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一季度發放虛擬銀行牌照 平安、阿里、騰訊等將八大機構角逐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胡金華 上海報道

當內地金融科技發展態勢已經讓傳統的金融業務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時候,香港對於傳統銀行業務的變革卻顯得姍姍來遲。

《華夏時報》記者獲悉,在1月13日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香港貿發局主辦的第12屆亞洲金融論壇上,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發佈重磅消息稱,香港將建立起一些虛擬銀行的交易機制,包括香港本地銀行在內的諸多機構將會獲得第一批虛擬銀行牌照,馬上就會在第一季度落地實施。

此消息一出,立即引起兩地金融市場的巨大反響。而據本報瞭解,在內地包括中國平安、阿里旗下螞蟻金服、騰訊等機構都欲申請該牌照。

“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申請虛擬銀行牌照,香港是全球重要的金融中心,而虛擬銀行牌照的發放,對於我們金融業務通過香港向全球延伸,具有重要的意義。等到獲得牌照的時候,我們將會正式對外公佈。”1月15日,上述一家機構相關人士對《華夏時報》表示。

何為虛擬銀行

值得關注的是,對於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所稱的虛擬銀行,在業界看來是一個新名詞。

根據此前香港金管局給出的定義記者瞭解到,香港地區的虛擬銀行主要通過互聯網或其他形式的電子傳送渠道而非實體分行,提供零售銀行服務的銀行,而銀行、金融機構及科技公司均可參與申請。而早在近一年前,香港金管局就《虛擬銀行的認可》指引修訂草稿公開徵詢來自銀行業和金融科技業的意見。2018年5月30日,在徵詢公眾意見後,香港金管局正式發佈了《虛擬銀行的認可》指引修訂版,將對合格的虛擬銀行申請人發放牌照。

“虛擬銀行適用於傳統銀行的同一套監管要求,因此,虛擬銀行與傳統銀行一樣,需滿足最低3億港元的資本要求。一些感興趣的機構人士已經開始向金管局遞交申請,金管局會仔細並儘快評估收到的申請,希望可以在年底或明年首季開始向虛擬銀行發放牌照。”在當時,香港金管局總裁陳德霖表示。

在更早前的2017年9月,香港金管局推出了7項發展金融科技的舉措,其中修訂《虛擬銀行的認可》指引就是其中一項。虛擬銀行能通過互聯網為個人和企業提供全部銀行服務,這就要求經營者需要有很強的金融科技能力,包括大數據分析、eKYC、人工智能等等的全部金融科技能力,都將會有進一步提升。

在2018年6月,香港金管局對外發布消息稱,自2017年9月宣佈鼓勵在香港引入虛擬銀行以來,向金管局作出查詢及表示有意在香港經營虛擬銀行的公司超過50家。

可以預料的是,銀行、金融機構及科技公司均可申請在香港擁有及經營虛擬銀行。而其中的競爭極為激烈。

“銀行與金融機構的優勢在於對監管政策的熟悉,但效率相對緩慢,對大數據掌握不夠。與銀行和金融機構相比,科技公司在運營效率和成本上佔據比較大優勢,但是,由於科技公司缺乏銀行運營的經驗,初期需花費更多力氣配合法規與監管。”對此,WeLab創始人及CEO龍沛智指出。

另外,根據彭博社早前統計,按照香港金管局規定,2018年8月31日前遞交的香港虛擬牌照申請將獲得首批優先處理,目前總共有29家機構遞交了申請。29家機構中,既有來自互聯網公司的螞蟻金服、百度、騰訊、京東和小米,也包括傳統金融機構中國平安、中銀香港和匯豐銀行等。

真正讓業界關注的是,哪些申請機構能率先滿足申請虛擬銀行牌照。

對此,香港金管局表示,將優先處理能證明以下四個條件的申請人:申請人具備足夠的財務、科技及其他相關資源經營虛擬銀行;申請人的業務計劃是可信和可行的,能提供新客戶體驗,並有助促進普及金融和金融科技發展;申請人已經建立或有能力建立合適的信息科技平臺支持其業務計劃;申請人獲發牌後能較早開始營運。

“與移動支付牌照相比,虛擬銀行引入的是一整套金融業務,除了傳統銀行的三大業務“存貸匯”,理財、保險、黃金等互聯網創新業務都可嘗試,具有較大的想象空間。這對於正在尋求更多金融牌照的諸如京東和小米等互聯網巨頭來說,有利於它們發展在香港的合規經營,建立與金融相關的基礎設施。”1月16日,內地一家互聯網銀行高層對《華夏時報》表示。

在這位人士看來,香港此次推出的虛擬銀行,在內地相對應的是是如微眾銀行、網商銀行與新網銀行等互聯網銀行具有相似的經營形式。

金融巨頭參與角逐

1月9日,有港媒事先發布消息稱,香港金融管理局已經在2018年12月底向8家銀行以及非銀行金融科技公司通報,虛擬銀行牌照申請已進入下一輪甄選。

儘管香港金管局表示,不會公佈官方的申請名單和已被甄選的申請人,但《蘋果日報》稱,有望入圍的8家機構中,可能包括香港獨角獸WeLab,渣打香港、眾安在線、騰訊和螞蟻金服等5家機構,小米、香港電訊和中國平安旗下公司也不排除入選可能。

對此,《華夏時報》向各家機構求證,並且得到確認的消息。

根據資料顯示,渣打是香港的老牌銀行,也是香港三大發幣行之一,熟悉香港金融市場;眾安在線則是內地首家互聯網保險運營機構,成立於2013年且已在香港上市,其背後擁有平安、騰訊、阿里的股東背景;騰訊則是中國最大的互聯網綜合服務提供商之一,這幾年騰訊在金融領域的開拓已經撼動了傳統銀行的業務;阿里旗下的螞蟻金服也是角逐香港虛擬銀行牌照的有力競爭者,螞蟻所擁有的支付寶、餘額寶、招財寶、網上銀行的諸多金融支付渠道使其擁有超過億計的龐大的客戶基礎;小米也是這其中八家之一,其已經搭建了全球最大的消費量LOT物聯網平臺;香港電信則是香港最大的電訊服務提供商;中國平安則是國內最大的綜合金融機構,近年來平安在金融科技領域投入的達到百億計;WELAB則是香港地區最領先的互聯網金融集團,在2014年與內地成立移動平臺我來貸,並且在2016年與廣東的南粵銀行進行了深度合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