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的自行車:獨當一面,用處多多讓人歎服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時候,我國還是名副其實的自行車大國。1986年的廣州街頭,幾位外國遊客的自行車出了問題,當地一位修理師傅正在忙碌。身後不遠處,整整齊齊放了一列自行車。

提起那個年代,多數老一輩兒都會說自行車無處不在,數量多得很。除了上下班,這些自行車都有什麼用呢?那可真是用處多多,獨當一面。圖中一輛自行車的後座上就拉了兩個大油桶。

圖中一個菜市場上,一位男子騎著自行車來購買食材。因為量大,索性在後座上綁了一個筐子。在人流中穿梭自如,又不需要找停車位,自行車的作用還是不可小覷的。

那時候無論是工薪階層還是單位領導,基本上也都是騎著自行車上下班。圖中一個大門上掛著一張牌子:廣州市海洋鮮品綜合貿易公司,門口牆根處就放滿了自行車。為了防雨水,一些還搭上了塑料布。

1986年廣州市區內,大夏天的無處安睡,圖中一個小傢伙很有想象力。自行車後座上綁了一捆涼蓆,自己反過來趴在座位上,把自行車變成簡易“大床”居然睡起了覺。

對於農民來說,自行車還有另外一些獨特的作用。圖中幾位農民大哥就在後座上安放了兩個大竹筐,中間用一根橫木挑著,滿載瓜果進城售賣。

圖中一個市場上,一位老哥拉了不少蔬菜在做小生意。地上一捆捆新鮮蔬菜都是用自行車拉來的,自行車後座的大筐子裡也是滿滿當當的蔬菜。換做現在,這些小生意人都用上電動三輪了。

一個大架子兩個車輪,別看那時候的自行車不起眼,承載力可是牛得很。圖中這位師傅直接在後座上放了三大麻袋貨物,如此任勞任怨,難怪那時候自行車居家必備。

往小了說,那時候的自行車是生活好幫手,至於騎行運動,也是不在話下。圖中一位女遊客就一身騎行的裝扮,旁邊的交通標誌牌上寫明瞭佛山肇慶的方向距離。比起私家車來,騎自行車雖然少不了風水雨打,其方便快捷卻無可替代,不然共享單車也不會如此盛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