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有個漳州人,在香港填海建了300家店鋪,形成了一條街道

春秧街:一條以漳州人命名的香港街市,左鄰右舍竟然都說閩南語

南方36號院 前天


上個世紀有個漳州人,在香港填海建了300家店鋪,形成了一條街道


上個世紀有個漳州人,在香港填海建了300家店鋪,形成了一條街道

漳州城市記憶/春秧街

有了菜市場,生活才有飽足的幸福感,春秧街展示了香港最質樸的一面。



上個世紀有個漳州人,在香港填海建了300家店鋪,形成了一條街道

香港,北角


特立獨行的春秧街

在香港北角的高樓大廈間,繁華之外隱匿著一條聞名遐邇的市井街市,叫做春秧街,帶著不為人知的漳州色彩。

春秧街街名取自於一位從漳州角美走出的傳奇人物郭春秧,後人稱其為“南洋糖王”。上世紀三十年代,他在北角填海灘建店鋪三百餘間,開闢出這條日後在港島獨具風貌的街道。

春秧街的獨特還在於這片街區通行的是閩南語而不是粵語,活生生的一個閩南人聚落。走在街上,耳邊不時傳來閩南鄉間俚語,彷彿步入一個閩南市井文化博物館。

來自《街頭霸王》的記憶

更讓人稱奇的是,春秧街曾經是西方對中國異域想像之所在。這裡是一代遊戲玩家的共同記憶,上世紀九十年代風靡一時的街機遊戲《街頭霸王2》裡,中國功夫女孩春麗的主場,便是以春秧街為原型,那塊醒目的 “廈門肉食公司” 招牌,靈感無疑來源於沿街的幾家讓人印象深刻的肉食品公司。

上個世紀有個漳州人,在香港填海建了300家店鋪,形成了一條街道


上個世紀有個漳州人,在香港填海建了300家店鋪,形成了一條街道


上個世紀有個漳州人,在香港填海建了300家店鋪,形成了一條街道


讓今天的春秧街名聲遠揚的是它的露天菜市場,在香港已是罕見,本地美食家蔡瀾對此鍾愛有加。蔡瀾認為了解一座城市最好的辦法就是一頭扎進菜市場,這裡都是與生活最直接相關的味道,新鮮的、家常的、濃烈的、特有的,還有民生民意,絲毫不加掩飾地暴露在人們面前。

有了菜市場,生活才有飽足的幸福感,春秧街展示了香港最質樸的一面。

上個世紀有個漳州人,在香港填海建了300家店鋪,形成了一條街道


上個世紀有個漳州人,在香港填海建了300家店鋪,形成了一條街道


上個世紀有個漳州人,在香港填海建了300家店鋪,形成了一條街道


走街串巷,串起兩個世界的古早電車

春秧街讓人眷戀之處還在於菜場中間那條叮叮車的鐵軌,往來電車老舊的容貌幾十年不曾變過,歲月彷彿在這裡沉澱了下來。這是一條適合懷舊的老街。

坐在叮叮車內緩緩通過可以看到一幅奇景:鐵軌完全淹沒在大大小小的攤子、手推車和行人當中,人們不急不慢地行走在鐵軌上,唯有等到電車快要碰到他們了才會讓開身,電車過後人潮又繼續將軌道吞沒。這場景與傳說中的世界最危險菜巿場—泰國美功市場頗有幾分相似。

叮叮車行速緩慢,晃悠悠穿過大街小巷,電影感十足,從北角到中環,串起從市井到繁華、從樸實到摩登的兩種世界,外來的人可以一路領略蔡瀾所說的“拼命掙錢拼命吃的香港精神”。

上個世紀有個漳州人,在香港填海建了300家店鋪,形成了一條街道

春秧街頭尾兩端的街邊坐椅上,很多長者終日在此閱報聊天,或默默地望著眼前的人來人往還有周而復始行進的叮叮車,消磨殘年歲月。很多閩南人來到春秧街後,一輩子便留在這個角落。

不願離開的原因很簡單,就是春秧街那股濃濃的鄉情鄉味。

上個世紀有個漳州人,在香港填海建了300家店鋪,形成了一條街道


上個世紀有個漳州人,在香港填海建了300家店鋪,形成了一條街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