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房沒車沒老婆,30歲南大高材生卻在大山裡,活出了人生最美的樣子


沒房沒車沒老婆,30歲南大高材生卻在大山裡,活出了人生最美的樣子


30歲的人生應該是什麼樣子?

生活在城市,為生計奔波,結婚生子,買房買車……這是絕大多數人的三十而立,遵循著提前設定好的人生軌跡。

而對於30歲的袁輝來說,生活與年齡無關,與背景出身無關,他順應內心指引,大學畢業後去往湖北省巴東縣支教,一待就是六年。

沒房沒車沒老婆,30歲南大高材生卻在大山裡,活出了人生最美的樣子


他說,人生不過短短几十年,當然要自在的做自己。“就像哲學家尼采追求和探索的一樣,‘成為你自己’。”

2018馬雲鄉村教師獎頒獎在即,今天講述提名教師袁輝的故事。


Part. 1 無限期支教

六年前,袁輝從南京大學歷史學系畢業,隨即放棄了導師推薦的工作機會,隻身前往距離家鄉徐州1000公里外的湖北巴東,開啟了他的“無限期支教”之路。

回憶起6年前的決定,袁輝自己也說不出出發點到底是什麼,“好像並沒有考慮很多,只是非常單純的想去支教,然後毫不猶豫行動起來,開始找合適的學校。”

沒房沒車沒老婆,30歲南大高材生卻在大山裡,活出了人生最美的樣子


袁輝先後去往四川省馬邊彝族自治縣和貴州都勻縣的兩所學校,但兩所校暫時不缺教師,當地方言也艱澀難懂,他不得不另覓他處。

一天,袁輝不經意間記起曾在電視上看到過的“柺杖教師”譚定才。在湖北省巴東縣鄉村教學點堅守著的譚老師,“指引”著袁輝走進湖北的大山深處。袁輝坐上火車,然後輾轉汽車、三輪,幾經波折來到譚老師所在的清太坪鎮姜家灣教學點。

沒房沒車沒老婆,30歲南大高材生卻在大山裡,活出了人生最美的樣子

“柺杖教師”譚定才( 圖片來源於網絡)


面對眼前剛剛大學畢業的毛頭小夥,譚定才有些疑慮:一個名牌大學生,千里迢迢跑來山裡的教學點教書,他想清楚了嗎?能堅持住嗎?

譚定才試圖勸導袁輝再考慮考慮:讀完大學,還是回去找份好工作。

然而,堅定的袁輝還是留了下來。腳步踏踏實實落到大山裡的那一刻,他看著鄉村孩子純樸的臉龐,呼吸著大山深處清新的空氣,一切都是袁輝期待中的模樣。

袁輝找了間空教室,收拾好簡單的桌椅床鋪,擺好帶來的十幾本書,支教生活開始了。

Part. 2 與孤獨對抗

“好山好水好無聊”,沒幾天,孤獨感如周圍寂靜的大山一樣,默默吞噬這個年輕人的意志。

“下午三四點放學,孩子們回家了,我搬了椅子坐在教室門口,突然有點失落。”袁輝說,那是六年來最艱難,最想放棄的時刻,“萬事開頭難。”

沒房沒車沒老婆,30歲南大高材生卻在大山裡,活出了人生最美的樣子


支教是他一直以來的夢想和堅持,難道就這樣輕易放棄嗎?大學畢業後才開始支教,就是為了避免像其他支教者一樣教一兩個月就走,總不能當半路逃兵吧?!

面對困難,袁輝從未有過退縮。他嘗試讓自己走出困境,專注于思考教學,摒棄掉剛到大山時的一腔熱血,主動融入鄉村,走進孩子們的世界。

沒房沒車沒老婆,30歲南大高材生卻在大山裡,活出了人生最美的樣子


巴東縣是國家級貧困縣,留在鄉村教學點的孩子,大多數是留守兒童,有的來自單親家庭。袁輝發現,下課時調皮歡脫的孩子們,上課時反而變得少言寡語,這種反差讓袁輝陷入沉思,他要想辦法進行啟發和引導。“一方面要保護孩子們的天性,玩時放得開、打開心扉;另一方面訓練專注力,學習時靜下心,提高效率,專注於課堂。”

沒房沒車沒老婆,30歲南大高材生卻在大山裡,活出了人生最美的樣子


袁輝不是師範畢業,為了讓孩子們快樂的讀書和學習,他動腦筋設計出融合情景劇元素的課堂教學模式。

在講賈島的《劍客》時,袁輝找來墨鏡與玩具劍當道具,和學生們比拼表演和吟誦,看誰更有劍客風範。上生命安全教育課時,袁輝將知識點設計成情景劇,學生們隨時上臺“出演”角色,袁輝不時穿插提問。

沒房沒車沒老婆,30歲南大高材生卻在大山裡,活出了人生最美的樣子


在講好書本知識的基礎上,袁輝給孩子們開設古典文化課,教古詩與古漢語。他儘可能的把素質教育的元素融入課堂,帶領孩子們一起讀詩、寫詩、畫畫、學書法。城市孩子能學到的東西,他盡己所能的教給山裡的孩子。

除了專注於教學,跟孩子們一起學習、遊戲,個性開朗、天生樂觀的袁輝慢慢的跟鄉親們“打成一片”。

沒房沒車沒老婆,30歲南大高材生卻在大山裡,活出了人生最美的樣子


每到週末,袁輝總會去孩子們家中走訪,跟老鄉聊天學說巴東話,或者去附近爬山“郊遊”……他說,自己從小就樂於接受挑戰,一直覺得克服困難是一件有趣的事,融入當地生活後,好像就真的成了村裡人。

