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德電力覆滅記:跌落神壇的中國首富

2013年3月20日,無錫當地法院正式宣佈,由於無錫尚德無法按期償還70億元銀行貸款,進入破產重整階段。此時距離無錫尚德成立過去了12年,距離這家公司赴美上市過去了8年.

在2005年12月14日之前,施正榮是一個陌生的名字。除了太陽能電力行業的專業人士,很少有人知道他。然而,正是這個“洋博士”,短短數年間施正榮就坐擁了180億。然而13年尚德電力公司宣告破產,他就像一顆流星,消失在滾滾向前的歷史洪流中。

尚德電力覆滅記:跌落神壇的中國首富

施正榮


福星高照,順風順水

施正榮本姓陳。1963年,他一出生便“拯救”了兩個家庭——在同一天,江蘇省揚中市的一個村莊裡,施家新出生的女兒沒能存活,已有一兒一女的陳家卻生了雙胞胎。當時三年自然災害剛過,許多家庭貧困不堪,多一張嘴都難以養活。由於施陳兩家關係不錯,施家便將陳家雙胞胎中的弟弟抱養過來,他便是施正榮。這是一戶好人家,爺爺有經濟頭腦能掙錢,家裡十分殷實,父母勤勞善良,寵愛孩子,即便是後來有了自己的幾個孩子,卻依然將養子視同己出。更重要的是,施家重視教育,一路支持施正榮讀書。

1983年,20歲的施正榮憑藉優異的成績,從長春理工大學(原長春光學精密機械學院)光學儀器專業畢業後,考入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在具備了一定的英文水平後,他被選派前往海外攻讀研究生。當時他以為自己會被派往美國,於是拼命學習一切關於美國的知識,“美國文化、美國地理─我甚至還學會了美國口音。”他回憶道。然而,到最後關頭,也就是 1988 年 5 月,施正榮在上海光學研究所的專業導師給他帶來了一個意外的消息:美國的名額已經滿員,他只能前往位於澳大利亞悉尼的新南威爾士大學攻讀電子工程博士。施正榮說:“我那時連澳大利亞在哪兒都不知道。”

這個出乎意料的拐點改變了施正榮的一切。“假如我當時去了美國,誰知道會發生些什麼?也許我現在還在街頭流浪呢。”他開玩笑說。

1988年10月,施正榮去到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師從“世界太陽能之父”諾貝爾環境獎得主馬丁·格林教授並在三年後獲得了博士學位。1993年,30歲的施正榮加入澳大利亞國籍。1995年,在馬丁·格林的推薦下,施正榮出任澳大利亞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執行董事,享有優厚的生活待遇和工資薪水。

尚德電力覆滅記:跌落神壇的中國首富

“給我800萬美元,還你個世界第一大企業。”

2000年,帶著技術和在澳洲的薪水共40萬美元,施正榮回國準備大幹一場。”一個熟人和我開玩笑,你是一條大魚跑到小河裡去了。”施正榮說,“那時的自己比較年輕,想的少,當時是要什麼沒什麼,就憑著一腔熱血。”

當年,施正榮像所有推銷技術商人一樣,拎著一個小挎包和一臺筆記本電腦,在國內四處遊說。在輾轉了七八個城市之後,施正榮發現大部分地方政府官員都沒聽說過太陽能光伏產業,自己還常常被當成了騙子。

就在山重水複疑無路的時候, 貴人出現了。無錫市原經委主任李延人為施正榮和無錫市政府牽線搭橋。終於,2001年,在經過一番考察之後,由無錫市政府主導,無錫小天鵝集團、山禾製藥、無錫國聯旗下的無錫高新技術風險投資等數家公司共同出資600萬美元,佔股75%,設立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而施正榮則以40萬美元和估值160萬美元的技術入股尚德,佔股25%。這個海歸創業者的第一步終於算是邁了出去。

施正榮依靠自己豐富的經驗和淵博的知識迅速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生產流程,同時依靠國製造業的成本優勢,使尚德設計的系統在價格上比西方企業低了20%—30%。此後,他開始奔走國外,尋找海外訂單。在非洲、中東、東南亞等新興市場中,尚德在眾多西方企業的圍攻下撕開了一條口子。

擺脫束縛,成功上市

以拉動投資居功自傲的李延人在尚德公司儼然有了不可撼動的地位。作為企業出資人,以李延人為首的本土高管開始對以施正榮為代表的海歸派進行指手畫腳,試圖參與企業管理,這給施正榮的管理帶來了極大的麻煩。例如,李延人處理某些事時會越過施正榮,還曾經向基層的技術人員質疑施正榮的技術能力,甚至因為李在中間溝通不暢,使得國有股東與施正榮之間也產生了誤解。最讓施正榮接受不了的是,2004年尚德發生了創業史上最嚴重的一次技術洩露事件,公司的一個骨幹帶著核心資料另投他門,而這個骨幹的離職他事先毫不知情。"他是被人排擠走的。"施正榮說。施正榮逐漸感覺到來自公司內部被架空的威脅。要想讓尚德公司取得成功,施正榮需要的不僅僅是專業技術,力排眾議也很重要。“那時候我才知道在公司擁有絕對控制權的重要性。我不希望再遇到這種複雜的局面。”於是,他從高盛公司獲得了注資,並在 2005 年以 1 億美元的價格買斷了政府持有的股份。“從那時起,我才感到了自由。”他說。

