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罐」張揚:我們要做的是不斷擴張陪伴方向的競爭力

“這可能是世界上對小透明最友好的社區了。沒有大V,沒有KOL,實現了社交資產的平均分配,每個人都被平等地對待。”

作者 | 邵毛毛

“作為社交產品,最重要的是什麼呢?我覺得是價值觀。不是精妙的設計,不是高深的技術,而是它背後特別能打動人的價值觀。”一罐創始人純銀說。

2018年4月,“一罐”開始內測。這是上海犬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在“貓餅”之後推出的又一款產品,也是純銀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社交產品。但最初“一罐”的定位更接近樹洞型產品,純銀在2015年推出的“生辰”中就有一個類似的模塊“心願”。

「一罐」張揚:我們要做的是不斷擴張陪伴方向的競爭力

“設計一罐的時候,完全憑直覺,內測以後才發現,這可能是世界上對小透明最友好的社區了。沒有大V,沒有KOL,實現了社交資產的平均分配,每個人都被平等地對待。因為“情緒”是人人平等,沒有高下的。用情緒來連接彼此的社區,也就沒有優劣之分,只有快速流動的情緒,與情緒漩渦裡的共鳴回聲。”“純銀”在微博小號“一罐產品經理”上說。

在“一罐”內測期間,參與平臺的用戶更多呈現出了強烈互動傾向。當時,一罐的互動功能只有兩個,分別是點贊和私聊,並非常希望開發團隊開通評論功能。一罐產品負責人張揚說,這讓他們意識到,雖然在做的是一個樹洞產品,但實際上已經實現了社交功能。

一罐的定位調整為面向陌生人的社交產品。在去年6月正式上線時,產品已開通了評論功能,這是經過內測用戶反饋後,一罐做出的重要調整,此後團隊又推出了閃聊、聊天室,不斷豐富產品的社交屬性。

在試圖滿足用戶陪伴、傾訴的需求中,一罐始終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作為一個最初類樹洞的產品,平臺設計了絕對的匿名機制。用戶沒有頭像、主頁,也不能進行關注、搜索和轉發。每次對話都可以重新輸入名字的方式,讓追蹤行為也被杜絕。

這一方面讓用戶沒有塑造人設的負擔,減少了社交中的負累;另一方面,沒有人格化的形象也意味著不便於進行社交關係的引導。更重要的是,匿名機制下,團隊要進行重點把控,以防用戶在肆無忌憚的宣洩中破壞社區體驗,使平臺粘性降低。

「一罐」張揚:我們要做的是不斷擴張陪伴方向的競爭力

因此,在進行多種產品邏輯、防騷擾措施的設計基礎上,一罐特別鼓勵舉報機制,引導用戶共同維護社區秩序。張揚透露,截止產品上線,其中一位用戶已進行了兩萬次的舉報。

“每一個不友好的發言都會直接影響到數十個其他用戶的體驗。我們非常小心翼翼的在做這件事情,包括我們不願意過早的快速擴張,也是希望這個氛圍能夠沉澱的比較好。“張揚說。

目前,一罐已積累接近500萬的用戶,其中大部分為95後和00後,男女比例則接近3:7。與此同時,一罐已完成A輪融資,投資方為BAI貝塔斯曼亞洲投資基金。

張揚表示,對一罐團隊來說,目前不停擴張自己在陪伴方向上的競爭力,“比如怎麼提供更多的陪伴方式、形態,以及包括進行技術上的一些迭代”。

「一罐」張揚:我們要做的是不斷擴張陪伴方向的競爭力

以下是《三聲》(微信公眾號ID:tosansheng)和一罐產品負責人張揚的部分對話整理:

三聲:在一罐之前,團隊的項目“貓餅”是關於短視頻的,這兩種產品之間的跨度很大,當時是基於什麼原因要進入社交領域?

