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片指北:北美頒獎季最後10部要看之作

補片指北:北美頒獎季最後10部要看之作

每年這個時候,對關注頒獎季的影迷,不論小萌新老司機,都得提個醒:獎是獎,跟片子質量未必正相關。

就怕大家拿獎太當真,急眉瞪眼的,比押上了錢還鬧心,大冬天的還得往心腦血管疾病隊伍裡排一號,不值當的。

本週一金球獎電影類頒發,依然是奧斯卡前的最後風向標,但也不具備預測意義:

我們今天列出的影片“贏面”,只是一種簡單猜想,享受電影本身,比獎項重要。所以以下十部影片,算是我們根據質量、頒獎季熱度與獎項類別,向大家推薦的必看項。

(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後四部我們暫時無緣得見,因此遴選標準以頒獎季表現為主)

1.《綠皮書》


補片指北:北美頒獎季最後10部要看之作


導演:彼得·法雷利

主演:維果·莫騰森、馬赫沙拉·阿里、琳達·卡德里尼

類型:劇情、音樂、戲劇、傳記

可能競爭獎項: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改編劇本、最佳藝術指導

如果說,在這個“Political Correctness(政治正確)”被認為過於瘋狂,或不夠瘋狂的年頭,有幾部影片能給人一點喘息之機,《綠皮書》得算一部。

1962年的紐約,意大利裔保鏢託尼·維勒歐嘉,踏上了史上最懵逼的旅程。


補片指北:北美頒獎季最後10部要看之作


託尼外號“Tony Lips”,翻譯成中文就是“貧嘴託大尼”,布朗克斯區最能Tree New Bee的社會人兒

他要送世界上最不會聊天的黑人爵士鋼琴家,唐·謝利博士去南方巡演。

當時,一個衣冠楚楚的黑人,在南方捱揍的幾率是百分之九十九。而一個白人為黑人服務,這輩子抬不起頭的幾率,是百分之二百五。託尼為了五千塊,必須盡力避免九十九,努力做好二百五。

兩人一路拌了所有能拌的嘴,吐了一切能吐的槽,卻成了一輩子的朋友。託尼的兒子尼克·維勒歐嘉以此事為藍本寫成的《綠皮書》,也許是2018年最精彩的故事之一。

獨屬於兩個人物的化學反應,匯聚出口味獨特的冷幽默,無休止的笑料用來提鮮,溫情和脫不開的沉重,則承擔了餘味的層次。

它把一切嚎啕尖叫慷慨激昂,藏在必將被發現的別處,只剩笨手笨腳的兩個人擠來擠去,不得不為對方在堅不可摧的世界裡,撕開一道縫隙容身。


補片指北:北美頒獎季最後10部要看之作


兩個男人對身為異類的同類,每一次最小限度的包容和體諒,組成了旅途中最溫暖的意外。

從這個角度來講,它甚至繼承了“劉別謙式筆觸”的喜劇精神:男男女女,都可能在雞零狗碎裡絆一跤,撞開身後隱藏的另一道門。

而笑點串聯爆破的起伏,甚至讓人忘了,這是部爵士樂電影:你會輕易想起十個讓你張口結舌的瞬間,卻沒法列出一張歌單。

所以,金球獎沒在“最佳配樂”留它一席之地,卻把最佳音樂/喜劇片、音樂/喜劇類最佳劇本、最佳男配角全給了它。

2.《寵兒》


補片指北:北美頒獎季最後10部要看之作


導演:歐格斯·蘭斯莫斯

主演:艾瑪·斯通、蕾切爾·薇茲、奧利維婭·科爾曼、尼古拉斯·霍爾特、喬·阿爾文

類型:傳記、歷史、同性

可能競爭獎項: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攝影、最佳藝術指導、最佳剪輯、最佳化妝與髮型設計

