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覆盤:無懼英國脫歐 恆指衝擊27000點

每 日 復 盤

週二英國下議院以大比數202票對432否決英國首相特雷莎·梅脫歐協議,反對工黨領袖更隨即對其提出不信任動議,預計於週三表決。

雖然此結果或會導致英國無序脫歐,甚至引發第二次公投等不明朗因素,但卻未對金融市場造成任何衝擊,英鎊兌美元跌幅一度逾1%,但很快便出現反彈。

港股复盘:无惧英国脱欧 恒指冲击27000点

既然連英鎊都亦未見太大影響,更不用說是近期再次強勢的的美股。受惠奈飛調漲訂閱費率,科技股受推升領漲美股,標普500漲1.1%,道指漲0.7%,納指漲1.7%。從上年聖誕節前的低位,美股已反彈逾10%。

週三港股雖然低開,恆指早盤更一度下挫近1%,但很快便急速回升,在窄幅振盪下收漲71點或0.27%,報26,902點,成交量875億元。北上資金淨流入27.97億元;南下資金淨流入13.94億元。上證指數基本持平,深證成指跌0.09%,創業板指漲0.08%。

藍籌股方面,中國生物製藥(1177.HK)大漲7.14%領漲恆指成份股;石藥集團(1093.HK)和中國人壽(2628.HK)亦分別漲5.37%和4.77%緊隨其後。

板塊方面,醫藥股幾乎全線走高,綠葉製藥(2186.HK)、麗珠醫藥(1513.HK)、石四藥(2005.HK)和神威藥業(2877.HK)均漲5%以上。

個股方面,小米(1810.HK)繼上週股票解禁、連續多天出現大成交及大跌後,週三再遭股東大量減持。數據顯示,今早開盤前有未披露的投資者以每股9.45元出售了2.3億股,較週二收市價折讓5.1%。小米股價全日跌2.6%,收報9.7元,較半年前的招股價17元跌逾40%。

騰訊(0700.HK)作為股東之一、兼上市才第二天的微盟(2013.HK),午後股價出現急速下滑,一度跌近30%,其後跌幅收窄,收跌16.7%,報2.44元,比招股價仍跌逾12%。有消息人士指,國際配售中有投資者的資金未能到位,於是觸發券商斬倉。

繼週二三大關鍵部門其亮相之後,週三國新辦再舉行第二場“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新聞發佈會”。會上,三大部委工業和信息化部、人力資源社會保、商務部負責人分別表態,穩增長、穩就業、穩外貿等重點舉措將推岀。

近期來看,不但中國財政部、發改委及人民銀行齊聲維穩,其他政府部門也動作頻頻大派定心丸,而股市亦散發著一洗頹風的跡象,說不定恆指明天就能衝擊27,000點這個心理關口。

01

大漲4.58%,光大綠色環保能否延續?

週三,中港兩地市場走勢略顯乏味,然而局部並不缺乏炒作熱點,其中主營生物質發電和危廢處理的光大綠色環保近期走勢不俗,全日大漲4.58%。

基本面上,2018年,中國光大綠色環保獲取了24個新項目(包括8個生物質發電、 7個危廢處理和9個土壤修復項目),與管理層指引(大於20個項目)相符。公司計劃2019-20年每年獲取20-25個新項目,且偏重於危廢處理和土壤修復項目。

究其原因,相比生物質發電項目,這些項目的現金流更好但所需的資本開支較小。並且,由於政府可再生能源基金缺口導致公司獲取補貼的時間延遲,應收賬期由前年的94天升至去年的134天。

同時,2018年上半年,公司危廢置處理項目的處理費上升逾17%,管理層預期2019年處理費將會有約5-10%增長。換言之,公司的危廢業務正處於量價齊升的甜蜜時期。

因此,公司股價先前的回落主要是市場擔心公司生物質發電業務或需要額外募資,從而複製母公司的大幅度折價供股。數據顯示,光大綠色環保在過去3個月股價已跑輸母公司中國光大國際(0257.HK),兩者同期各升1%及23%,公司市價估值相對母公司折讓15%。

但小編愚見,市場的擔憂或許有點過早,一方面,wind數據顯示,截止至2018年中報,公司的資產負債率僅為43.3%,遠低於母公司的61.38%;另一方面,公司管理層已經充分意識到生物質發電業務的瑕疵和市場的擔憂,將開發更多生物質熱電連供項目。截至19年1月4日,處於在建和籌備階段的27個項目中有14個為熱電聯供項目。

港股复盘:无惧英国脱欧 恒指冲击27000点

所以,隨著市場情緒的緩和,光大綠色環保的股價走勢有望追上母公司。

02

中生反彈強勁,三大原因驅動

週三,中國生物製藥帶領醫藥板塊反彈,大漲近7%,從低位反彈已有近25%左右。

目前對於製藥行業,大家都很悲觀,集採之下,難免業績下滑,但中生大漲的邏輯又是什麼呢?

小編認為首先大漲的原因,是因為年初中生大跌本來就是一部分資金強行離場的結果,如今長期投資者抄底入場,上漲很正常。

當然,還有別的原因,週三花旗報告為中生大幅打call,認為現股價已經過於低估,高看到13港幣,在大行的吹捧之下,週三的上漲也很正常。

而且,公司的重磅仿製藥來那度胺膠囊正式獲批上市,該藥物也是重磅品種,長期來看有望達到5億左右的銷售額,而目前來那度胺由於原研和首仿定價過低,中生來那度胺的上市毫無疑問是患者的福音,帶動市場放量之後,來拿度胺的市場不會小,畢竟,這是全球銷售額第二的藥物。

這應該也是近期最大的催化劑了。

但是,對中生來說,來那度胺依然無法彌補主力產品降價帶來的下滑,反彈,將在業績變差後戛然而止。

本文源自王雅媛港股圈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