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前後,有怎樣的體驗?

畢業前後,有怎樣的體驗?

昨天我去學校,辦好了離校手續,領走了最後的物品,理論上說,我畢業了。

大學四年,我聽過無數關於畢業的轟烈傳說。據說有個博士生,熬了六年,總算出關,跑到湖邊痛飲,不慎落水,喜劇成了悲劇。據說不少男生會在離校前夕到湖邊小解,據說校門口的夜宵攤生意會異常興旺,散場時,眾人相擁而泣。在我還是學妹的時候,每年六月,我都會參加好幾場送別宴。

但我自己畢業的時候,風平浪靜。就像一片樹葉掉下來,然後被風帶走。

我昨天在宿舍理東西的時候,翻出不少舊物,舊物又牽連著舊人。難免唏噓。關門時輕手輕腳的,竟有些捨不得走。

然而一小時後,一直奔波排隊辦手續的我,滿腦子只有一個想法:學校能不能痛快點放我走!!!

畢業前後,有怎樣的體驗?

兩個星期前,我跟朋友走去澡堂的路上,她用力感嘆說,怎麼這樣就畢業了呢,一點儀式感都沒有。

然後儀式感就來了。圖書館通知她,還有一本書沒歸還,她翻箱倒櫃也找不到。巧就巧在,那本書,是臺灣出版的,絕版,她沒法買一本賠學校。於是只能按規矩,賠了原價的五倍,再加上逾期繳納的罰金,共計700元。

賠完錢以後,我朋友表示,這一波儀式感夠強了。麻煩母校讓她安穩地畢業。

你看,我們就這麼段子為主,傷感為輔地畢業了。沒有酗酒,也沒有通宵,我們走得悄無聲息。

畢業前後,有怎樣的體驗?

畢業真正帶來的是什麼呢,首先是恐慌。不管你是工作、讀研、還是出國,你的選擇自由面再次大大增加。四年前,你選擇的學校可能不是你心儀的,你讀的專業,是長輩給你挑的,你那時候剛成人,還不知道選擇意味著什麼,於是糊里糊塗地,就來了。四年後不一樣了。你是一個二十多歲的成年人,你有了慾望,知道想要什麼,你也有了判斷力,知道自己的長處和短板是什麼,你卻在畢業關頭,突然膽怯——

怕什麼呢?

怕這座城市太大,你無論呆多少年,都無法真正融入它;怕房價太高,你不管加班到幾點鐘,一年薪水仍然買不起一個廚房;怕畢業之後,最後的“集體”也失去,從此你孑然一身,下雨天,連個送傘的人都沒有。

你最怕命運高深莫測,那些讀書時候,藏在書櫃背後的困境,一個個都蹦出來,開始張牙舞爪地為難你。

嗯,恐慌之後,最大的需求就成了賺錢。

說真的,有沒有上過班,對“賺錢”這件事的體會,是完全不一樣的。

在學校裡的時候,生活成本被無限壓縮了。我們一年的住宿費,是交六百,畢業了自己租房子,一個月近1000.在學校的時候,食堂的飯菜一般十塊錢一餐,如果價格高了,還會有學生代表抗議。工作了,外面隨便吃吃,好像都要六四五十,愛吃不吃,你再是抱怨物價虛高,也不妨礙餐廳生意。而且隨著年齡增長,你的慾望是會提升的,大一的時候,你覺得吃火鍋聚餐就非常滿足,想不通為什麼有人喜歡用挖耳勺大小的勺子,小心翼翼吃法餐。大四了,你去藍鯨至尊的時候會想,什麼時候也能體面地,在這裡,跟朋友吃一頓飯。

畢業前後,有怎樣的體驗?

我不覺得這是虛榮。正視自己的慾望,從來就沒什麼可恥的。

你突然發現,賺錢怎麼就那麼難。從前在學校,爸媽給一兩千生活費也夠用,怎麼出來工作了,一個月五千,還是捉襟見肘。

我家鄉有一句諺語,“魚有魚路,蝦有蝦路”,就是各人有各人的活法。我想跟私信裡的姑娘說,你眼看著她這樣,你就心裡不平衡了?在我看來,你室友還算努力的,好歹通過拾掇自己成為女神。要知道,有更多的姑娘,她們什麼也不用做,生來就有人把稀世珍奇奉上。

活到今天,我們應該坦率承認,這世界不公平。她享受人生的時候,你在拼命用功,你很好,但她也用不著為自己的享受感到內疚。就像你還在努力交滿五年稅,攢錢買一套小房子的時候,她已經在寬綽的大房子裡住了五年,但你不必仇富,她佔的,又不是你的房子。

你說人世公平嗎,當然不。學校只能保證,你們接受的是同等質量的教育,不代表你們能過同一個層次的人生。高考沒那麼牛逼。

不管你是top幾齣來的,出了社會,再把母校排名掛嘴上,都是很傻氣的做法。大學只是一個起點,真正能去哪,靠的是你自己。

這就是畢業教我們的第三件事——繼恐慌、掙錢之後,那就是自負盈虧。

我以前沒畢業的時候,吊兒郎當地過一天,也沒什麼愧疚感。人家問起我做什麼,我都能抬頭挺胸講,上大學。好像上學本身就是個事情,需要時間精力去應對。現在好了,最後的遮羞布也被扯掉,我每天在家,過得生不如死。23歲了,再說“過暑假”,羞不羞?

讀書的時候,你掛科了,還有補考。真正做事了,搞砸了,誰免費給你第二次機會?

大學的時候,你戀愛,恨不得時刻黏在一起,現在下了班,只想倒頭就睡,伴侶說什麼,都想用單音節詞糊弄過去——所以畢業是一道坎,許多情侶會分手。

但所有的艱難,都是值得的。若干年後,你會想起,自己是怎麼困惑地從學校裡被趕出來,在一個陌生的地方,重新搭建起自己的人生。

你會想起,當時你害怕未知,也害怕遼闊。你希望一切按部就班,不要有什麼意外,也不必做什麼抉擇。

但就是在巨大的恐懼中,你慢慢抬起頭來。

如果此刻你仍然對畢業感到驚慌的話,來,做一道選擇題——

假使你此刻,已經55歲,即將退休,但你過的是最舒適的生活。一座帶小花園的房子,一個善良體貼的伴侶,兩個出息的孩子,你接下來可以環遊世界,也可以頤養天年,不必再摸爬滾打三十年。但唯一的代價是,你不是二十出頭,你是55歲了。

你願意交換嗎?

我不願意。

如果你也不願意的話,那就專注地,重新開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