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過小表情和小動作,讀懂他人內心?

如何通過小表情和小動作,讀懂他人內心?

如何通過小表情和小動作,讀懂他人內心呢?

說到觀察表情和動作,很多人都能說上一些方法,但很多並沒有什麼科學依據。而這本書的作者、國內著名測謊專家姜振宇,則是在5年研究、一萬多條測試數據的基礎上,把觀察到的微反應進行了總結和分類,遠比其他方法科學、可靠。而且,他還用一些常見的生活案例進行了佐證,讓你能看得清晰明瞭。

微反應,是指人在面對外界刺激時,不由自主地表現出的微小表情、呼吸和肢體語言等等。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小表情、小動作都可以真實反應人的內心想法。如果一個人“演技好”,又沒有意外的刺激時,即使是一些很微小的表情,也都可能是“演”出來的。只有出現刺激源時,比如突然看到戀人、討厭的東西,不自控的微反應才值得我們觀察。

下面,就為你詳解一些常見心態的微反應。

1、害怕

如何通過小表情和小動作,讀懂他人內心?

害怕會讓人的整體狀態“凍結”,原本的動作頻率降低、幅度縮小,甚至完全靜止,整個人有收縮的趨勢。你可以觀察三個方面:

① 表情。會呈現出驚訝的樣子,眉毛挑高,眼睛睜大,嘴巴微張。有些人的表情幅度或許不會這麼明顯,可能眉毛嘴巴都不動,但眼睛一定會比平時睜大。

② 呼吸。會不自覺地放慢,甚至短暫地屏住幾秒。

③ 肢體。會出現手腳約束的動作,比如,把雙手拉住放在身前、身後,或者褲兜裡。坐下時,兩腿膝蓋、腳腕完全併攏,腿不往前伸而是彎曲往後收,或者別在椅子腿後;站立時,雙腿併攏緊繃,而非隨意地叉開。

2、喜歡

如何通過小表情和小動作,讀懂他人內心?

喜歡,可以是指對事物,也可以指對人:對某一個事物感興趣、不反感,和對某個人很依戀、親近。主要有以下幾點表現:

① 趨近。人會自發地向感興趣的事物靠近,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徑直走向感興趣的事物。在不便移動,必須站定或坐下時,也會不自覺地傾斜、轉動身體,調整目光來正面朝向感興趣的事物,以此獲取更多信息。

② 距離。主要是指人和人之間,平常的社交距離大約在1-3米,當距離近到0-46釐米時,說明雙方內心十分親近,關係非常密切,比如親人、戀人等等。

③ 擁抱。這是典型的表達喜歡的動作。真誠的擁抱,雙方上身正面完全貼在一起,手不是輕搭著或輕拍對方,而是摟住對方用力向自己收緊;而禮節性和違心的擁抱,雙方內心不太親近,只有肩部和頭部靠近,胸部以下並不接觸,手臂也只是輕輕搭在對方肩膀,不用力。

3、得意

如何通過小表情和小動作,讀懂他人內心?

當人感到得意時,會非常希望自己獲得更多的關注,於是會出現一些本來沒有必要的小動作,而且自己也不會察覺到:

① 頭部輕晃。尤其是聽到別人的認同和誇獎時,不是簡單的點頭或搖頭,而是左右傾斜的鐘擺式晃動,幅度很小,頻率很高,而且只持續大約1秒。

② 手指輪敲。一隻手的四根或五根手指,依次抬起、輕落在桌面。有的人手指抬起後會有短時間的翹起和停留,然後輪流落下。

③ 直腿晃腳。這並不是一般的抖腿,而是雙腿自然伸直、腳踝上下交疊時,輕輕以腳踝為軸,晃動腳掌,表示十分放鬆。

4 、厭惡

如何通過小表情和小動作,讀懂他人內心?