擺脫束縛後,施正榮開始考慮上市。他先後考慮了香港證券交易所、新加坡證券交易所、納斯達克,就是沒有想到紐交所,直到他接到一個電話:“紐交所的人想和你談談。”

更令施正榮意外的是紐交所董事總經理馬度的突然造訪。“你們是中國最大的太陽能企業,當然要到世界最大的資本市場融資。”才下飛機的馬度語速飛快,一臉的急切。馬度的誠意感動了施正榮,開始連夜準備上市資料,準備說服董事會。2005年12月14日,無錫尚德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

尚德電力覆滅記:跌落神壇的中國首富

尚德電力上市

登上巔峰,顯露脾性

2006年4月,尚德電力簽約奧運會主體育館項目。2006年中旬,尚德電力的股價達到40美元以上。2006年12月,產能擴張,尚德電力年產能力達到300兆瓦,成為全球光伏電池製造企業前三強。他的財富也迅速聚集。2006年,在《福布斯》雜誌“全球富豪榜”上,他以22億美元排名第350位,遠超福布斯2005年中國首富榮智健的16.4億美元與胡潤百富榜首富黃光裕的140億元人民幣,成為中國新的首富。

憑藉新能源領域的產業擊敗一眾互聯網、房地產老闆成為首富之後,各種榮譽紛至沓來。2007年,英國《衛報》將施正榮評為“能夠拯救地球的50人”之一。施正榮似乎很願意接受類似的國際性獎項,而在國內公開場合,則很享受觀眾要求合照和索要簽名的舉動。施正榮開始頻繁地出席各種社會活動和行業論壇,並且越來越以光伏行業帶頭人自居。在一次新能源行業峰會上,甚至站在臺上發言的施正榮指著臺下坐著的諸多同行大佬和政府官員說,“你們回去要好好反省一下。”

在尚德上市之後,施正榮也逐漸也迷失在一種偏執的人生信念中。

2006年底,施正榮通過複雜的財務手段成立了亞洲硅業,並且慢慢從幕後操縱走向前臺運作。亞洲硅業在成立不到一個月時間裡,就獲得了來自尚德一份價值15億美元的大單,而直到兩年後亞洲硅業才開始向尚德提供多晶硅產品。 這種利益輸送觸碰了投資人和董事會的紅線,並引發了尚德投資人對施正榮本人的巨大質疑。

據《南方週末》報道,當時尚德每年僅花在企業社會責任相關活動上的資金就接近6000萬元。倘若有活動要到北京舉行,用施正榮的話說,“直接訂釣魚臺國賓館就好了”。

尚德電力上市後,施正榮聘請了一批曾經在英國石油公司、西門子、拜耳等跨國集團工作過的職業經理人,這使得一家中國民營企業頗有跨國企業的特色:內部人士透露說,只要有一名外國人在場,施正榮就要求所有的高管必須講英文。

有足夠的證據表明,施正榮迷失了。迷失在自己的美夢中,據其友人披露,上市當天他就對友人說:“從此以後,我再也不會去掙一分錢,我就花錢。”從那以後,金錢再也不是施正榮在乎的東西:花20萬美元包一架公務機去參加達沃斯論壇,請了6個保鏢貼身保護自己;購入近十輛頂級豪車,包括三輛雷克薩斯,一輛寶馬,一輛奔馳S600,一輛頂級賓利,一輛路虎,一輛沃爾沃……

尚德電力覆滅記:跌落神壇的中國首富

金融海嘯,僥倖脫險

然而好景不長,受金融危機的衝擊,在海外上市的中國光伏企業股價相比高位時普遍下跌了近九成,

施正榮也未能倖免。一份淨虧損6590萬美元的2008年四季報使無錫尚德和施正榮成為危機中的風暴眼。一夜之間,施正榮從最高點跌落,紛紛被媒體貼上“反思”“煎熬”的標籤。“根本上說這是金融危機的大環境問題。光伏產業的泡沫是破裂了,但絕不代表這個產業失去了未來。”施正榮很無奈。

大半企業破產關閉,留下汙染的環境。國內專家從企業行為中得出結論:光伏是高汙染行業,把綠色賣到國外,把汙染留在國內。個別公司的浮誇,也向政府傳遞錯誤信息。“其實光伏產業供大於求的局面本來在七八月份就要出現,只是金融危機把它提前了6~10個月。”施正榮認為這場危機的關鍵誘因是國內企業一哄而上。

不過,對於此次危機,施正榮很清醒,尚德仍然要保持一定的產能。2009年1月,尚德的太陽能電池和組件產能達到1GW,這也是尚德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投資爛尾,經營困難

