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自然共同體論壇”在杭州舉行,定義中國自然教育

10月20日,“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首屆自然共同體論壇在杭州舉行。來自德國、新加坡、日本、臺灣等國家和地區的自然教育研究學者、機構負責人、實踐者與中國自然教育從業者共同探討了自然教育與城市教育、戶外教育的架構體系、自然教育與兒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等自然教育核心議題。

首屆“自然共同體論壇”在杭州舉行,定義中國自然教育

該論壇由中國野生動物協會和大地之野自然學校聯合主辦。據大地之野自然學校校長徐劍敏介紹,本次論壇旨在打造一個讓自然教育面向社會溝通的平臺,引起社會對自然教育的重視。論壇現場,來自全球的頂級自然教育專家分享了最前沿和最成熟的自然教育方法論和實踐成果,並就共同搭建中國與國際自然教育界之間的發展橋樑達成共識。10月19日至23日論壇舉辦期間,浙江天目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設立了自然教育主題工作坊,開展戶外教育實操、解說國家公園、在戶外提供安全教育等實踐科目。

首屆“自然共同體論壇”在杭州舉行,定義中國自然教育

來自全球的自然教育專家、從業者出席“自然共同體“論壇

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處長尹峰在論壇上發表了關於“自然教育的定義”。 尹峰表示,當代的自然教育不僅有在自然中教育,關於自然教育,更重要的是為了自然而形成的教育,通俗地講我們理解自然教育就是讓孩子走進自然,利用自然元素和自然環境進行遊戲、觀察、記錄、創作等一系列體驗活動。在活動中建立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自我之間的聯繫。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便形成“自然共同體”。

首屆“自然共同體論壇”在杭州舉行,定義中國自然教育

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處長尹峰

促進中國自然教育普及 共建國際行動綱領

伴隨著中國的城市化進程,城市人群的“自然缺失症”越來越顯現出來。與地球上的資源如何共存?是現代教育需要解決的一個共同課題。德國巴伐利亞州加帕郡政府青少年及家庭事務局局長梅爾特認為,在這個問題上,更需要一個國際化的視角,一個國際認同的行動綱領,只有共同推進,才能解決這個困難而又複雜的問題。梅爾特說,自然教育、森林教育和情景教育作為青少局教育中的重要元素,密不可分,前兩者教會人怎樣與自然互動,後者更注重如何共建自然環境。

首屆“自然共同體論壇”在杭州舉行,定義中國自然教育

德國巴伐利亞州加帕郡政府青少年及家庭事務局局長梅爾特分享德國自然教育

在德國、瑞典、日本、臺灣等國家和地區,自然教育理念已經深入普及學校和家庭,而在中國卻方興未艾。自然教育重注個體成長和社會實用性,在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方面具有重要意義。浙江大學教育學院學習與認知科學研究中心主任、心理學教授徐琴美認為,自然教育的出發點之一是兒童的天性需要自然,是為了拯救兒童的“自然缺失症”帶來的系列身體與心理問題。自然教育對兒童心理健康的影響以及評估,是一個系統工程。“自然教育是一個新的領域,一個在不斷成熟和發展的領域,需要跨界、共創,需要不同視角的人一起來探討思考”, 徐琴美從心理健康的角度強調了自然教育對兒童成長的重要性。

首屆“自然共同體論壇”在杭州舉行,定義中國自然教育

浙江大學教育學院學習與認知科學研究中心主任、心理學教授徐琴美認為自然教育需要跨界和共創

對標發達國家成熟模式 定義中國自然教育發展

美國、德國、日本等國家自然教育模式經過數十年發展已經相對成熟,呈現出多種多樣的存在形態和發展方向。

在美國,以探索自然為目的的教育課程,鼓勵兒童及其家庭共同參與,把自然作為兒童的戶外教室和主要學習領域,並根據年齡或年級不同組織不同的活動;日本擁有超過3700所較具規模的自然學校,提供優質環境教育、體驗大自然的各種設施和野外活動場所,配備專業的指導員和項目運作人員,並且常年實施各種以體驗自然和環境學習為主題的項目;在德國,僅森林幼兒園就有 1500 多所,孩子可以到原始森林在自由、放鬆的狀態中,瞭解螞蟻如何搬家等有趣命題。

首屆“自然共同體論壇”在杭州舉行,定義中國自然教育

“自然共同體”論壇現場

新生態工作室創始人王原在題為“解說國家公園”的論壇分享中認為,對自然的解說創造了人與自然、人與文化遺產之間的知識和情感連接。在中國,國家公園幾乎等同於旅遊,與自然教育和環境教育之間的關聯缺失。而在美國,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時,在國家公園開展自然教育已經成為一個標準化動作。“通過更廣義的解說形成不同利益主體的價值共識,通過解說探索機遇目的地的保護和發展新模式”,王原認為將“生態保護第一”的固有認知改變為環境價值共識,是自然教育已經在構建的一個新模式。

首屆“自然共同體論壇”在杭州舉行,定義中國自然教育

新生態工作室的創始人王原認為對自然的“解說”創造了人與自然的情感連接

作為國內少許幾所純正森林自然學校之一和國際自然教育先鋒,大地之野自然學校自主開發科學、藝術、探索課程體系,以杭州天目山為課堂,擁有教研生活營地、多場域戶外課程基地、自然藝術課程基地、專業自然科普博物館等龐大的自有基地體系,引導孩子體驗自然、瞭解自然、樹立尊重自然保護自然之心、塑造人格,培養多元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