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對話老子,雞同鴨講

孔子對話老子,雞同鴨講

尿壺

傳說中孔子和老子,有過對話,大概是如下:

對話一:臨別贈言

一次老子送別孔子,贈言道:“吾聞之,富貴者送人以財,仁義者送人以言。吾不富不貴,無財以送汝;願以數言相送。當今之世,聰明而深察者,其所以遇難而幾至於死,在於好譏人之非也;善辯而通達者,其所以招禍而屢至於身,在於好揚人之惡也。為人之子,勿以己為高;為人之臣,勿以己為上,望汝切記。”

孔子頓首道:“弟子一定謹記在心!”

對話二:黃河邊,談人生

行至黃河之濱,見河水滔滔,濁浪翻滾。

孔丘嘆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黃河之水奔騰不息,人之年華流逝不止,河水不知何處去,人生不知何處歸?”

老子道:“人生天地之間,乃與天地一體也。天地,自然之物也;人生,亦自然之物;人有幼、少、壯、老之變化,猶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有何悲乎?生於自然,死於自然,任其自然,則本性不亂;不任自然,奔忙於仁義之間,則本性羈絆。功名存於心,則焦慮之情生;利慾留於心,則煩惱之情增。”

孔丘解釋道:“吾乃憂大道不行,仁義不施,戰亂不止,國亂不治也,故有人生短暫,不能有功於世、不能有為於民之感嘆矣。”

老子道:“天地無人推而自行,日月無人燃而自明,星辰無人列而自序,禽獸無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為之也,何勞人為乎?人之所以生、所以無、所以榮、所以辱,皆有自然之理、自然之道也。順自然之理而趨,遵自然之道而行,國則自治,人則自正,何須津津於禮樂而倡仁義哉?津津於禮樂而倡仁義,則違人之本性遠矣!猶如人擊鼓尋求逃跑之人,擊之愈響,則人逃跑得愈遠矣!”

對話三:黃河邊,談水

老子手指浩浩黃河,對孔丘說:“汝何不學水之大德?”

孔丘曰:“水有何德?”

老子道:“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此乃謙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則能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此乃柔德也;故柔之勝剛,弱之勝強堅。因其無有,故能入於無間,由此可知不言之教、無為之益也。”

孔丘聞言,恍然大悟道:“先生此言,使我頓開茅塞也:眾人處上,水獨處下;眾人處易,水獨處險;眾人處潔,水獨處穢。所處盡人之所惡,夫誰與之爭乎?此所以為上善也。”

老子點頭說:“與世無爭,則天下無人能與之爭,此乃效法水德也。水幾於道:道無所不在,水無所不利,避高趨下,未嘗有所逆,善處地也;空處湛靜,深不可測。善為淵也;損而不竭,施不求報,善為仁也;圜必旋,方必折,塞必止,決必流,善守信也;洗滌群穢,平準高下,善治物也;以載則浮,以鑑則清,以攻則堅強莫能敵,善用能也;不捨晝夜,盈科後進,善待時也。故聖者隨時而行,賢者應事而變;智者無為而治,達者順天而生。”“汝此去後,應去驕氣於言表,除志欲於容貌。否則,人未至而聲已聞,體未至而風已動,張張揚揚,如虎行於大街,誰敢用你?”

老子曰:“欲觀大道,須先遊心於物之初。天地之內,環宇之外。天地人物,日月山河,形性不同。所同者,皆順自然而生滅也,皆隨自然而行止也。知其不同,是見其表也;知其皆同,是知其本也。舍不同而觀其同,則可遊心於物之初也。物之初,混而為一,無形無性,無異也。”

孔子問:“觀其同,有何樂哉?”

老子道:“觀其同,則齊萬物也。齊物我也,齊是非也。故可視生死為晝夜,禍與福同,吉與兇等,無貴無賤,無榮無辱,心如古井,我行我素,自得其樂,何處而不樂哉?”

孔丘道:“先生之言,出自肺腑而入弟子之心脾,弟子受益匪淺,終生難忘。弟子將遵奉不怠,以謝先生之恩。”說完,依依不捨地告別老子。

總結四:

據說孔子回到魯國,眾弟子問道:“先生拜訪老子,可得見乎?”

孔子道:“見之!”

弟子問:“老子何樣?”

孔子道:“鳥,我知它能飛;魚,吾知它能遊;獸,我知它能走。走者可用網縛之,遊者可用鉤釣之,飛者可用箭取之,至於龍,吾不知其何以?龍乘風雲而上九天也!吾所見老子也,其猶龍乎?學識淵深而莫測,志趣高邈而難知;如蛇之隨時屈伸,如龍之應時變化。老聃,真吾師也!”

看到上述四段傳說,我的答案是“孔子與老子的對話,是雞同鴨講”。我當時發了一段朋友圈,是這樣的,希望對大家有用:

儘管是虛擬的對話,但是遺毒可知。
“自然”兩個字,呵呵!
1,不知其定義。
2,自然就是好的?扯蛋,非洲不穿衣服自然,還是茹毛飲血自然?
3,人類的發展路徑就是“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其前提是“認識自然”,探究“自然規律”!
老子的話裡話外,就是6個字“遵循自然規律”,絕口不談什麼是自然規律,更不談如何找尋自然規律!
孔子,尊老子為老師,因為老子讀書多(圖書館館長)而已,孔子關注的是人,是人組成的社會治理。而人的治理,恰恰是“反自然”的,就是8個字“不能由著性子胡來”!要規則,要孝悌,這些都是反自然的。比如父母愛孩子,動物也有,那似乎接近自然,但是孔子強調“孝悌”,就是對父母對兄弟姐妹的愛,這種愛,在動物中幾乎沒有我,人為此需要訓練;另外,動物死去,其肉體曝野,或被吃或腐爛,沒有啥儀式,追思,這是自然!那麼人你呢?關注死後是如何如何,人類的宗教戰爭都是因為你認為死後這樣,我認為死後那樣,這個就是及其“反自然”。

所以,孔子和老子,根本尿不到一個壺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