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政府為排華法案道歉

加拿大華人歷史

最早來到加拿大的中國人於1788年在溫哥華登陸。他們是一名英國海軍軍官帶來的澳門木匠。此後,陸續有為了躲避中國國內的戰火和貧窮來到加拿大的勞工,他們主要來自廣東臺山。尤其是太平天國戰爭和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從1858年開始,大批華工來到加拿大,從事挖掘金礦和修路的工作。

加拿大政府為排華法案道歉

修建加拿大鐵路的華工

華工為修建加拿大太平洋鐵路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其中300公里最艱鉅危險的路段全部為華工完成,鐵路穿越險峻的落基山脈,3000多名華工在這裡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鐵路完工以後,加拿大不再需要華人勞工,於是開始想方設法排擠華人。1885年開始,加拿大政府向華人收取每人50加元的人頭稅,後來又逐漸加到100加元直至500加元。(那時候的500加元相當於現在的1萬加元)

但是,500加元的人頭稅仍然無法阻止華人進入加拿大。因此,加拿大政府在1923年通過《華人移民法案》(排華法),規定除商人、留學生和一些特例外,禁止華人入境。已經取得加拿大身份的華人,離境不得超過兩年。

加拿大政府為排華法案道歉

華人證件(1924年)

二戰之後,因為排華法違反聯合國憲章,加拿大於1947年廢除了這一法律。此後陸續有一些香港、臺灣及東南亞的華人移民加拿大。1971年之後,加拿大才真正廢除了種族歧視政策,開始施行多元文化包容政策。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有十多萬香港人移民加拿大。2000年之後,大陸移民逐漸增多,達到每年三萬人。目前生活在加拿大的華人達到180萬人,佔加拿大總人口的5%左右,是歐洲裔之外最大的民族。

加拿大政府為排華法案道歉

加拿大各城市華人比例

其中,大溫哥華地區華人人口比例高達21%,在華人最密集的列治文( Richmond)市,華人超過了50%。列治文成為了亞洲之外唯一一個華人人口占多數的城市。在溫哥華和列治文,中文招牌鱗次櫛比,中華美食應有盡有,機構商家多有中文服務,不會英語完全可以無障礙生活。

加拿大政府道歉

2006年6月,當時的加拿大總理哈珀在議會舉行正式道歉儀式,為人頭稅和排華法案向所有華人鄭重道歉,並有英語、法語、普通話、粵語、台山話共五種語言即時傳譯。哈珀代表加拿大政府表示真誠的悔過,並向當年受害者或其配偶進行了每人2萬加元的象徵性賠償。溫哥華市政府也於2018年4月就當地歷史上針對華人的歧視行為用台山話發佈了正式道歉。

加拿大政府為排華法案道歉

回顧歷史,華人對加拿大的建設做出過貢獻,收到過歧視;加拿大也在二戰和改革開放中對中國做出過援助和支持,並且為曾經的錯誤做出了真誠的反省和道歉。

相比美國,現代加拿大更加註重多元文化,積極接納移民,反對任何種族歧視和宗教歧視。各族裔人民和諧生活,中加關係也一直良性發展。但是,位於美國臥榻之側的加拿大,也與美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受著各種政治和經濟牽制。希望加拿大政府和法律機構,有足夠的誠意和智慧來化解中加之間的摩擦,勇於堅持正義,讓中加友誼更進一步。

加拿大政府為排華法案道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