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無霸”華潤遭遇李鬼 橫跨9大行業的萬億級集團大而不強?

華潤擁有11家上市公司

1月7日,華潤集團緊急發佈聲明稱,有不法分子冒用華潤集團名義自行建立網站(www.xianhdl.com)及開發APP客戶端“華潤理財”行騙,通過發佈高額回報理財產品及投資項目進行非法融資,並聲稱由華潤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承保。

“巨無霸”華潤遭遇李鬼 橫跨9大行業的萬億級集團大而不強?

聲明還稱,亦發現有不法分子盜用華潤金融的名義非法在網絡平臺上推廣所謂的“華潤金融”APP及銷售理財產品,或通過線上和線下渠道銷售聲稱由華潤資本發行的理財產品。

截至目前,財經雜壇點擊網址(www.xianhdl.com),頁面已經無法打開。

其中提到的華潤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成立於2009年,為華潤集團七大戰略業務單元之一,負責整合、管理集團旗下的金融資產。華潤金融板塊有七家業務單元,業務範圍覆蓋銀行、信託、公募基金、資產管理、融資租賃、保險經紀、股權投資等領域。

事實上,華潤公司成立於1948年新中國成立前夕,以貿易起家,憑藉資本實力和併購手段,在中國產業界馳騁縱橫,轉型為集團化、多產業的大型控股集團。目前華潤的業務範圍涉及房地產、啤酒、能源電力、紡織等諸多領域,在華潤系內存在9大行業,25個利潤中心的繁雜業務。

在華潤龐大架構上,北京有中國糧油,華潤就有一個五豐行;北京有石化總公司,華潤就有華潤石化。經貿部有的,華潤全有。2018年9月2日,獲2018年中國企業500強榜單排名第18。

業內人士認為,多元化擴張造成了華潤集團旗下業務地域上分佈廣、產業跨度大、業務關聯度低、集團公司管理複雜化的困難局面。

多元化瘋狂擴張

華潤集團的併購擴張似乎從未停止過,2018年就出現多起併購。

“巨無霸”華潤遭遇李鬼 橫跨9大行業的萬億級集團大而不強?

近日,英國最大零售商TESCO樂購超市的福州店完全被華潤萬家取代,宣告樂購這一超市品牌退出福州市場。

事實上,2014年華潤萬家母公司華潤創業有限公司與英國零售商TESCO(樂購)簽署合資協議。根據協議,合資雙方組成零售合資公司,合併後TESCO在中國內地的135家門店統一改為華潤萬家,此後全國各地的樂購陸續退出,但在福州華潤萬家最終取代樂購花了三四年時間。

而就在前兩個月,2018年11月22日,江中藥業發佈公告稱,江西省政府原則同意《江中集團戰略重組方案》,華潤集團旗下華潤醫藥控股有限公司以增資方式取得江中集團51%股權,成為其控股股東,從而間接控制江中藥業已發行股份的43.03%。

此次交易完成後,江中藥業的實際控制人將由江西省國資委變更為中國華潤有限公司,最終實際控制人為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華潤醫藥坦言,這次併購對於華潤醫藥來說不僅有利於豐富產品群,而且有利於完善在江西省的佈局,擴大分銷業務。

2018年9月25日,華潤醫藥商業入股英特集團,挺進浙江,浙江英特集團擬通過非公開發行股票的方式定增募資不超過6.5億元,非公開發行股票數量不超過前發行公司總股本的20%。華潤醫藥商業集團,全額認購英特集團本次非公開發行的股票,華潤醫藥商業持有英特集團股份比例將達到16.67%。

2018年8月11日,華潤集團旗下華潤雙鶴髮布公告,公司通過湖南省聯合產權交易所有限公司公開摘牌,以1.29億元人民幣的價格收購湘中製藥40.65%股權。交易完成後,加上今年5月收購的45%股權,華潤雙鶴合計持有湘中製藥85.65%股權。