厭惡包括看到生理上討厭的事物,比如血腥、骯髒的畫面,和因為無聊而產生的厭煩,以及因為不願正面回應某個事物的情況。這種情緒會驅使人本能地想逃跑,雖然很多場合無法離開,但身體各方面會自然做出逃離的準備動作。主要有以下三種表現:

① 眼神飄忽不定。不長時間注視刺激源,比如人在撒謊時,會有一瞬間,眼神飛速地左瞥或右瞥,就是不願正面應對。

② 頭部的轉移。比如聊天時,一方忽然把頭轉向一邊,一會兒再轉回來,保持微笑,一會兒又繼續轉開,說明內心不感興趣,對談話感到厭煩。

③ 腿部做出逃離動作。在坐姿時,會收起二郎腿,而把雙腳一前一後擺好,甚至雙手突然撐住扶手,這些都是下意識為了能更快地離開。站立時,雙腳不會同時面向讓他感到威脅的方向,或者也把腳調整成一前一後。

5、焦慮

如何通過小表情和小動作,讀懂他人內心?

人在受到批評、壓力時,會感到焦慮、慌張,於是就會藉由一些小動作來尋求身體上的安慰,以此緩解內心的不安。主要表現在三方面:

① 視線安慰。目光從刺激源轉向讓自己熟悉、感到安全的事物上。比如一個人要上臺做演講,內心緊張,會看向臺下熟悉的親友尋求支持。

② 口唇安慰。人感到緊張時,有些動作可以通過身體來“告知”神經系統“不要怕,我在吃東西”,而從緩解焦慮。比如大口喝水、咬鉛筆、舔嘴唇,以及吸菸等等。

③ 皮膚安慰。也就是用手撫摸自己一些神經敏感的區域,獲得安全感。比如,在淡定說話時,出現偶爾撓頭、搓脖子、搓手、反覆交錯手指、撫摸手背,以及在髮型不亂時整理頭髮等。

6、服從

如何通過小表情和小動作,讀懂他人內心?

在面對權威或他人意見時,一些具體部位的小反應,可以幫我們判斷一個人內心是不是真心服從。你可以觀察兩個部位:

① 下巴低下。如果下巴抬高,頭向後仰地看別人,代表著對自己的滿意、驕傲,和對他人的不屑和傲慢。如果出現不經意的低頭,則代表內心是真的服從。

② 上背部略微彎曲。如果一個人在低頭時,上背部依舊挺直,說明心裡沒有完全認同,是禮節性的同意或表面服從。如果在低頭時背部也略微彎曲,甚至身體其他部分也表現出向地面彎曲的狀態,說明沒有反抗的心態。反過來,如果是我們自己要誠懇地道歉或表示服從,也需要適當彎曲一些背部。

7、防禦

如何通過小表情和小動作,讀懂他人內心?

當人一旦受到挑戰或侵犯,會引起強烈的警覺,希望維護自我的空間,和控制整個局面。這個心態,可能出現以下的某些動作:

① 手臂傾向於保護自己。面對外界刺激,將手臂直直伸出、揮動來阻擋,或者將手臂交叉,抱在胸前呈現自我保護的樣子。或者是在坐姿時,雙手攏住膝蓋,呈現出抱住雙腿的收縮姿態。

② 聳肩。聳肩往往會和攤手同時出現,表明“我很弱,沒有武器,不要攻擊我”。

③ 腿部張開。平時人會自然地採取舒適姿勢站立,但在防禦時則有可能叉開雙腳,本能地佔據更多的空間,向別人表明“這裡是我的領地”,來保證自己不受過多的侵擾。

8、憤怒

如何通過小表情和小動作,讀懂他人內心?

憤怒是很強烈的情緒,讓人隨時準備攻擊,因此出現的微反應也最難隱藏和偽裝。可以通過幾個動作,判斷一個人是否憤怒:

① 咬牙切齒。一種是上下牙互相摩擦,一種是在說話的停頓間,用力咬合。

② 雙手握拳,或手指用力指向某個方向。比如在克林頓回應醜聞時,右手食指多次用力指向前下方,其實就是攻擊動作的變形,表達了惱羞成怒的心態。

③ 叉腰。這是想把自己的形象變得更有威懾性。但是,叉腰的姿勢並不方便發動進攻,如果一個人生氣時只叉腰,說明雖然憤怒,但潛意識裡並不想真動手擴大沖突。

最後,與你分享金句:微反應不是普通的讀心術,而是一門察言觀色的科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