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回調20%,強二線城市的“杭州時刻”已至

一線城市北上深沒啥爭議,廣州有點尷尬。強二線公認的有杭州、南京、成都、武漢幾個地方。

根據鏈家數據,剛剛過去的11月:

成都二手房均價1.35萬,高點是6月的1.68萬,已經連跌5個月,回調20%;

杭州二手房均價2.9萬,高點是6月的3.5萬,已經連跌5個月,回調20%;

武漢二手房均價1.8萬,高點是5月的2.1萬,已經連跌6個月,回調15%。

南京二手房均價2.9萬,高點是8月的3.2萬,已經連跌3個月,回調10%;

廣州鏈家無相關數據,但根據報道二手房回調不少於15%。昨天廣州土拍,長居嶺CPPQ-A-3地塊樓面價1.25萬,兩年前隔壁地塊的樓面價是2.6萬,腰斬。當然價格相差那麼多肯定有些其他因素,但麵粉價格下降是不爭的事實。

以上數據用人肉核實了一下。

杭州房價我比較熟悉。以我去年底賣出去的那套房子來說,賣價2.5萬左右,6月左右最高價大概在3萬出頭,目前大約又回到了2.5萬左右。所以杭州數據可信。

有個朋友從成都搬家去武漢,上半年剛賣了成都的房子,政治武漢滿大街看房。他認為兩地數據可信。

南京和廣州的小夥伴可以在留言裡補充一下,看這兩個地方的走勢是否可信。

這些強二線城市高點回調都在15-20%之間,其中部分城市11月的回調力度很大,呈現出一個加速下跌的趨勢。上個武漢的圖,大家感受下。


房價回調20%,強二線城市的“杭州時刻”已至


......

股民都知道,20%在資本市場是個關鍵數字,高點回調20%意味著牛轉熊,低點上升20%意味著熊轉牛。

當然這指的是版塊,而不是個股。個股上上下下多一點還是比較正常。

以前夜報裡說過,我朝每個城市房價算一個股票的話,房地產一共四個版塊。

一線城市大藍籌版塊;強二線大白馬版塊;普通二線創業板;其他城市垃圾板。

那麼大概可以說,目前強二線城市版塊正在牛熊轉換的臨界點上。從供需兩方面來看,價格還會進一步走低。以杭州為例,12月就有50個新盤入市,供給遠遠大於需求。

其他城市也差不多,16-17年天價賣出去的那批土地都要入市了。目前是個開發商就缺現金,平盤或者略虧都必須要賣,捂盤是不可能的。

這裡面唯一的變數就是政策面,看政府是不是會出手救市。但目前看來政府最多就是把過於嚴苛的措施放鬆一點,全面轉向暫時不可能。

疊加每年12月-2月本來就是交易淡季,強二線城市房價至少還會下探3個月,要到明年3-4月才能看看是否能有反彈的機會。

YY一下,這樣正好回調25-30%,讓高點入市的接盤俠們虧掉首付。

......

基本上,政府理想的房價回調幅度大概就是30%左右,讓房價泡沫擠而不破

,後面慢慢等著居民收入提升來追趕房價。

雖然我從今年開始唱空房產,但也反對一下子來個腰斬什麼的,我們目前的經濟絕對承受不了這種打擊。

這種一邊房價陰跌,一邊居民收入上漲,最終實現房價軟著陸的模式,就叫做“杭州時刻”。

房價回調20%,強二線城市的“杭州時刻”已至


2010年到2015年,杭州房價整體震盪下行的階段。而這段時間內全國房價普遍上漲,甚至很多地方大漲。放上北京和上海的走勢圖進行對比。

房價回調20%,強二線城市的“杭州時刻”已至


房價回調20%,強二線城市的“杭州時刻”已至


“杭州時刻”的出現有三個原因。

第一,前面漲的太高。

第二,經歷了一輪急劇的城市擴張,為支持擴張賣出了大量土地,導致樓盤庫存過大,需要長期消化。

第三,經濟發展停滯,溫州、台州等地金融去槓桿,產生了大量壞賬,購買力不足。

對比一下就不難發現,目前所有的強二線城市都具備這三條特徵。所以未來3-5年的陰跌應該是可以預期的。

至於陰跌後能不能像杭州的2016-2017那樣來個2.5倍,那麼看看當時杭州發生了什麼吧。

1、阿里巴巴為首的互聯網經濟成型。

2、一大波如海康威視、吉利這樣的現代製造業崛起。

3、G20和亞運概念。

概括起來就是,2016年的杭州轉型升級了,從傳統制造和貿易轉型到了互聯網和現代製造業。高收入者從一年10萬變成了一年幾十萬,從而形成對房價的支撐。

所以如果杭州、廣州房價要重回升勢,就要變成深圳。

成都、武漢要重回升勢,就要變成杭州。

舍此,無他路...


房價回調20%,強二線城市的“杭州時刻”已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