中國觀眾要非得拿它當宮鬥劇看,也不是不行。通姦、勾引、政治聯姻、下毒,相比我們的宮鬥劇,太赤裸裸,也太“低級”。

但《寵兒》首先承認人的低級。

在熱愛“禽獸人間”的歐格斯·蘭斯莫斯眼裡,這次,人類是兔子。

英倫深宮裡,萬人之上的三個女人,發現了權力的催情藥效,邀寵獻身、見招拆招,不惜從床上滾進泥地裡。

因撕破了面具,她們之間的關係模糊了界限,更兇狠、更荒淫、更不擇手段。但在一個沒人管你姿態如何的鐵籠裡,這種競逐,有著它的放浪、自由與鮮活。

此時,獸性成了上帝最優厚的賜福,是最公平的物競天擇。

如果說艾瑪·斯通對飛上枝頭的心機女演繹,還算交足功課的話,那全片最精彩的表演,只能來自於奧利維婭·科爾曼。


補片指北:北美頒獎季最後10部要看之作


她還原了伊麗莎白一世的側面:暴躁、粗魯、任性,卻讓弱點成為自己最強的權柄。在這個真實比荒謬和諧謔更令人失笑的故事裡,她是最好的註腳。

除了表演外,在古裝戲最“佔便宜”的攝影、美術、化妝造型類獎項,《寵兒》依然是有力競爭者。

3.《黑豹》


補片指北:北美頒獎季最後10部要看之作


導演:瑞恩·庫格勒

主演:查德維克·博斯曼、露皮塔·尼永奧、邁克爾·B·喬丹、丹娜·奎里拉

類型:動作、科幻、冒險

可能競爭獎項:最佳影片、最佳男配角、最佳視覺效果、最佳原創配樂、最佳原創歌曲、最佳化妝與髮型設計……“最受歡迎影片獎”

啊哦。如果讓我們設想一屆《黑豹》奪得大滿貫的奧斯卡,你敢想嗎?

我們眼睜睜被它飛龍騎臉,卻未必能有力回擊:怎麼才能確定,它是憑藉政治正確勝之不武,還是真的征服了大洋彼岸,我們並不瞭解的所有人?

但不論如何,它的票房、口碑,以及頒獎季的高調公關,已經是2018年度電影大事件。而奧斯卡幾乎等於為它專設的“最受歡迎影片獎”,其存亡仍然未決。

如果它真能奪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獎,那它將是歷史上第一部獲此殊榮的科幻片。這是當年《阿凡達》與詹姆斯·卡梅隆只差一步就企及的高度。

聽到這兒,你可能不太服氣。但《黑豹》確實有成為“史上最佳超級英雄電影”的潛質。非洲風情與70年代黑人剝削電影相遇,原始力量融合都會美學,一切極致風格的奇妙反差,材料已備足。

如果能在充分的空間,以恰好的技法配平併產生反應,形成美學上的統一,它會是十年內最high的動作片。

在這個革新類型片美學的完全體面前,《復仇者聯盟3:無限戰爭》才是一個響指就能幹碎的渣渣。

可惜沒有如果。

其實,只要能提名,《黑豹》拿不拿奧斯卡都無所謂。片子本身的聲量,多上一步臺階,也象徵了學院派的初步肯定。而這對今年91歲的小金人而言,引流來的頒獎典禮收視率,才是它急需的回春良藥。

4.《登月第一人》


補片指北:北美頒獎季最後10部要看之作


導演:達米恩·查澤雷

主演:瑞恩·高斯林、克萊爾·芙伊、傑森·克拉克、凱爾·錢德勒

類型:劇情、傳記、歷史

可能競爭獎項:最佳導演、最佳女配角、最佳剪輯、最佳混音、最佳原創配樂

達米安·查澤雷太知道奧斯卡評委想要什麼了。

人物傳記、歷史事件,題材挑選上的“取巧”還在其次。他對影片調性的把握,切中了學院近年來想要的:一種套路基礎上的“叛逆”。

誰都知道,不能拍光芒萬丈的太空英雄樣板戲。查澤雷把它變成阿姆斯特朗的心靈史:失去女兒的父親,在谷底彈跳,飛向深空,把苦痛輕拋在另一個星球,返航,過自己的生活。

復原的60年代膠片顆粒感下,大量特寫鏡頭探尋的不是月球表面,而是人在命運降臨前的困頓猶疑。

影片的敘事節奏,儘量不被抒情打亂,但抒情比重的降低,可以說是剋制、省儉,也可以說是對套路的一味逃避。這也是影片最讓人頭疼之處:它讓觀眾瞥見了創作者在“學院標準”面前,分毫不差的削足適履。