漸漸地,獨特的教學方式吸引了附近學校的同行,紛紛聽說姜家灣來了名校高材生袁老師,教課有趣又有新意。

2014年,在姜家灣教學點支教兩年後,同一個鄉鎮的白沙坪小學校長找到袁輝,因為缺少年輕教師力量,希望他能過去工作。

經過溝通,袁輝答應了白沙坪小學的邀請。

Part.3 知識的溫度

白沙坪小學有85名學生,半數以上在學校寄宿。

作為志願者,袁輝給孩子們教過語文、數學,還當過班主任。

今年下半年開學,袁輝沒有被安排固定的科目,他像螺絲釘一般,哪裡需要就去哪兒。有時候,他還會去附近的中學給孩子們講古典文化課。

除了給學校裡的孩子們上課,袁輝還有個特殊的學生——田豔青。

沒房沒車沒老婆,30歲南大高材生卻在大山裡,活出了人生最美的樣子


時間回溯到2012年秋天,剛開學兩週,姜家灣教學點一年級學生田豔青被狗撞傷,腿部出血併骨折。得知豔青受傷沒來上學,袁輝火急火燎地跑到豔青家。

看到豔青,袁輝毫不遲疑地做了決定,然後跟豔青媽媽說:“我最近抽時間到家裡來給豔青補課。”

本以為只是普通骨折,哪曾想豔青後來竟多次骨折,最終被醫生確診患有罕見病成骨不全症,即使是幅度不大的活動都可能引發骨折。

從此以後,袁輝開啟了每週2-3次的“送課”。為了節省路上的時間,袁輝東拼西湊了1000元錢買了輛二手摩托車,風雨無阻地去豔青家上課。

沒房沒車沒老婆,30歲南大高材生卻在大山裡,活出了人生最美的樣子


時間眨眼而過,從2012年持續到現在,豔青的整個“小學”,都在袁輝的“送課”中度過。

“豔青是個聰明伶俐的孩子,雖然每週只上兩三次課,但她的功課卻沒有落後,甚至比同年級的學生還要棒。”袁輝說,現在她讀六年級,明年上初中了,最近正在跟豔青媽媽商量讀初中的事,希望她能把學業繼續下去。

每當遇到家庭困難的學生,袁輝總是不自覺地想要伸出援手,即使他一個月也不過只有一兩千元的收入。比如2015年,袁輝獲得了“希望工程園丁獎”,剛拿到獎金,他就幫清太坪中學的一名困難學生墊付了一學期的餐費。

沒房沒車沒老婆,30歲南大高材生卻在大山裡,活出了人生最美的樣子


為了改變山裡孩子的生活和教育水平,袁輝發動身邊的朋友,邀請他們到山裡走走看看,“不少朋友來了就不想走,覺得這裡簡單單純,有的跟困難學生結對,資助他們讀書。”袁輝還聯繫過南大紅十字會、湖北記憶支教助學服務中心等組織,為山裡的孩子募集圖書、衣物、文具、體育用品等。

沒房沒車沒老婆,30歲南大高材生卻在大山裡,活出了人生最美的樣子


除了物質上的幫助,每到假期,袁輝都會聯繫湖北經濟學院、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華中農業大學等高校的愛心社團在白沙坪小學和附近山村開展夏令營,開設科學課堂,儘可能多的讓孩子們接觸外面的世界。2018年,袁輝母校南京大學的研究生支教團也來到巴東縣官渡口鎮,4名“準研究生”在這裡展開為期一年的支教,並將巴東作為支教點接力下去。

Part. 4 “浪費”生命,卻不辜負人生


2018年5月,中國青年報記者朱娟娟帶著滿腹疑問前往白沙坪小學:遠離家鄉去大山裡支教,生活清貧,袁輝到底為什麼要去支教,又為什麼堅持了這麼久?

“袁輝追求的東西與許多人不一樣。”朱娟娟說,他喜歡簡樸、自由自在的生活。在白沙坪小學,他設計別緻新穎的課堂;課下,他為學校和孩子們做了許多力所能及的事情;課間,孩子們親切喊他“袁哥”;週六校外的馬路上,孩子們愉快、自然地與他打招呼,問他“什麼時候回來”,要和他一起玩。

沒房沒車沒老婆,30歲南大高材生卻在大山裡,活出了人生最美的樣子


“與袁輝聊天沒有距離感。”朱娟娟說,雖然遠離城市,“蝸居”在恩施的大山裡,但他的思想見識一點都不out,遠在許多同齡人之上。

袁輝自稱“土輝”,不愛打扮,但清澈陽光的聲音和發自內心的笑容卻打動人心。

後來,中國青年報刊發了採訪袁輝的稿件《滿地六便士,他抬頭看見月亮》。

在袁輝的眼裡,待遇和金錢遠沒有自我實現重要,“成為你自己”才是人生的終極追求。就像他最愛的書《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中,有這樣一句話:

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一個人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種生活。
沒房沒車沒老婆,30歲南大高材生卻在大山裡,活出了人生最美的樣子


到現在,袁輝獲得馬雲鄉村教師獎提名教師,他覺得生活並沒有太多改變,也沒有去考慮何時離開鄉村結束支教,“就像曾經得過的其他獎一樣,我還是會繼續留下來,好好陪伴孩子們。”

採訪中,袁輝提到以色列詩人耶胡達·阿米亥的一首詩:人的一生沒有足夠的時間去完成每一件事情,沒有足夠的空間去容納每一個慾望……“我想我用心把鄉村支教這一件事情做好,就足夠了。”袁輝說,人要把自己的生命“浪費”掉,但是要“浪費”到最美好的事業當中去。

沒房沒車沒老婆,30歲南大高材生卻在大山裡,活出了人生最美的樣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