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凶多吉少,周文王姬昌,為何不避開7年牢獄之災?

明知凶多吉少:精通易經的周文王姬昌,因何不避7年牢獄之災

紂王無道,接連殘害忠臣,誅妻殺子,惹得天怒人怨。

卻又擔憂害怕,因此召來諸候造反,天下不寧。

奸佞小人費仲,向紂王獻上一策:宣召將四大諸候姜妲楚、鄂崇禹、姬昌、崇候虎四人騙進朝歌,然後密而殺之。

這樣做,為的是斬草除根:即使四海有人想造反,也群龍無首。

“源易緣”注意到,四大諸候中的西伯候姬昌,就是後來演繹後天八卦的易聖之一——周文王。


明知凶多吉少,周文王姬昌,為何不避開7年牢獄之災?


愛好中華傳統文化的朋友,或會好奇:文王精通《易經》八卦,後來他還將先天八卦研易成後天64卦。難得就算不出此行吉凶嗎?

其實,這源於文王的自然成熟和平常心態!

旨意一宣,文王就明白了商紂王召集諸侯議事的真正目的。

接到聖旨的文王,第一反應便是召集了上大夫散宜生。

並特意交待散:內事託與大夫(散宜生),外事則託於南宮适和辛甲等人。

我們先來看下週文王是怎麼說的!

文王見到了兒子伯邑考吩咐說:昨天,接到宣召後,我特意起了一卦。此去,多凶少吉,但不會有性命之憂(縱不致損身),應該有七年之難。

伯邑考聽到兒子的話,跪下說:父王既然有7年之難,子當代往,切不可親自去。

周文王壯言:君子見難,豈不知迴避?但天數已定,斷不可逃,徒自多事。


明知凶多吉少,周文王姬昌,為何不避開7年牢獄之災?


再看文王與母親太姜時的一番對話。

太姜見道兒子文王便說:我兒,母親隨演先天數,你有七年災難。

文王回答:“今日天子詔至,孩兒隨演先天數,內有不詳,七載罪愆,不能絕命……孩兒特來辭別母親,明天欲往朝歌……”

薑母再道:此去,百事要小心斟酌,不可輕舉妄動。

“源易緣”從上面的兩段對話中,得知:

一、文王的母親也是懂得易經預測的;

二、文王推斷自己吉凶時,用的尚還是伏羲先天八卦;

三、文王知道自己前往朝歌,會有災難,但依然義無反顧。

當文王在十里長亭時告別時,仍然說了一句暗含天機的話:今與諸卿一別,七年之後,君臣再相會!

果然,文王到了朝歌后,遭到費仲、尤渾兩奸臣陷害,幸有比干等眾大臣們的奏表,逃得一生。

歷經九險一生,最終,被紂王拘禁在河南安陽湯陰縣的羑里城七年。

7年間,周文王參透先天奧秘,不怨天、不由人,不厭其煩,靜心將伏羲先天八卦反覆推練,演繹成64卦,384爻象,成為後天八卦的易經聖人。

後來文王在逆境中,為周朝建國立下不朽基礎,備受中華兒女,乃至世界各國,愛好傳統文化的友人們尊崇。


明知凶多吉少,周文王姬昌,為何不避開7年牢獄之災?


“源易緣”留意到,文王口中的天數,又被古人稱為“定數”或、“氣數”。

氣數與變數相連,古人認為國家的興亡、人世間的禍福皆由天命或某種不可知的力量所決定,因此稱為“定數。

相比較,遇到了困難就退縮,看到了災難就想逃避的有些人來講,周文王首先是坦然勇敢的正視問題,其次理智理性的分析問題,然後妥善正確地解決問題……

他依據易理趨吉避凶,歷經坎坷得以平安迴歸西岐,最終善終。

聯想集團創始人柳傳志有一句名言:不生事,不怕事,天下無事;能善人,能惡人,方能正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