張揚:我跟著純銀做的第一個項目是短視頻剪輯器“貓餅”。其實從做貓餅到決定只做一罐的時候我是有猶豫過的。因為我本身是比較偏工具向的,對社交其實也是比較不敏感。做社交產品主要源於純銀本人很早之前的想法。2015年的時候,純銀做了一款產品叫生辰,其中有個心願的模塊就是類似樹洞的,讓大家傾訴一般不會告訴別人的內容。所以,一罐在我們內部立項的時候的名字是“情緒罐頭”,主要定位為樹洞型產品。

「一罐」張揚:我們要做的是不斷擴張陪伴方向的競爭力

三聲:純銀說“一罐是從社交恐懼中萌生出來的社交App”,從樹洞到社交App,中間是有調整嗎?

張揚:我們一開始純粹是想做這樣一個應用,就是讓人可以用來記錄情緒、發洩情緒,有可能的話能獲得一定的動力。這個時候是沒有商業邏輯在裡面的,也沒有野心說以後要把它做多大。大概在18年春節的時候,我們決定把這個產品當做一個業務項目做出來,當時我們主要的項目是“貓餅”。

後來“貓餅”被收購後,我們在4月份決定專注做“一罐”這個產品,這時我們對它的認識和定位就已經改變了,特別是當時我們開啟了內測,被吸引來的用戶在使用產品過程中的一些行為,讓我們意識到大家的互動意願很強烈。

一開始上線的時候,一罐中的互動行為只有兩個,一個叫點贊,另一個叫私聊,沒有後來的評論功能。當時有一半以上的內測用戶都在這裡發佈了自己的心事,就是向樹洞裡投入了自己的一些想法、情緒。每一條內容發佈後會有四五個人找他來私聊。能跟用戶產生共情的人顯得異常的多。而且因為基於這種共情,交流其實是比較能持續的,雖然可能不是那種天長日久的持續,但互相之間有共鳴,就可以讓雙方聊幾天。

「一罐」張揚:我們要做的是不斷擴張陪伴方向的競爭力

這個行為和我們熟悉的朋友圈式的熟人互動是不同的。所以我們就發現這不就是社交嘛。

三聲:團隊當時有判斷這個市場有多大嗎?

張揚:理論上來說,所有的陌生人都可以聊天,都可以社交,這麼一想好象市場是無限大的。但其實不是。在真正啟動驗證後,你會發現,哪些天然被吸引的用戶最可能是你的受眾,或者至少它是比較接近於你受眾的核心的。那我們就發現一罐的核心受眾大概是95後、女生,共有5萬用戶參與一罐內測,其中女性用戶超過80%,95後也是超過80%。

「一罐」張揚:我們要做的是不斷擴張陪伴方向的競爭力

三聲:和你們最初預計的一樣嗎?

張揚:純銀有一個判斷,他認為會有很多年齡超過25歲的人,有共情的需求但自己可能都意識不到了,所以會認為主要用戶大概在25歲以下,也會覺得女生應該會多一些。但實際比例高到這種程度還是比較出乎我們意料。

三聲:一罐的內測進行了兩個月,過程中對產品最大的改進是什麼?

張揚:就是加上了評論功能。第一,我們之前擔心在匿名機制下,大家在公共區域的溝通會很不友好,也特別害怕傷害向樹洞投遞內容的用戶;第二個也擔心這會起到不好的示範,因為所有人都能看到,一旦發現有惡意評論出現在這,用戶意味他被允許了,會讓那些有不好想法的人更積極的去表達這種感情。這個對於我們來講就是負的循環。

所以我們做了很多產品邏輯、防騷擾措施,特別是通過用戶舉報行為處理過分言論後,我們發現用戶的舉報異常活躍,大家維護公關區域秩序的積極性給予了我們信心,所以決定上線評論。評論能夠稀釋一部分不必要的私聊。因為頻繁開啟一個對話的話其實又變成了一種打擾,評論在某種意義上降低了這種打擾的頻次。

三聲:匿名社交可以滿足用戶的宣洩慾,但一旦無法控制就會讓這個空間成為負面情緒集聚地,對用戶體驗來說是一種破壞,一罐是怎樣避免這種悖論、維持現在“又喪又溫暖”的氛圍?

