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那不是愛,那是性侵

文:若荷清寒(ID:ruoheqinghan)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不知道是不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盔甲。每當脆弱時,就會情不自禁的縮進那個安全的殼裡,靜靜的舔舐著傷口,防禦著傷害。

有些人因為一次受傷,就會變得薄情寡義,風流不羈;也有人因此而真誠惻怛,慈悲憫人。

但童年的傷害,總會伴隨人的一生。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說,我們終其一生都在彌補童年的缺憾。

童年留下的心理暗疾,就像一顆樹苗上的傷痕,會隨著樹的長高長大而慢慢擴展,變成一生的隱痛。

而這些傷痕,大多來自父母老師,他們不一定有惡意,他們只是被生活的重壓擠得滿心焦躁,一些言語,一個眼神輕易地飛出,讓柔弱的小心靈獨自承受。

01.

看過這麼一部“恐怖電影”——《信箋故事》。

女主角詹妮弗出生在兄弟姐妹眾多的家庭。孩子又多,工作又忙,她常常被父母忽視。

有一次,小夥伴約她去集市,她興高采烈的向父母申請。母親不明事理的拒絕,她楚楚可憐的嘟著嘴唇,拜託了,他明天就要飛走了。

然而,父母毫不理睬,甚至還要求她出席一場他們認為十分重要的宴席。

詹妮弗委屈極了,蜷縮著身子,咬緊牙齒默默哭泣。


姑娘,那不是愛,那是性侵


那畫面看得人也是哀傷悲痛。

對於孩子而言,最痛苦的事莫過於像空氣般沒有存在感,想要的一丁點關注,還不被重視。

在這個燈火流麗的都市裡,明明存在著北極星,卻始終沒有人看得到,也不被任何人需要。

這種落寞孤獨的心情,可想而知。


姑娘,那不是愛,那是性侵


人就像變色龍,很容易適應環境。

當你對現狀不滿時,總會找到一個情感出口。當你覺得周圍酷寒交迫,一絲暖意也會讓你刻骨銘心。

《奇葩說》有這麼一個對話:

柏邦妮問,“心裡很苦的人,要多少甜才能填滿啊?”

馬東說:“心裡有很多苦的人,只需要一絲甜就能填滿”。

那一絲甜,就是你今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庫存。

詹妮弗嚐到的甜來自於,跑步教練和馬術教練。他們滿足了她的所有期待,給了她從未有過的關注和愛護,讓她感受到了缺失已久的“愛”。

那時她才13歲,被愛的糖衣炮彈重重包裹著,被誘導玩各種sex遊戲,然而,詹妮弗從不覺得自己是個受害者。


姑娘,那不是愛,那是性侵


相反,她只是覺得自己愛上了一個比自己大很多的男人。

02.

童年缺少愛的人,總是要撞上很多次南牆,才能遇見幸福。

幸運的人,撞上幾次遇見一個不錯的良人,還能迷途知返。不幸的人,終生沉淪於愛恨情愁,一生都得不到解脫。

詹妮弗是幸運的,她遇見了待她不錯的戀人,還有一個深愛她的媽媽。現實生活中,阿嬌也是幸運的,她有一群愛她的粉絲,最後也能如願結婚。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裡,大概松子就是那個最不幸的人。

幼時得不到父親的重視,她只能通過扮鬼臉討好父親的歡心。


姑娘,那不是愛,那是性侵


想要得到那一絲甜,就無限卑微的取悅別人。

靠著別人施捨的一點點愛,苟且狼狽的活著。

她一而再再而三的遭到拋棄,屢次遇人不淑。後來,乾脆自暴自棄當上浴室女郎。

在某一次和戀人揪扯中,錯殺了男友,開始逃亡的生涯。

她一生都渴望被愛,被珍視,卻從未得到過足夠的愛和關注,當捨棄自尊後去尋找愛,最後卻陷入死循環中,不得善終。

有人說,松子的一生像當年紅極一時的日本女優飯島愛,同樣是一輩子都渴望愛,卑微地討好著別人,殘忍的遭到被利用,最後下場淪落得很悲慘。

是啊,那些因為年幼愛的匱乏,後來只要有人給,她們便輕易的許了自己的一生,把自己的一生都活活搭進去了。

某個網友坦率的說,因為父母無私的愛她。她沒有匱乏感,所以也不會隨便接納,才能在感情面前愛的大方得體。更不用因為他人的一點感動,而使自己卑微到塵埃。

03.

心理學家弗洛姆這麼區分健康的愛:

不成熟的、幼稚的愛是,“我愛你,因為我需要你”;

而成熟的愛是,“我需要你,因為我愛你。

很多人喜歡把如痴如醉的強烈程度當作是強烈愛情的證據。越是飛蛾撲火,越是驚天動地,越是死去活來,越能表明愛得轟烈。

然而,健康的愛都是溢出來的水。只有把自己愛滿了,才有可能去愛別人。

自身匱乏的人,就像身上長了膿包,和別人摩擦撕扯下越爛越深。


姑娘,那不是愛,那是性侵


當我們緣於匱乏、缺陷、寂寞,去喜歡一個人,那麼一定會遭遇更多的創傷。

愛是兩個人格獨立的人之間的相互吸引。

紀伯倫說,愛,不佔有也不被佔有,因為愛在愛中得到滿足。

成熟的人都知道,這個世界上並不會是一件事,一個人,就可以徹底救你於渾濁庸常生活流中的稻草。

你只能成為你自己的救贖。

04.

人終其一生,都在尋找幸福,尋找生命的“重心”。

幸福無非就是希望別人能夠重視自己,能夠欣賞自己,能夠愛自己。

如果所有人都“看不見”你,那你的存在還有意義嗎?

人的根本恐懼也在於“輕”這個字,“輕”的意義很廣,比如被人輕視和漠視,被人嘲笑和否定,被人愚弄和諷刺。

《生命不可承受之輕》大概也是這樣,一段生命之輕,威脅了生命之重,惶茫恐懼往靈魂裡滲透,生命也就變得飄散,失去了重量。

然而,你要相信你可以。

那些心靈深處的空洞,那些精神上的膿瘡,需要你一遍遍自我更新,一次次自救,只有渡己後變成更完整的人,才能找到生命的重心。

若荷清寒:分享思想價值,解答心理疑惑,是你的閨蜜益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