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電影票房超600億,我們不應忽略這個原因

近日,靈標通過國家電影局發佈數據看到,最近幾年,我國電影票房繼續增長,2018年一年中,電影總票房首次突破609.76億元大關,同比增長9.06%,是近15年來首次低於10%的增速;城市院線觀影人次為17.16億,同比增長5.93%。

在總票房中,國產電影總票房為378.97億元,佔比超過50%,同比增長25.89%;市場份額為62.15%,同比提高8.31個百分點。國產影片發展已經日趨成熟,正為院線票房提供源源不斷的驅動力。

2018年電影票房超600億,我們不應忽略這個原因


根據貓眼研究院數據顯示,2018年共有9部國產影片票房超過10億元,其中讓人熱血沸騰的《紅海行動》以36.48億佔據票房榜首,佔據了總票房的6.1%,20部國產影片票房超過5億元;中國觀眾對本土電影的熱愛,已經從原來的“國產爛片”中轉化出來,真正認可了國產電影的優質,對國產電影的熱愛與日俱增。

2018年,國產影片湧現出一批“叫好又叫座”的作品。如現實題材代表的影片《我不是藥神》,文藝片的《無問西東》,國產動畫的代表作《風語咒》,紀錄片中的叫好之作《藏北密嶺重返無人區》等,這些電影都在產生優質內容,擁有獨家版權,征服了挑剔的觀眾,也佔據了電影票房的半邊天。

2018年電影票房超600億,我們不應忽略這個原因



在此同時,2018全年票房排名前20位的國產電影中,新生代導演作品佔41%,將近一半的新生代導演成為了主力軍。《一出好戲》《超時空同居》《我不是藥神》等導演處女作均成為了“叫好又叫座”的典型。尤其青年導演文牧野的《我不是藥神》取得30億元票房佳績同時,成功捕捉到觀眾的G點,更是以優質的內容,成為觀眾熱議的話題之一。

雖然國產電影正變成票房主力軍,但是也有更多電影沒有經受市場考驗,成為票房的墊腳石。靈標認為,中國電影要想實現“由大變強”,必須有更規範的行業、理想的市場作為支撐,充分承認知識產權的重要性,把版權問題提升到一個更高的高度來進行運營。

2018年電影票房超600億,我們不應忽略這個原因


規劃知識產權,是電影行業的福音之一,在此基礎上,也要積極提升電影品質,院線提升服務水平,運用互聯網的強大力量,挖掘出消費者的潛在需求,從而在與國外電影的競爭中,獲得更好評價,得到用戶喜愛。

國產電影正超過國外大片,成為院線焦點,發展形勢一片大好,同時我們也應該注重知識產權規劃和保護,杜絕一切侵犯他人產權的行為,讓國產電影在走出去的道路上,順風順水,爭取獲得國際上更多認可。

國產電影火熱的背後,我們不應該忽略知識產權的重要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