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景色年华是陪伴你我的见证 回忆总是在眼前 曾经的你还好吗?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那些景色年华是陪伴你我的见证 回忆总是在眼前 曾经的你还好吗?

街边


几十年来,人们的衣着服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小时候我和哥哥的衣裤、鞋帽都是母亲缝制的。有的人家孩子多,往往是老大穿完老二穿……有许多孩子因为不愿意拣哥哥(姐姐)的旧衣服而和父母闹脾气。不知道是那时候的布不结实,还是我们太淘气了,肘弯、袖口、膝盖、屁股上不到几个月就会被磨烂,母亲只得找来以往拆下来的旧布挑出颜色花样接近的给我们补上。这样的衣服要坚持穿到过年才有可能穿上新衣服。再看看如今的街头:帅哥美女们衣着光鲜亮丽,摩登时尚。服装界每年都推出新的款式引领时尚潮流。爱美女性的衣柜里早已“衣满为患”,却仍然嚷嚷着没衣服穿。就连昂贵的貂皮大衣也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

那时候没有太多的零食,几块糖果,一块饼干就可以让小孩子破涕为笑。有的孩子为了能吃到甜滋滋的糖水罐头,甚至想出了装病的“招数”。“小孩儿、小孩儿你别哭,过了腊八就杀猪;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孩子们最盼望的就是过年了。过年不仅仅有新衣服穿,更可以解馋,可以吃到好多平日里吃不到的东西:瓜子、花生、糖块,香甜的冻梨、冻柿子,家里做的炸果子、蒸年糕,还有丰盛的年夜饭。想起这些美味,孩子们都会流口水,期盼年快点到来。

随着年龄的增长,年夜饭桌上的菜肴在不断增加,就连平日的家常菜也由从前的白菜土豆变成了各样的新鲜蔬菜。肉食换着样吃,怎么渐渐就吃不出以前香味了呢?人们互相说着:“唉——是现在生活条件太好了,咱们的嘴都变刁了!”

忘记了是哪一年了,不用凭票购物了,小镇上有了商场:原商业街的位置上盖起了一栋三层楼房,里面销售各种商品:从锅碗瓢盆到服装鞋帽,乃至洗衣皂、洗发水……开业那天,大家伙儿攥着积攒的钱怀着好奇,带着渴望蜂拥而至。记得我也拿着妈妈给的零用钱买了一瓶洗发水和一瓶紫罗兰雪花膏。现在还记得第一次用洗发水洗发后散发着香香的青苹果味。

那些景色年华是陪伴你我的见证 回忆总是在眼前 曾经的你还好吗?

老街到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这个上世纪80年代初人们最朴素的愿望,现早已梦想成真。曾经的板夹泥房、木刻楞房如今已经了了无几。只在街边偶尔看到快要“趴架”的小土房,才会勾起对那个物质贫乏年代的回忆。

小时候,我背上母亲缝制的花书包进了小学校。学校当时没有院墙,两栋简单的砖房是我们的教室,草地就是操场,树枝就是秋千。夏天还好,最怕的是北风呼啸的冬季:烧得通红的炉子带着火墙也无法赶走凛凛的寒意,临窗的座位上总会传来同学瑟瑟发抖的嘶嘶声。下课铃声一响,同学们都挤到火墙边取暖。

为了让手套暖和,同学们争抢着把手套放在离炉子较近的地方烘烤。我就曾因为放得太近,把新做的棉手套烤出一个大洞,心疼得哭了好几天。而今,在一栋栋教学楼里,同学们坐在装有暖气的教室里,再也不用“呵着手”或戴着手套上课了。

那些景色年华是陪伴你我的见证 回忆总是在眼前 曾经的你还好吗?

怀旧

小时候只见过爱迪生发明的电灯泡,如今的电子产品却是琳琅满目,不胜枚举。孩提时我们只能玩跳皮筋、打沙包、跳格子、抓石子、弹玻璃球……现在孩子们的玩具有手动的、电动的、仿真的……让我们这些60后、70后羡慕不已,啧啧称奇。人们的通讯方式更因网络的出现发生了彻底的改变。从普通信件到电子邮件,再到QQ、微信的语音视频通话,实现了古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梦想。

那些景色年华是陪伴你我的见证 回忆总是在眼前 曾经的你还好吗?

琳琅满目的老物件

一条条宽敞整洁的水泥路面替代了“旱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沙土路。摩托车、电瓶车已经不是有钱人的标志了,路上的小汽车数量在逐年增加,驾校里学车的人“你方学罢我登场”。也许有一天,飞驰的高铁也会来到边陲,载着林区人更快更好地融入飞速发展的时代。

那些景色年华是陪伴你我的见证 回忆总是在眼前 曾经的你还好吗?

老繁华的街道

时光无声,岁月有痕,绵延群山上挺立的棵棵青松白桦、傲雪绽放的朵朵兴安杜鹃见证了林区的巨大改变。时代在变,我与家乡、与祖国一同成长。

那时的您还好吗?久违的问候来自遥远的故乡,自浩渺的网络,自灵之深处,直抵柔软的心房。总有种期待和向往,入冬之严寒渴盼春暖花开,如涓涓溪流渴盼流向大海,只有回不去的少年时光,令徒生惆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