從2018 年 4 月 23 日,重慶科瑞製藥在重慶聯合產權交易所掛牌轉讓其所持有的湘中製藥 45%股權,到華潤雙鶴控股湘中製藥用了不到3個月。

從上面的三起收購,可以看出,華潤集團在醫藥行業的佈局動作頻頻。然而,旗下華潤啤酒也是也有大動作出現。

2018年11月5日,華潤啤酒公告,就此前集團與全球第二大啤酒商海尼根(Heineken)達成戰略合作,5日與海尼根集團簽訂股份購買主協議。

除喜力香港外,其餘收購的6家公司分別為喜力(中國)企業管理有限公司、喜力貿易(上海)有限公司、喜力啤酒(上海)有限公司、喜力釀酒(廣州)有限公司、喜力釀酒(浙江)有限公司和喜力釀酒(海南)有限公司。

不少業內人士紛紛表示,此次收購,或許意味著中國啤酒行業格局正式迎來國際化、高端化的新拐點,以及寡頭割據的局面。

華潤的多元化道路從香港開始,先後涉足零售、地產、食品等諸多業務,之後感到香港市場過於狹小,很快殺入內地市場,依靠資金與政府背景在國內大肆收購不同行業的各種企業,從而形成了業務龐雜的企業集團。

從1994年併購雪花啤酒開始,十餘年間,華潤連續併購了37家啤酒企業,實現了啤酒行業的全國佈局,與青島啤酒一起並列中國啤酒行業的龍頭。

就在這一年,華創入股北京第三大房地產公司華遠房地產股份公司(華潤置地前身),並於1996年1月成功將其外方股東——北京華潤置地在香港上市,形成今日華潤置地有限公司的基礎。成為中國地產行業中規模最大、盈利能力最強的公司之一。

2000年,華潤斥資1.1億元連續收購了6家紡織廠。2001年9月,華潤又以中國華潤總公司的名義斥資1.5億元收購四川錦華(000810)51%股份,成為其絕對控股股東。

截至目前,華潤集團下設7大戰略業務單元、19家一級利潤中心,有實體企業300多家,在職員工40萬人。華潤在香港擁有5家上市公司,在內地擁有6家上市公司。

大而不強?

華潤雖在國內併購了大量的企業,但大而不強則正是業界對華潤的普遍看法。

業內人士認為,被收購公司往往與華潤集團在行業發展戰略與企業文化上存在衝突。這一類矛盾在華潤有心重點發展、並積極進行產業整合的行業內表現得尤其明顯。

“巨無霸”華潤遭遇李鬼 橫跨9大行業的萬億級集團大而不強?

以華潤收購萬佳超市為例,由於其“未來五年內,投資50億,實現營業額500億,年度利潤5個億”的“四個五工程”的戰略目標與萬佳原有“穩紮穩打”的戰略發生嚴重衝突,並且華潤的企業文化也很難與萬佳原有的企業文化融合在一些,最終導致了以徐鋼為代表的萬佳原有管理團隊大批離去,而華潤萬家也從一家業績優異的公司陷入了不斷虧損的境地。

蘇果超市也是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據中國經營報道,雖然華潤創業收購了蘇果超市,但由於當時蘇果超市業績佳,利潤好,在簽訂合同時曾承諾領導層和相關策略不會改變,致使華潤萬家和蘇果超市至今沒能形成統一的管理體系,而此後華潤創業整體收購的多家利潤較好的業態基本上都是採用的這種模式。

一位接近華潤創業的業內人士曾分析說,隨著華潤創業持續收購,導致規模越做越大,由於急於收購,很難實現對收購後的門店進行系統管理,導致華潤創業大而不強,連而不鎖。再加上收購後原有的利益糾葛和多數部門處於人事的更迭期,無疑讓華潤創業的後期整合面臨巨大的挑戰。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隨著華潤創業激進的收購,華潤創業內部管理已經不是起初零售板塊的思路,由於擴張速度過快,各個零售業態的超市發展還是各自為政,多種利益相互交錯,如果要對其進行大而強的整合,難度相當的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