張揚:關於社區部分,我們其實沒有做特別複雜的功能,還是點贊、評論和私聊這三種互動,我們更多的其實是圍繞著秩序在做。因為我們相信只有維護好這個氛圍,一些正向的東西才有可能循環。每一個不友好的發言都會直接影響到數十個其他用戶的體驗。我們非常小心翼翼的在做這件事情,包括我們不願意過早的快速擴張,也是希望這個氛圍能夠沉澱的比較好。

機制方面,我們發現大家的舉報是很有價值的。如果純由人工審核的話是有些麻煩的,但在一罐,大家如果看到一個不好的內容,可能包括不健康的、冒犯性的內容,就會一窩蜂的舉報。所以用戶舉報、審核之外,我們設計了一套隱藏的信用機制,讓舉報的可信度逐漸提升。從我們上線到現在,其中一位用戶的舉報行為已經有兩萬多次了。

維護這個社區用戶體驗很重要的一點是,我們團隊的價值觀,就是我們怎麼去判定一個東西好不好。其實,我們也沒有辦法說什麼東西好不好。當然,絕對的好壞標準是有的,比如很明顯的色情、反動內容。但是微妙的是,有些事情本來就沒有正誤之分,比如你喜歡這個偶像,我喜歡另一個偶像。

「一罐」張揚:我們要做的是不斷擴張陪伴方向的競爭力

從審核尺度上來講,我們認為自己特別反感的東西肯定會幹掉,就是那種特別惡劣的。此外,一些模稜兩可的東西就交給用戶了。如果你在一個區域裡,確讓很多人都覺得不適,這時候用戶舉報機制就會發揮作用。所以其實很多時候我們發現是用戶在教我們怎麼去維護好這個度。我們以前不知道在95後用戶,甚至00後、05後的用戶對於一些東西的接受度。這是這幾個月來我們一直在學習的東西。

三聲:在這幾個月的觀察中,你們學習到這批新一代的用戶對社交或內容的需求是怎樣的?

張揚:首先,用戶真的很孤獨。雖然現在可消費的內容是大爆炸的狀態,但用戶對人與人之間的聯繫,還有共情還是非常有需求的。其次,這種孤獨的背後是,只要有個人說話就行,這種關係也不用維繫很久,大家會覺得說可以不要朋友,能溝通就行。

「一罐」張揚:我們要做的是不斷擴張陪伴方向的競爭力

三聲:也就是說他們對建立強關係並沒有那麼渴望?

張揚:對。

三聲:在新一代社交產品中,有一批平臺在非顏值或不附加其他條件的情況下,特別強調情感上的共鳴,其中,一罐的特點是什麼?

張揚:我們是完全匿名機制,並且沒有個人主頁,也不能進行關注或跟蹤行為,用戶不用刻意在一罐上經營一個人格。

三聲:問題是,如果有一個人格化形象,就可以比較順利的引導用戶之間搭建關係,通過關係鏈的進一步沉澱和關係網絡的建立增加社交平臺的抗遷移能力。如果一罐的用戶不渴望建立強關係,而且平臺本身也不以用戶的人格化形象引導鏈接,那麼一罐最終會沉澱出什麼,以保證用戶的粘度?

張揚:

我目前是沒有答案的。

或許其它社交平臺通過讓用戶建立人格化形象,可以比較好的在未來延伸出關係。可一旦有一個人格化的建立,對用戶來說就是負累。雖然不同於熟人關係,但是我們可以發現用戶在社交平臺傾向於建立起正面形象。這是一種激勵,也會是一種壓力。

一罐的用戶是基於匿名樹洞表達,能夠發現大家更多懷著一個平常心,可以積極也可以積極。不強調“人”、著眼於當下,用戶能夠比較放心、自信地傾訴,也能夠在很多時候承擔陪伴者的角色。其實,不管是平臺方還是用戶,想要發展長期關係都會有一個負累,這在我們這邊目前是沒有的。

三聲:現在的一罐更像個社區?