在產能發展的同時,尚德開始章魚式外延擴張,但屢擲重金投資,換來的卻是一個又一個的失敗。在2006年,尚德與美國MEMC公司簽訂類似於鐵礦石長期協議的多晶硅十年採購供貨協議,後來隨著多晶硅的價格暴跌,尚德在2011年賠付2.12億美元取消協議。

與此同時,尚德的債臺也越築越高。2007至2008年間,尚德通過各種方式在海外融資近10億美元,而銀行貸款則從2005年的0.56億美元攀升至2010年的15億美元。同時,包括工行、農行、中行等在內的9家債權銀行對無錫尚德的本外幣授信餘額摺合人民幣已達到71億元。

在2010年的前三個季度,尚德電力淨利潤虧損額高達1.2億美元,只是依靠第四季度,一筆計提的2.5億美元基金投資收益,才大幅拉高了全年的利潤水平,使得全年淨利潤達到2.6億美元。而2011年,這個公司、行業、個人三個十年的交會點,施正榮是否還有這樣的運氣?

在美國上市的11家中國光伏企業裡,尚德電力與英利綠色能源、天合光能號稱市值三巨頭。但11家公司中,尚德的產業鏈最短,它的多晶硅和硅片等原材料主要通過和上游供貨商簽訂長期協議來保障。2011年第一季度,晶硅和硅片生產商的毛利率分別為50.8%和21.8%,但電池生產商毛利率為-9%。 光伏產業是否要走垂直整合之路,業內素有爭論,施曾對此持保留態度。他希望做“最專業的電池及組件製造商”。就在他猶豫的同時,多家光伏企業都已沿著產業鏈以驚人速度向上遊狂奔。 同時尚德的冥王星技術遲遲難以量產,仍屬試驗性質。尚德,當年的老大哥開始慢慢落伍了。

外患內憂,困難重重

不幸接踵而至。由於中國企業能獲得更加可觀的政府補貼,加之中國勞動力與環境治理成本低廉,光伏發電板被源源不斷地運往海外,佔領了全球大部分市場。由於價格過於低廉,2012年引發了歐美“反補貼、反傾銷”的雙反調查。歐美等主要市場對中國光伏產品進行雙反調查,尚德的業績受到重創。2011年,營收、毛利雙雙下滑;2012年上半年,尚德平均每天虧損1000萬元。

更糟糕的是,2012年7月30日,尚德發佈公告稱,對公司投資的環球太陽能基金管理公司相關方提供的反擔保展開調查。初步結果顯示,該筆總額達5.6億歐元的反擔保系環球太陽能基金管理公司偽造,導致的結果是尚德將承擔一切融資所產生的風險。尚德的自我毀滅模式由此開啟。

8月15日,尚德電力CEO由公司CFO金緯接任。

尚德電力覆滅記:跌落神壇的中國首富

公司形勢急轉直下的同時,尚德陷入了三方內鬥。代表海外投資者利益的金緯,在成為尚德CEO之後,一方面關廠裁員,另一方面要求給自己加薪,尚德員工發佈公開信要求金緯下課。此後金緯更是拋出無錫尚德破產以剝離上市公司尚德電力鉅額債務的方案,這引起無錫市政府方面不滿。

2012年9月,無錫市政府向施正榮表示願意注資拯救尚德,但條件是要用施正榮的個人資產做擔保。施正榮拒絕了,而有報道他通過關聯交易,把尚德的大量財產轉移到自己控制的公司名下,比如他幕後控制的亞洲硅業,獲得了尚德長達16年期限、15億美元的無條件支付合約。

宣告破產

3月18日,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向無錫市中級人民法院遞交無錫尚德破產重整申請。同一天,尚德電力發佈公告,任命兩名新董事。其中,此前擔任無錫國聯財務部經理的周衛平被任命為執行董事、總裁。這項任命被認為是無錫國聯接手無錫尚德的信號。3月20日,無錫市中級人民法院依據《破產法》裁定,對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實施破產重整。這意味著尚德電力的上市主體同時也是核心資產——無錫尚德進入破產重組程序。

12年3月21日,施正榮半年多來首次開腔,“作為公司創始人,我很想通過各方的支持使公司獲得重生,再為利益相關方創造價值”。施對尚德目前的破產重組局面反思道,“過去10年,我們對產業發展過於樂觀,企業發展速度很快,內部管理卻沒有跟上;由於產業鏈不健全,一些投資決策沒有達到效果,加上企業外部產能過剩、價格下跌、歐美雙反等原因,使企業的造血功能劇減。”

多年之後,無錫當地國資企業再次進駐,準備收拾爛攤子。

結語

千禧年回國的班機上,或許施博士從未想到會走到這一步。然而結局就是這樣真實得讓人措手不及。施正榮和他一手締造的光伏巨頭,不得不面對這樣一個殘酷的局面。


尚德電力覆滅記:跌落神壇的中國首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