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為何發出宰相須用讀書人的嘆息,又為何不用讀書人

公元964年,宋太祖趙匡胤乾德二年的一天,趙匡胤閒來無事,便踱入後宮,順便看看那些宮女們。他隨手拿起了一面宮女的銅鏡,忽然發現這面銅鏡背面居然有“乾德四年鑄”的字樣,瞬間吃了一驚:現在才乾德二年,怎麼會有乾德四年造的銅鏡呢,再者,這個銅鏡明顯是舊的,肯定是有些年頭了。

宋太祖為何發出宰相須用讀書人的嘆息,又為何不用讀書人

第二天,大惑不解的趙匡胤就拿著這面銅鏡上朝了。他把這面銅鏡拿給大臣們傳看,並詢問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大臣們面面相覷,誰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就連宰相趙普也一頭霧水。趙匡胤心中無奈,覺得打破沙鍋問到底,便找來翰林院學士陶谷、竇儀前來詢問此事。這兩位是當時的大學士,知識淵博。他們看了看這面銅鏡,說道:“這鏡子應該是前蜀年間的,前蜀後主王衍曾用過這個年號,鏡子應該是那個時候鑄造的,萬歲您剛平定蜀國,應該是那裡的宮女帶進來的。”

宋太祖為何發出宰相須用讀書人的嘆息,又為何不用讀書人

為慎重起見,將信將疑的趙匡胤又命史官們仔細核查真偽。在得到肯定結果時,趙匡胤頓時火冒三丈,心想:我趙匡胤怎麼能與前蜀王衍這等亡國之君使用相同的年號呢。於是,便召來宰相趙普等人,對他們一通狠狠的批評,隨後嘆息道:宰相須用讀書人啊!

話雖如此,但縱觀宋太祖趙匡胤的一生,卻沒有發現他在任用像陶谷、竇儀這樣的讀書人,反而是以趙普為代表的一類人,卻是為何?

宋太祖為何發出宰相須用讀書人的嘆息,又為何不用讀書人

原來,宋太祖趙匡胤深知讀書的重要性,但那個時候剛結束戰亂,百業待興。趙普雖然讀書少,知識面沒有陶谷、竇儀那麼廣博,但他卻精通治道,善於處理紛繁複雜的軍國大事以及州縣事務,是一個幫助君王治理天下的左右手。趙匡胤是一個理智的皇帝,他不會為了自己的喜好來任免人事,從這一點看,宋太祖趙匡胤確實有唯才是舉、知人善任的可敬之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