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狀元后當駙馬?那基本是後來人的想像

中狀元后當駙馬?那基本是後來人的想像

中狀元后當駙馬?那基本是後來人的想像

過去說人生有“四喜”:“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如果這四喜事碰到一起了呢?那叫“四美俱”,豈不是上天的眷顧?

小時候看民間傳統戲劇,以及長大後看古典話本小說、唐宋傳奇,看到那些讀書人,三更燈火五更雞,頭懸樑椎刺骨,十年寒窗無人問,最後一舉成名天下知。高中狀元后並當上駙馬,最後衣錦還鄉、光宗耀祖。比如陳世美中狀元,就當了駙馬,雖然最後死在包黑子的軋刀下。馮素貞雖然是個雌兒,但皇帝老兒卻不辨雄雌,也要招她為駙馬。這些戲曲小說,初看時很開心過癮,覺得熱鬧非凡,覺得人生“四喜”狀元一下子佔了“兩喜”,也是醉了吧?但看得多了,也有懷疑,考上狀元就真能成為駙馬嗎?皇帝得有多少女兒在宮中等著下嫁狀元呀?

中狀元后當駙馬?那基本是後來人的想像

實際上,狀元要想成為駙馬,可是難上加難。

中國的科舉,從隋朝到清朝,將近1300年。讀書人的科考是“三部曲”:考“秀才”,考“舉人”,考“進士”。

考中“進士”第一名後,就是所謂的“狀元”。根據記載,從科舉考試開始,隋朝沒有殿試,所以沒有產生狀元。直到清朝最後一個狀元劉春霖止,歷史上一共產生狀元638名(武狀元除外),這其中還包括太平天國的15名。有唐一朝,狀元共148名,而有據可查的公主成婚的共有111名。嫁給狀元的公主只有唐宣宗長女萬壽公主,她嫁給了狀元鄭顥。

中狀元后當駙馬?那基本是後來人的想像

這位鄭附馬,也是中國古代唯一的狀元駙馬。

其間原因,最主要的是,狀元是科舉考試中的佼佼者,是天子門生,都是將來可能要委以重任的人,皇帝當然不會讓兒女私情束縛住自己的手腳;其次,皇室中的嫁女,往往是政治聯姻,明太祖朱元璋為了籠絡良將,16個女兒全都嫁了勳臣子弟,其子孫們也基本上沿襲如此。清代的公主和格格們,大多嫁給了蒙古貴族。如果說公主們去向有什麼共性,大概一是政治,二是外交。還有第三個最直接的原因,考狀元,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古人又多早婚,這一圈考下來,讀書人沒添孫子,兒子該滿地跑了。 雖然大多數人沒有范進舉人那麼老,怎麼地也都是“大叔”了,讓皇帝將女兒嫁給老男人,皇帝除非傻了。

中狀元后當駙馬?那基本是後來人的想像

說到鄭駙馬,要先說說駙馬爺的岳父大人唐宣宗。在唐代歷史上,除了開創時期的李淵、李世民,和盛唐時期的唐玄宗李隆基,這位唐宣宗李忱,也是一位數得著的英明的主

2009年,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製作的一部古裝電視劇,由佘詩曼、楊怡、陳豪、鄭嘉穎領主銜主演,以唐朝宮廷為背景,講述了唐朝後宮為權為情爾虞我詐,各懷鬼胎、明爭暗鬥。這部叫《宮心計》的電視劇就是以唐宣宗為原型展開的故事。

元和五年(810年),李怡(後改名李忱)生於唐長安城大明宮,他的老子是唐憲宗李純,他是李純的第十三子。李怡的生母鄭氏(孝明皇后)原為鎮海節度使李錡的侍妾,李錡謀反失敗後,鄭氏入宮為郭貴妃(懿安皇后)的侍女,後來被唐憲宗臨幸,生下李怡。

唐穆宗長慶元年(821年)三月,李怡被封為光王。論輩分,李怡是敬、文、武宗的皇叔,論年齡卻比唐敬宗和唐文宗還小一歲。

在唐朝二十二位皇帝中,唐宣宗李怡無疑是最富有傳奇色彩的一個,

他是歷史上頭一個以皇太叔身份登基的皇帝。

中狀元后當駙馬?那基本是後來人的想像

李忱努力仿效唐太宗,以“至亂未嘗不任不肖,至治未嘗不任忠賢”為座右銘。他將《貞觀政要》書於屏風之上,每每正色拱手拜讀。他處理天下事務,明察果斷,用法無私,從諫如流,重惜官賞,恭謹節儉,惠愛民物,故其大中年間所施之政,直到唐亡,尤被入稱頌,時稱為“小太宗”。

李忱對於子女的要求更是嚴格,為兒女們的婚事,他沒少操心。他有個女兒萬壽公主,嫁給了狀元鄭顥,鄭顥成了中國歷史上唯一的狀元駙馬爺,但就是這唯一的一個狀元駙馬,還是拉郎配才得以成婚的。