張揚:是這樣的,我們有幾個頻道其實是屬於比較社交向的,像求聊或者是自拍,而且這裡面男生女生都會有,大家會發一些能比較彰顯自己的東西,比如自拍或發自己認為最好看、最有特點的照片,希望能夠獲得一些關注,或者是評論、私聊。如果每一次都是這樣的內容,互動就會更多。長期來講就會把這個頻道往社交方向帶。

「一罐」張揚:我們要做的是不斷擴張陪伴方向的競爭力

所以我們就想,大家有吸引他人的這種需求存在,希望展示自己,以此來交友。我們就考慮上線“閃聊”,讓一個人可以創建非常多的卡片,以A面、B面、C面等去展示自己,並能夠通過卡片獲得一次或者若干次對話。

三聲:閃聊提供的是一對一式的溝通空間,此外一罐還新上線了聊天室,這背後的考慮是什麼?

張揚:其實還是繼續對用戶的探索。我們也在思考,不管是一對一的對話“閃聊”,還是說基於說出心事後開始的對話,都會有一些負擔。有一些人沒有心事,但他就是想說話。大家有時候或許就是需要一個臨時的群組,可以有幾個人坐在一起,就著話題只是聊個五分鐘、十分鐘,或者需要一個地方來表演,大家互相甩一堆表情包就爽了。

我們可以看到以前的社交平臺或多或少都會有聊天室,這種互聯網上古時代就存在的功能可能是我們的用戶所需要的形態,所以我們在進行把這個功能上線,目前還處於嘗試階段。

三聲:目前一罐上用戶最活躍的板塊是哪個?

張揚:還是我們的基礎,由各種“情緒”內容組成的“海”。

三聲:為什麼會是這個板塊?相比之下,閃聊或者聊天室是溝通效果最好、社交效率最高的。

張揚:我們有一個簡單的結論,就是大家需要的陪伴是不一樣的。點贊,評論,私信本身就是三種不同形式的陪伴,時效性也不同。

如果我發佈了一條內容,這在微博或QQ空間叫狀態,在一罐叫日記。其實這是一個記錄,對於我來說最有價值的是記錄了自己。一罐有發佈行為的用戶佔總用戶的40%,其中每人平均一天會發兩條內容,這種衝動很強烈的。,然後在“海”裡可以評論私聊,包括聊天記錄互動,可以帶來短、平、快的體驗。因為很多時候用戶可能是在這裡打法時間,也可能是在交換情感,不只是在輸出,也在輸入,因為看別人的心事也是一種消費。

三聲:這種消費和例如短視頻、微博段子等內容的消費有什麼區別嗎?

張揚:會有一點區別,畢竟段子跟短視頻消費偏娛樂向。但是在看其他人的情緒和心事時,其實更像是看以前的故事會、知音之類的雜誌,像是在看故事,特別是情感上內容,會在消費這些內容帶一點點輕度的思考。

三聲:目前一罐的用戶數是?採用了哪些推廣方式?

張揚:平臺累計用戶接近500萬。我們一直維持比較輕度的投放,因為其實還是比較擔心的還是破壞的目前一罐內部的氛圍。而且,我們想嘗試更多,一是想讓產品更完善,比如最近上線的聊天室就是從陪伴角度把能提供給用戶的都提供了,可能未來就是會有一些技術上的迭代,比如推出一直都沒有上線的語音通話功能。

三聲:可以看到的是,聲音已經成為新一代陌生人社交產品最常使用的一種基礎配置,一罐是怎樣思考這個事情,以至於到現在都還沒有上線語音功能?

張揚:有利有弊。作為產品方,語音其實是一個輕鬆提供用戶時長的功能,但從用戶層面看的話,我們會思考多一點。用戶會連麥睡覺,這是最誇張的一個語音陪伴場景了。但是我們認為這種形式其實是非常的古老,一點也不新,在學生時代,我們用手機電話都會做這件事。

如果分析用戶傾訴和陪伴兩部分需求的時候,明顯大家的傾訴更難被滿足。因為這需要一個環境,讓用戶感覺可以安心把事情說出來。相比起來陪伴的這部分還比較容易的,我們就先從難做起,雖然語音確實可能對產品融資有很多的幫助,但是我們其實一直把它的優先級壓低。

三聲:現在一罐用戶的男女比例是怎樣的,還會像內測時那樣誇張嗎?

