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來自世紀之交的問題,今天變得非常重要

你擅長聽還是看?這可能是個生死攸關的問題。

1

我很羨慕那些能聽有聲書的人。能在走路、坐車、開車時從耳朵裡源源不斷地輸入信息,是一門多麼有用的技能啊。

我做不到。經過了多次嘗試之後,我只能承認自己做不到——我會記得一路看到的景物和人群,但卻不記得聽到了些什麼。

在和人談話時,我也需要記筆記才行。雖然以後可能不會再看這些筆記,但是它們會讓我記得談話的重點。若是不記筆記,我會不記得都談了些什麼。

於是我意識到,自己不擅長靠聽覺來學習或者工作。

幾個來自世紀之交的問題,今天變得非常重要

真羨慕那些能聽有聲書的人啊。

2

傳說在德爾斐阿波羅神廟上刻著三句話,其中最廣為人知的一句是“認識你自己”。這應該是很重要的箴言,才會刻在全希臘最重要的聖地上。

幾個來自世紀之交的問題,今天變得非常重要

然而無論是古希臘時期還是現在,人們對自己的認識一直都遠遠不夠。彼得·德魯克在他那篇文章中,著重談到了人們對自己的認識不足。他認為,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和學習方法,是人生中最重要的起點。

而今天,這件事甚至可以說生死攸關。

3

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已經和之前的幾千年都不大一樣了。在人類歷史上,從來沒有一個時代像今天這樣,新技術如此密集地出現,給社會和生活帶來一次次重大影響,而且之間的間隔越來越短。

人的平均壽命不斷延長。新技術頻繁出現迅速發展。人類的商業和組織急劇變化。商業雜誌上討論的問題變成了“如果你的員工能活一百歲,對你的企業意味著什麼?”、“你準備好與機器人做同事了嗎?”和“未來組織長什麼樣?”然而沒有人能夠給出讓人足夠信服的答案。

一切都在迷霧中,未來擁有一切可能性,可能超出所有人的設想。

幾個來自世紀之交的問題,今天變得非常重要

於是在這個時代,對快速學習能力和通用工作能力的需求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今天的年輕人不可能再享有悠哉悠哉的生活,我們需要做好一切準備,面對全然未知的未來——一個活得更長、變化更快、令人目不暇接的新時代。

於是我們焦慮迷茫,不知從何開始,如何做好準備。做好準備的前提是充分了解自身;所以我們需要找到自己的優勢,我們需要知道自己擅長的能力。

4

在那篇被廣為傳播的文章中,彼得·德魯克把我們的工作行為分成了幾個維度來討論。

第一個維度,是工作中與他人的關係,即適合獨自工作還是與人合作。在哪類工作中表現得更好一些?若是擅長獨自工作的話,也許可以去選擇自己就能完成的工作類型,例如獨自創作;若是更擅長與人合作,則更適合成為團隊的一份子。

第二個維度,是對工作中責任的看法,即適合做決策者還是顧問。是否能承擔作為決策者的壓力,還是在沒有壓力時工作成效更好?若是適合做決策者,也許可以成為項目領頭人、創業者或者部門主管;若是適合做顧問的話,則做謀士或幕僚會發揮得更好一些。

第三個維度,是對環境的要求,即適合多變的還是穩定的環境。是喜歡接受多種多樣的任務,還是更喜歡按部就班?若是喜歡頻繁變動的任務,也許適合在小型機構中工作;若是喜歡穩定的話,則可能更適合大型機構。

這些問題,都是德魯克認為最重要的;但是隻有我們自己能夠回答。

幾個來自世紀之交的問題,今天變得非常重要

幸好,這些問題都可以用反饋分析法來找到答案。就像尋找自己的長處一樣;我們記下自己的選擇及其後果,就可以分析出自己擅長、習慣的做法。

畢竟,我們在自己最擅長的領域中以最習慣的方式做事,才能夠獲得最大產出。

5

彼得·德魯克列出的這些問題,是要我們找到自己的長處。很少有人在各種環境中都如魚得水;顯然,人生只是一條單行道,我們要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車道,才能發揮出自己的長材。

這些問題,考察的是我們自己的行為偏好和性格特質。這些問題可以讓我們對自己有一定了解;但是若想更瞭解自己、找到自己最適合的領域,現代心理學和認知科學也許可以提供答案。

幾個來自世紀之交的問題,今天變得非常重要

我們可以瞭解自己的大五人格模型和心智模型,來從更多維度瞭解自己——也許阿波羅神廟上的箴言在今天會更容易實現——這就是下一篇的話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