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時政》創業者雲集武漢光谷 迎來“第二總部”浪潮

《創業時政》(190108)

1月5日,光谷互聯網最大的年度盛會——第四屆光谷“互聯網+”創新發展論壇舉行,主題為“新物種與第二總部”。千餘名來自武漢及全國各地的互聯網創業者雲集光谷,探討互聯網創業進入下半場後,如何在培育“新物種”、做大“第二總部”經濟上,走出不一樣的光谷之路。

會上,東湖高新區聯合光谷互聯網行業協會,首次發佈“光谷互聯網琅琊榜”。武漢新芯、安翰光電、傳神語聯網等12家企業,獲評“最具科創板氣質獎”;小米、金山、360等12家企業獲“第二總部獎”;合刃科技、奧瑞匹克、鏑次元數據科技等12家新銳公司獲“新物種獎”。

數據顯示,2018年,光谷“互聯網+”非上市企業共完成116筆融資,融資總額超過100億元。截至目前,光谷“互聯網+”企業數量已超過2100家,互聯網從業人員逾10萬人。

“新物種”將是產業競爭希望所在

在互聯網產業中,被視作“新物種”的創業公司,大都脫胎於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或新模式,有典型的“四新經濟”特徵。

長城戰略研究所所長王德祿認為,幾年前誕生的鬥魚直播,就是一個典型的“新物種”。它依託分享經濟,開創了互聯網直播這一新業態,締造了湖北第一家估值過10億美元的互聯網“獨角獸”,迄今融資已逾70億元。

此次入選“新物種”的合刃科技,主攻新一代機器視覺及人工智能繞障識別系統。2017年,不到30歲的美國斯坦福大學博士、華爾街人工智能研究科學家王星澤,憑藉該技術從全球1598個參賽項目中脫穎而出,斬獲“光谷3551國際創新創業大賽”總冠軍。

奧瑞匹克則是一家專注高端光芯片的研發與製造的創業公司,也是5G通訊芯片的新銳力量。從公司首席科學家國偉華,到創業團隊,90%是出身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的博士乃至博士後。“新物種將是下一輪互聯網競爭的希望所在”,王德祿說,光谷的創新裂變速度太快,很多“新物種”的誕生往往令常規政務服務措手不及。在產業生態、政策支持和營商環境上,東湖高新區的改革創新與容錯步伐還要再大些,擁抱這些“新物種”的到來。

光谷“第二總部”突破60家

自2015年互聯網產業崛起以來,光谷正在成為我國互聯網“第二總部”密集扎堆地區,形成獨特的新總部經濟。以小米、海康威視、科大訊飛、奇虎360、小紅書、尚德機構等為代表的60多家知名企業,先後將總部或“第二總部”落戶光谷。

2017年,光谷正式在全國率先提出“第二總部”概念,力促形成新經濟集群。

這些互聯網企業的總部往往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但隨著業務板塊和公司規模的急劇擴張,招人成為繞不過去的一大難題。

與過去傳統的產業轉移不同,這些“第二總部”承接的並非是低附加值業務與淘汰產能,而是全新的業務板塊與研發中心。

小米設在光谷的“第二總部”,核心業務便是人工智能和物聯網。雷軍更在北京總部動員員工南下武漢,稱在北京每招1個人,在武漢就招3個,遠期達到1萬人規模。

全國數一數二的職業在線教育平臺尚德機構,武漢總部落戶光谷短短一年多時間,人員規模已突破4000人。該公司首席戰略官呂露直言不諱地表示,當初選擇“第二總部”落戶地時,曾在成都、重慶、長沙、武漢4個城市之間反覆比選。重慶和武漢給的政策差不多,但最後定盤武漢,一是衝著不可比擬的人才儲備,二是交通優勢,三是光谷的政府懂產業、也懂企業。

“凡是一個城市的人才是淨流出的,我們都不去。如果人都往外走,你怎麼招人呢?”她說,一個“第二總部”的落戶,動輒涉及數千乃至上萬名員工,各方面決策都必須謹慎。“相信很多公司來之前都查過人才流入流出比,武漢的人才是淨流入的,尤其在光谷。”

這一決策,從互聯網招聘平臺得到佐證。BOSS直聘CEO趙鵬透露,從全國範圍看,2018年武漢與外地的人才進出比例為1:1.27,也就是說武漢每走出去1個人,就要從外面進來1.27個人。

全年互聯網融資總額首超百億元

2018年,大批互聯網企業都經歷了“資本寒冬”。即便在這樣的背景下,仍有116家光谷互聯網企業完成了融資。

根據光谷“互聯網+”辦公室及IT桔子等第三方機構披露的數據,創下全年融資紀錄的仍是鬥魚直播。繼2017年上半年完成D輪10億元融資後,鬥魚直播去年3月宣佈再獲新一輪40億元融資,由騰訊獨家投資。這意味著鬥魚將在直播業務上,與騰訊進行深度戰略綁定。

去年6月,物聯網企業慧聯無限宣佈完成2.3億元B+輪融資。此前,慧聯無限剛剛獲得IDG資本和不惑創投聯合領投的1.5億元B輪融資。這是一家致力於廣域物聯網核心技術研發與應用落地的高新技術企業,由來自世界500強的企業高管,以及美國加州大學、清華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高校的幾位教授在光谷聯合創辦。

去年7月,虹識技術宣佈完成1.2億元A+輪融資。9月,其自主研發的虹膜生物識別芯片“乾芯ASIC芯片QX8001”通過嚴格的性能測試,流片成功,年底由全球半導體巨頭臺積電代工量產。

東湖高新區管委會主任劉子清稱,光谷一直致力於變成新興力量的集結地。新技術、新產業光靠化緣是化不來的,關鍵要在培育創新經濟體上走在全國前列。孕育“新物種”,不能以一時規模和GDP論英雄,只有支持包容這些新模式和新業態,光谷才有活力,新經濟才有希望和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