雖然音效設計的獨到與配樂品味,保持了“查澤雷之聲”的水準,但平平的票房,還是無情拋出答案:《登月第一人》向著獎盃邁出了一小步,可沒向平庸之外邁出該有的一大步。

也因此,它獲得技術類獎項的可能性相對更大。畢竟,奧斯卡獎一直在用更遠的腳步,試圖證明自己的改變。

5.《羅馬》


補片指北:北美頒獎季最後10部要看之作


導演:阿方索·卡隆

主演:雅利扎·阿巴里西奧、瑪麗娜·德·塔維拉、馬科·格拉夫

類型:劇情

可能競爭獎項:最佳外語片

無論從任何一個維度來講,《羅馬》都讓各路“最佳外語片”之爭沒了懸念。

要質量?它是今年在黑白片電影語言上最講究的。要故事?對時代以小見大的側寫,對少數族裔女性命運的寫照,同樣是符合學院口味。

至於獲獎概率?依照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日漸“四平八穩”的傾向,《羅馬》在勇奪金獅,斬獲無數電影媒體“年度十佳”以及影評人獎項後,奪獎可能性無以復加。

有人詬病卡隆的“沒落貴族”視角不夠深入,過於情節劇化,更像對一個時代的浮光掠影。但各部門協調之下的綜合元素,仍然讓《羅馬》達到了導演個人的另一重高度。

如果拿“學院標準”去套它,結果會很諷刺:它在每一項“規則”上,都不止合乎標準,還遠比標準好得多——是西班牙語救了它的對手們。

6.《黑色黨徒》


補片指北:北美頒獎季最後10部要看之作


導演:斯派克·李

主演:約翰·大衛·華盛頓、亞歷克·鮑德溫、小伊塞亞·維特洛克、羅伯特·約翰·伯克

類型:喜劇、傳記、犯罪

可能競爭獎項:最佳導演、最佳男配角、最佳剪輯

經過斯派克·李與昆汀·塔倫蒂諾等人的不懈努力,銀幕上的3K黨終於成為北美第一沙雕社團。

一個菜鳥黑人警察受命潛入3K黨臥底,竟然還成功了——如此荒唐的故事,在歷史上真實發生過。

同樣把沉重的種族話題講得“輕鬆”,《綠皮書》是為了治癒,《黑色黨徒》的目的則是解氣。所以它的調性更跳脫,更奔放,也更花哨。

唯一可能引起大家不滿的是,斯派克·李近年來自我身份的相互僭越。影片結尾的新聞紀錄片段,極強的指向性與宣傳色彩,讓人懷疑他的藝術家與社會活動家身份,是不是自己都分不清了。

7.《波西米亞狂想曲》


補片指北:北美頒獎季最後10部要看之作


導演:布萊恩·辛格、德克斯特·弗萊徹

主演:拉米·馬雷克、本·哈迪、約瑟夫·梅澤羅、格威利姆·李、艾倫·裡奇

類型:劇情、音樂、傳記

可能競爭獎項:最佳男主角、最佳藝術指導、最佳化妝與髮型設計

不要被豆瓣評分嚇到,那些高分很可能是打給Freddie Mercury和Queen的,不是給片子的。

燒錯香拜錯佛,現在是影評網站的共性。《波西米亞狂想曲》本身的爭議,絕不是評分能掩蓋的。批評大多因為,影片對於歌曲與演唱會現場的過度展現與依賴,基本壓倒了劇情。

對影評人來說,這是一部音樂類傳記片最可能滑向的深淵,但對Queen歌迷而言,這是最好的禮物:晚生了三十多年的我們,竟然還有機會看到每一場傳奇的誕生。

它的意義可能僅限於此,但這就夠了。

唯一倒黴的,是影片導演布萊恩·辛格:由於他此前的性醜聞被曝出,《波西米亞狂想曲》註定無緣一些重要獎項。而影片頒獎季公關的一大任務,可能是在必要的時候,撇清作品與他的關係。

