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字形結構精講

很多人學歐體多年,始終學不到歐體的精髓,本文將對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字體結構,逐字進行分析,有殘損的字就先跳過不講,讓大家更清晰地看到歐體字的特點。

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字形結構精講

歐陽詢畫像

問起歐體字的特點,很多人都知道結體險絕,法度森嚴,但是學起歐體來,往往學到了法度森嚴,卻沒有學到險絕和變化,導致寫出來的字顯得死板生硬。真正的歐體字就像是在鋼絲上跳舞,在保證法度的同時,變化多端。

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字形結構精講

《九成宮醴泉銘》九字

首先來看九成宮醴泉銘的第一個字:九

我們看這個字,就像是快要滑向懸崖的一塊石頭,整個字傾斜得很嚴重,但是我們仔細觀察就會發現,九字的這個豎彎鉤,就像是勾進了黑色的鐵塊中,牢固而堅挺,任憑撇畫和橫畫怎麼往左邊拉扯,這個字都能穩穩地定在那裡。

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字形結構精講

除了歐陽詢的楷書,其他書法家的楷書很少敢這麼寫,因為不管是左邊還是右邊,任何一個筆畫寫長了或者寫短了一點點,都會打破這個平衡,導致整個字不穩,所以大家在寫到這個字的時候要把握好角度和分寸。

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字形結構精講

《九成宮醴泉銘》成字

這個成字,左邊整體是在縮,而右邊則是擴張,紅線標註的地方歐陽詢分了三個階梯,而這個字的主筆,就是那個戈勾,一個筆畫撐起了整個字,把原本往上翹的左邊結構壓了下來,點畫和撇畫在一條中軸線上,像是把戈勾釘在了地上。但是大家寫的時候要注意,戈勾這個筆畫寫短了,成字會向左邊倒,寫長寫重了,成字會往右邊掉,寫太直會顯得生硬,太彎則無力。

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字形結構精講

《九成宮醴泉銘》宮字

這個宮字可以說是非常巧妙的一個結構,寶蓋頭向上翹起,但是豎點沒有點在中間,右邊留的空間明顯大一些,如果按正常的寫法去寫,中間的豎點是這個字的中線,那這個字的右邊就空了。所以歐陽詢把兩個口字,逐漸往右邊伸展,通過變換中軸線,讓整個字的重心保持一種平衡。大家在寫這個字的時候,要注意兩個口字,橫畫之間的間距是保持一致的,同時往內收縮,整個字的字形比較豎長但不鬆散。

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字形結構精講

歐體字的橫畫大多是往右上方傾斜,寫出來的字,字形經常是傾斜的,但是整體重心恰好平穩,所以大家在練歐體的時候,要注意把握字形結構和重心之間的關係,多琢磨。

如果你覺得有幫助可以幫忙分享哦,歡迎各位在評論區提問,討論~

致力於分享書法學習的乾貨

你的喜歡和關注就是我的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