張揚:還是比較誇張的。女生大概佔七成,男生是三成。

三聲:對社交產品來說,擁有大批女用戶是非常重要的,因為男性用戶會因此被吸引而來,但之後的問題就是女性用戶被騷擾之後的流失,一罐上會存在這個問題嗎?

張揚:其實沒有。如果說陌陌、探探這裡的社交產品,是把異性篩選出來讓用戶進入後的選擇和交友更明確。但在一罐裡,用戶進來後看到的是一個又一個情緒和心事,都是那麼多碎片的東西,我們也不會強調性別。當然性別可能是一些人溝通時的基本前提。但在一罐大家尋求的還是共情的感受。

三聲:這是否意味著,一罐找到了驅動社交的另一動力了,這種動力是可以替代荷爾蒙嗎?

張揚:性作為一種獨立的需求,可以抑制但不可能替代它。

大家一般會認為社交產品中,用戶的性需求是非常旺盛的,當然這個沒有錯。但不可忽視的是,在這之外,人們交流的需求同樣強烈。短期來看,性可能是一種衝動,得到短暫滿足後會有一個沉積期,之後再循環。長期來講這種行為是會乏味的,乏味到最後用戶追求的就只是效率而已。

但傾訴和陪伴是永恆的。我不知道這是不是爆點,從一罐現在的增長來看,我覺得還是有很多人有這樣的需求。但我認為這不會取代性,最多隻能說用戶在這裡,我希望儘量不是用來滿足這種需求的。

三聲:既然荷爾蒙作為社交驅動力不可能被取代,此前陌陌和探探在滿足用戶這方面需求上已經是領先的了,但實際上在2018年的時候,社交領域還是有很多新產品出來,這是因為什麼?

張揚:大家都說2018年是社交大年,主要來說是大環境的問題,除了社交的其他領域至少在目前這個階段太弱了。在我們看來,社交需求是廣泛存在的,只不過到這個時間點,可能沒有別的領域出來特別的東西可以討論,就把精力集中在這裡,但實際上大家的需求是沒有太大變化的。

三聲:用戶需求沒有出現變化,那麼新產品出現的契機是什麼?

張揚:新產品出現契機有很多比如十多年前的時候,陌生人難道不需求社交嗎?QQ就出現了。一開始它就是一個陌生人交流的工具,但當平臺本身群體變得大了後還就變成一個熟人之間的通訊工具。所以契機就是舊的工具老了,而且屬性變了。所以新的工具在這個過程就要慢慢成長起來。

三聲:一罐會有這種老去的可能嗎?你們會在想辦法延長產品的生命週期嗎?

張揚:一開始一罐的定位就只是一個樹洞,只是講這個層面的話,它的週期可以非常非常長。因為它的投入其實很少,它不會做到非常大的用戶體量,可能每天就那麼來來回回十多萬人。“生辰”就是這樣的,純銀做出來以後就沒有推廣或者是在其他方面做出投入。但是至今為止,也還是有十多萬人在使用。再過五年呢?我就不知道,可能手機沒有了,就沒有人再用了。

「一罐」張揚:我們要做的是不斷擴張陪伴方向的競爭力

一罐希望打通用戶情緒、生活等關於傾訴的層面。現在產品很均勻的覆蓋95後、00後,一直到05後這幾個年齡段,這一批主要還是學生,一旦他們日後進入職場,社交需求可能就會有所改變。再或許萬一日後用戶在某一個年齡層斷檔了,那時候我們可能會發現新一代真的會有不一樣的需求,或者有另外的產品更好的滿足了這部分需求,而我們沒有迭代自己變得更好。

就現在來說,我們要做的是不停擴張自己在陪伴方向上的競爭力,比如怎麼來提供更多的陪伴方式、形態,以及包括進行技術上的一些迭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