8.《副總統》


補片指北:北美頒獎季最後10部要看之作


導演:亞當·麥凱

主演:克里斯蒂安·貝爾、艾米·亞當斯、史蒂夫·卡瑞爾、山姆·洛克威爾、艾麗森·皮爾

類型:劇情、喜劇、傳記、歷史

可能競爭獎項:最佳男主角、最佳導演、最佳女配角

《大空頭》導演的新作,這回把“總統的黑武士”迪克·切尼的故事搬上銀幕。坊間傳聞,切尼可能是美國曆史上最有權勢的副總統。

沒人敢說,阿富汗戰爭與伊拉克戰爭的策動,他到底替小布什做了多大決定,或是在為山姆大叔和自己攫取利益的同時,在今天的世界格局上,給美國挖了多少坑。

但老百姓愛看的,永遠是精英主義“已被看穿”的白宮裡,還有什麼“我就知道”的瓜可吃。

他們想要的“藏汙納垢”,依然是好萊塢菜單季節性供應的重口味菜品。

另一個看點則是,近年來專注憑身材衝奧的克里斯蒂安·貝爾,能不能憑藉胖版的自己收穫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然後結束自己的“二代小李子”生涯。

9.《一個明星的誕生》


補片指北:北美頒獎季最後10部要看之作


導演:布萊德利·庫珀

主演:Lady Gaga、布萊德利·庫珀、山姆·艾里奧特、安德魯·戴斯·克雷、拉菲·格拉沃恩

類型:劇情、愛情、音樂

可能競爭獎項: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最佳原創歌曲

《一個明星的誕生》單憑一串紀錄,就夠吸引眼球:布萊德利·庫珀第一部導演作品、Lady Gaga第一次主演電影、同一故事的第四部好萊塢翻拍版。而Lady Gaga的表演被公認為,非但沒拖後腿,反而成功接住了不少重頭戲。

至於布萊德利·庫珀的鏡頭前表現,參照《烏雲背後的幸福線》裡的類似角色,應該也不會太差。所以對沒看到的觀眾而言,最大的期待是,一個跨越70多年,被講了四遍的故事,能怎麼講出新意來?

畢竟故事裡的男權色彩與愛怨糾纏,放到今天很可能顯得狗血或不合時宜。

不過學院派對影史經典和跨界女演員的偏愛,仍然讓它在更多角逐中,具備一點競爭優勢。

10.《歡樂滿人間2》


補片指北:北美頒獎季最後10部要看之作


導演:羅伯·馬歇爾

主演:艾米莉·布朗特、梅麗爾·斯特里普、科林·費爾斯、朱麗·沃特斯、安吉拉·蘭斯伯瑞

類型:喜劇、歌舞、奇幻

可能競爭獎項:最佳藝術指導、最佳原創配樂、最佳原創歌曲

艾米莉·布朗特把《寂靜之地》裡所有省下的臺詞和音樂,在一部嘰嘰喳喳的電影裡,一股腦兒全補回來了。這部跨越54年的續集作品,為去年聖誕帶來了鮮麗的亮色之餘,也讓它有望重演2017年《帕丁頓熊2》的口碑奇蹟。

作為迪士尼真人童話電影的聖誕押寶,影片從製作水準到宣發公關,無一不意在重整旗鼓:

雖然本片與《胡桃夾子和四個王國》均不屬於“迪士尼真人童話電影宇宙”,但後者的成績慘到沒眼看,愈加讓2017年《美女與野獸》的成績遙不可及。

同時,因為童話題材與治癒色彩,它也成了內地最有可能在明年引進公映的頒獎季影片之一。

如果引進,公映日期很可能會在3月初,到時,賀歲檔與頒獎季全部結束,《歡樂滿人間2》也該抱回一大堆小獎,撒在內地海報上了。

以上就是導演幫目前關注的頒獎季片單,好電影值得大家一看,至於哪部是頒獎季最大贏家,我們拭目以待。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