中狀元后當駙馬?那基本是後來人的想像

鄭顥是唐憲宗時宰相鄭絪的孫子。鄭絪,字文明。父羨,池州刺史。鄭絪少有奇志,好學,善屬文。大曆中,有儒學高名如張參、蔣乂、楊綰、常袞,皆相知重。鄭絪擢進士第,不過他沒有考中狀元,登宏詞科,授秘書省校書郎、鄠縣尉。張延賞鎮西川,闢為書記,入除補闕、起居郎,兼史職。無幾,擢為翰林,轉司勳員外郎、知制誥。德宗朝,在內職十三年,小心兢謙,上遇之頗厚。

鄭絪以文學進,出入中外者逾四十年。守道敦篤,耽悅墳典,與當時博聞好古之士,為講論名理之遊,時人皆仰其耆德焉。及文宗即位,以年力衰耄,累表陳乞,遂以太子太傅致仕。三年十月卒,年七十八,贈司空,諡曰宣。

中狀元后當駙馬?那基本是後來人的想像

做為前朝宰相的孫子,鄭顥繼承家風,不但青出於藍,而且勝於藍,考中狀元,而且成了皇上的乘龍快婿。

萬壽公主是唐宣宗的長女,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後,宣宗擇駙馬有幾個條件,要出身高貴、身家清白、本人文化程度高,用現在話說就是高考狀元。

要符合這樣的條件,說實話很難。選了好長時間,也沒有合適的,正應了那句話:皇上女兒也愁嫁。宣宗皇帝為公主婚事發愁,就找到大詩人白居易堂哥白敏中,白敏中是當時的宰相,皇帝身邊的大紅人,為主解憂,是應盡職責,就想到了一個人,就是上面所說的鄭顥。

中狀元后當駙馬?那基本是後來人的想像

鄭顥是唐武宗會昌三年(843)狀元,時任校書郎、右拾遺內供奉,以文才風度儒雅而著稱於士林。最難得的是,他還是單身,沒有娶妻。宣宗皇帝十分高興,馬上派人到鄭府上去傳詔,要親自見他,為公主先行相親過目。不料來人去到鄭府一宣詔,鄭顥不在家,一打聽,原來鄭顥早已和江南的盧家姑娘定親,現在婚事都準備好,已經去往江南接盧姑娘了。當差的著急了,立即將這意外情況稟報宣宗皇帝,宣宗皇帝絕不放過這個好姻緣,皇家看中的女婿,誰人敢先下手為強?一封詔書,一直追到鄭州,硬是把迎親隊伍拽了回來。

中狀元后當駙馬?那基本是後來人的想像

鄭顥垂頭喪氣回到家裡,皇命難違,加之白敏中對他百般說合,鄭顥能有什麼辦法,只能退掉盧家婚姻,依照聖旨娶了萬壽公主。但鄭顥心中隨時非常想念盧姑娘,並且從此對白敏中恨之入骨。

公主出嫁時,按常例要用銀箔飾車,從李忱開始,改為銅飾。皇帝給公主規定了“三不守則”:“無鄙夫家”,“無干時事”,“有子而寡,不得復嫁。”前兩條:不得瞧不起夫家,不得干預政事。後一條,如果丈夫死了,留有兒子,就必須守寡,不得再嫁,在唐朝當時就顯得苛刻。之前,唐代公主找情人,改嫁兩三個丈夫的,大有人在。

有一次,鄭顥的弟弟生病了,皇帝派使臣去探病。使臣回來彙報,皇帝問:“公主有沒有去探過病?”使臣說:“沒有。”皇帝又問:“那公主在哪裡?”使臣答:“在慈恩寺看戲。”

李忱大怒,說:“朕有時怪士大夫家不願娶公主為妻,至今才知其情。”於是命人把公主叫來,當面斥責道:“小郎有病,你為何不去看視,反倒去看戲?成何體統!”公主一看父皇發怒,嚇得連忙請罪,表示洗心革面,不再敢犯。

儘管宣宗皇帝嚴格要求萬壽公主恪守婦道,萬壽公主也力求做得好一些,但鄭顥的心中還是難以割捨盧姑娘,強摘的瓜不甜,拉郎配的婚姻終歸不是很幸福,鄭顥想到這些就特別恨白敏中,這一恨就是許多年,經常在老岳父皇上面前說白敏中的壞話。

白敏中本是宰相,後來因為黨禍之爭被外放。他離開京城前,面見皇上,吞吞吐吐地說:“皇上啊,有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中狀元后當駙馬?那基本是後來人的想像

皇上說:“愛卿但說無妨。”

白敏中說:“當初我好心做了個媒人,將鄭顥配與萬壽公主,但是他對這樁婚姻一直不高興,隔三差五就向陛下您說我的壞話。之前我還在京城,他不能把我怎樣;現在我要去外省,看來我離死期不遠了。現在不得不把我的擔心說與皇上知道。”

皇上說:“原來是為這個。我給你看一樣東西。”

中狀元后當駙馬?那基本是後來人的想像

皇帝讓人抬出個小木箱子來,箱子被鎖得嚴嚴地。打開一看,裡面全都是鄭顥罵白敏中的奏摺。原封不動地放在裡面。白敏中十分詫異:這是何意?

皇上說:“這個箱子你可以帶走。我早就知道你們的恩怨是怎麼回事了,我若是相信他,怎麼會任用你到現在?”

(本文圖片為網絡資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