的態勢。據市場研究公司SynergyResearchGroup針對2018第三季度全球公共雲服務市場的統計顯示,阿里雲排在谷歌雲後面居第四位,但在同期亞太地區市場的排名中,阿里雲則排名第二,遠超谷歌雲兩個身位。

胡曉明給阿里雲的全球化成績打了80分,“在阿里雲全球化的前三年裡,我們在遵守當地法律、融入當地社區、支持當地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我相信我們基本上已經解決了用戶之間的信任問題。”

“3A”之後的小目標

阿里雲在胡曉明治下有了“3A”的成就,張建鋒的到來顯然需要讓阿里雲更上一層樓才成。例如,人們已經在注視著張建鋒能否帶領阿里雲達成個“小目標”。

一文读懂阿里云挑战 AWS 的底气|2018·大复盘

阿里雲展臺

那是胡曉明之前給就張建鋒埋的坑,去年年中他在雲棲大會上表示,要讓阿里雲三年趕上AWS的技術水平。

這或許意味著,未來三年我們將看到阿里雲與AWS更多正面交火。不過,這對張建鋒來說並不是一個全新的挑戰。

前幾日,斯坦福大學發佈了最新的DAWNBench深度學習推理榜單,該榜單是人工智能領域最權威的競賽之一,它要求參賽機構的計算平臺對 5 萬張圖片進行精準識別並分類。榜單顯示,阿里雲獲得了圖像識別性能及成本的雙料冠軍,打破了亞馬遜保持長達8個月的紀錄,這也是該榜單首次出現中國科技公司。

顯然,張建鋒需要關心遠不是這一次的輸贏,而是需要認識到以人工智能、大數據、量子計算為核心的前沿科技領域,會成為阿里雲將來趕上AWS的主戰場。而這,也許是阿里雲此時需要一位擁有資深雲服務技術背景並並深諳阿里巴巴戰略的人來執掌阿里雲未來最為重要的原因。

最近,日本一橋大學創新研究中心評選出的全球“創新力”10強榜單引起了業界的廣泛關注。很多近些年廣為人知的科技巨頭均有上榜,包括Facebook、亞馬遜、谷歌母公司Alphabet。而阿里巴巴是中國唯一入榜企業。該創新研究中心分析了全球市值最高的150家全球企業和168家日本本土企業的數據,認為,今天創新力領先的企業正在積極投資人工智能、自動駕駛、量子計算機等“有望明顯改變產業和社會的最尖端技術”,這成為當下全球創新潮流的大背景。

顯然,阿里雲需要更多“有望明顯改變產業和社會的最尖端技術”,這是張劍鋒的當務之急。(本文首發鈦媒體,文/王珂玥,編輯/湘明)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