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范回顾」漫步平安街,回味老北京

「有范回顾」漫步平安街,回味老北京

「有范回顾」漫步平安街,回味老北京
「有范回顾」漫步平安街,回味老北京

“一条平安街,半部京城史”

说不尽的平安大街

今天继续和您一起去逛逛

回味那一段段京味儿历史

重新看一看

老地方、老熟人

城 市

文化范

燕翅楼不止现在这两座

「有范回顾」漫步平安街,回味老北京

地安门东大街与西大街的交汇处

矗立着两座远观

像大雁翅膀的木结构古建筑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

地安门燕翅楼的东楼、西楼

但其实在这对燕翅楼的南边

景山高高的土山后边

还有一对燕翅楼

现在却鲜少为人提及

「有范回顾」漫步平安街,回味老北京

其实打开明、清时期北京的地图

比如著名的乾隆十五年地图

都会发现另外这一对燕翅楼的存在

在地图上有所标记

这对雁翅楼不像现在的这对一般

是一条直线

而是一个拐弯

形成一个“L”形

「有范回顾」漫步平安街,回味老北京

今天我们重提这对燕翅楼

并不意味着要复建

而是我们回顾历史

不能只说一对燕翅楼

要知道当年永乐大帝建北京城的时候

地安门这里曾有两对燕翅楼

地安门上弥漫的战火与硝烟

「有范回顾」漫步平安街,回味老北京

地安门是平安大街的中心点

也是曾经北京中轴线上的标志建筑之一

1954年地安门被拆

如今即使很多老北京

可能也忘了它的模样

地安门见证了百年历史和炮火硝烟

1900年八国联军逼进紫禁城

慈禧西逃

首先出的就是地安门

为了保护清廷向城外撤退

地安门外大街那些店铺上

被清朝重臣部署了卫队

从房顶上阻击日军

在那里击毙了很多日本侵略者

保护了慈禧、光绪出地安门

向西直门方向而去

「有范回顾」漫步平安街,回味老北京

老画家方砚笔下的地安门

1954年拆地安门的时候

将大量建筑砖木瓦砾运到了

今天天坛北门处一块树林间的空地上

但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

这些建筑材料不幸被焚毁了

地安门外有一条白米斜街

这里有清朝军机大臣张之洞的宅子

白米斜街11号

是张之洞生命最后两年的北京居所

其时他已达权力顶峰

但政治影响力已渐衰微

「有范回顾」漫步平安街,回味老北京

后来北大教授冯友兰先生

把它租下来住过很多年

他后来讲给自己的女儿冯钟璞说:

1937年8月的一天夜间

只听到后门大街上喇叭声声

哨声阵阵

然后是汽车轮胎的声音

嗒嗒嗒部队的脚步声

我在院子里站起来

侧耳听着路上的声音

徘徊来徘徊去

久久不能入睡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夜晚?

1937年7月7日发生卢沟桥事变

同年8月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进北京

冯老先生所说的当年那个夜晚

实际上是地安门外大街

在过国民党撤退的军队

冯先生每每说到这里

心情就极不平静

如今正好是8月

这是81年前的往事了

「有范回顾」漫步平安街,回味老北京

从地安门这个中心点

往东走没多远

路北一个大门引人注意

而是在东交民巷的西头

更靠近皇宫

后来东交民巷被帝国主义瓜分

作为使馆区

最后落到了地安门东大街路北这里

「有范回顾」漫步平安街,回味老北京

我们如今在地安门大街上漫步

虽然已是一片民房

包括当年的先医庙依然“健在”

今天门口还挂着针灸、按摩、推拿的牌子

只是不知道如今执医的这些先生们

据了解,这个地方政府部门

已经决定把它慢慢腾退

对于清朝宫廷就医体制也有一个记忆

这里如果能做成一个

中国传统医药博物馆

岂不也是好事一件?

什刹海又开满了荷花

「有范回顾」漫步平安街,回味老北京

在平安大街上

以地安门为中心

就是荷花市场

百年前荷花市场不是这样子

著名戏曲作家翁偶虹先生

曾对荷花市场有过详尽的记录:

荷花市场那条路原是一个堤坝

沿着堤坝面向南边

左手也就是东边是今天的什刹海

右手也就是西边名叫西小海

当时什刹海遍种荷花

西小海种芦苇茅草

野趣横生

所以东边的荷花一带比

西边的芦苇荡

卖的饮食价钱总要高一些

百姓到荷花市场游玩各得其乐

「有范回顾」漫步平安街,回味老北京

后来西小海被填埋

建立了什刹海体育场

(今天的什刹海体校)

大家可不能小看它

李连杰、排球运动员冯坤

乒乓球运动员张怡宁等

都是从什刹海体育场成长起来的

「有范回顾」漫步平安街,回味老北京

据当年的乒乓球教练回忆

在什刹海体育场最初的时候

只有简易的工棚

还要自己生煤球炉子

教练带着小运动员们

在临时搭建的台子上练习

也打出了世界冠军

那段自己生炉子

抹得脸上黑一道白一道的日子

也是培养出冠军最初的激励

南锣鼓巷走出的大专家,让龙椅重现

「有范回顾」漫步平安街,回味老北京

顺着平安大街往东

过了东不压桥

就是近年十分火热的南锣鼓巷

南锣鼓巷是个“蜈蚣街”

因为它的左右东西各有八条胡同

就像一条伸出爪子的蜈蚣

其中一条叫炒豆胡同

西头一座老宅子

原来是僧格林沁王府院落中的一个局部

故宫著名文物专家

朱家溍先生曾在此居住

「有范回顾」漫步平安街,回味老北京

朱家溍先生在故宫的办公室

如果说朱家溍这个名字

您比较陌生

和他相关的一样东西您肯定知道

故宫太和殿的龙椅

当年溥仪离开故宫以后

太和殿里搁的是袁世凯用的

一个过渡性的椅子

虽然也大

但不是清朝皇帝的龙椅

而真正的龙椅则在变迁中残破了

被扔到库房

缺件,蒙灰,大家不认识了

朱家溍先生在故宫工作时

承担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

找到龙椅,修复龙椅

「有范回顾」漫步平安街,回味老北京

故宫里相传有9999间房

库房破桌子烂板凳堆积如山

朱家溍先生找来清末的老照片

记住龙椅的样子

在小山一样的旧物中翻找

竟真凭他的眼力找到了

他指挥工匠们经过几百个工时

终于把明清时候的老龙椅原样修复了

堂堂皇皇、气魄非凡

现在我们去太和殿参观

都可以看到这件真正的明清帝王龙椅

这是朱家溍先生给故宫做的贡献之一

「有范回顾」漫步平安街,回味老北京

朱家溍先生书写的对联

当年朱家溍先生住在

南锣鼓巷炒豆胡同时80多岁

每天就是从家里经过平安大街

地安门内大街、景山

骑着自行车

进神武门上班

贤良祠

「有范回顾」漫步平安街,回味老北京

在地安门西大街103号旁门

坐落着一座清朝祠堂

贤良祠

御书额曰“崇忠念旧”

清以来无数对国有贡献的忠臣

被封为贤良之臣在这里进行祭祀

其中就包括范文程、李光地、张玉书等

包括后来的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等

最近电视剧《延禧攻略》中的人物

富察·傅恒也位列其中

研究北京史,不可不知东官房

「有范回顾」漫步平安街,回味老北京

地安门大街上有一个地名:东官房

对于研究北京历史文化的人非常重要

明万历十八年(公元1590年)

沈榜任顺天府宛平县知县

在任期间留心时事,搜寻掌故

根据署中档案材料

编著了《宛署杂记》

其中记载了明代社会

政治、经济、历史地理

风俗民情、人物遗文等

在北京史书匮乏的封建社会

它实际是宛平的县志

也是北京最早的史书之一

所以,读北京《宛署杂记》

是非看不可的一本书

「有范回顾」漫步平安街,回味老北京

平安大街造就的收藏家

「有范回顾」漫步平安街,回味老北京

平安大街是一条古老又年轻的大街

1999年才正式竣工通车

修建平安大街的时候

在地上挖得深深的、挖得宽宽的

一下子发现了很多瓷片

有的有款,有的有花

有的还是完整的一片大瓷片

于是就有些机灵的人到大坑边上

跟挖沟的工人们收购瓷片

五分钱、一毛钱、五毛钱、一块钱

不同品相的瓷片就这么一块一块的卖了

「有范回顾」漫步平安街,回味老北京

也有聪明的人说,我垄断了

跟挖沟的工人说好

你的瓷片装好我论袋全收

就有十块钱一袋

好点的50块钱一袋

就这样培养了一批

攒瓷片的、瓷片收藏爱好者

甚至于一批瓷片、瓷器鉴定家

其中也有说不尽的故事

「有范回顾」漫步平安街,回味老北京

如今的平安大街熙熙攘攘

希望它带着人们“平安”的祝福

越走越顺畅

越走越宽阔

本期嘉宾

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

北京出版社编审 杨良志

「有范回顾」漫步平安街,回味老北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