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45歲做了皇帝,卻被指篡位奪權皇位來的不合法

  雍正皇帝胤禛是清朝的第五任繼承人,年號取”雍正”是雍親王皇位來得正的意思。他45歲登基,在位時間只有13年,時間短到讓很多外國人以為雍正這個年號不是清朝的。一生勤政為民,革除積弊,為康乾盛世做出了舉足輕重的貢獻。然而他卻也是位話題人物,常常上熱門。單是繼位這件事,到現在還是個具有爭議的話題。

他45歲做了皇帝,卻被指篡位奪權皇位來的不合法

​  有人認為他是改了老爹遺詔篡位的。加之他自己也說,並沒有親眼看到遺詔,也沒有聽到老爹口諭,是舅舅隆科多告訴他的。要知道,繼位遺詔在所有古代王朝中都是大事,怎麼會當事人自己不知道呢?

  非常流行的一種說法是,雍正篡改遺詔,把“傳位十四子”改為“傳位於四子”,看似非常合乎情理。但是古代的“於”字可不是這樣寫的呀,那都是繁體字,寫作“於”,這樣一來想把“十”改為“於”是不可能的,況且遺詔是用滿文和漢文兩種文字書寫,就算漢文被篡改了,滿文也是無法改動的。

他45歲做了皇帝,卻被指篡位奪權皇位來的不合法

  康熙時期,皇子爭奪皇位的鬥爭非常激烈,這一點在各種宮鬥劇也常有體現,中其中最具戰鬥力的包括三個集團,太子黨、皇八子黨和皇四子黨。

  太子允礽的生母孝誠仁皇后非常得寵,子憑母貴,允礽2歲就被立為太子。後來卻因為心急繼位,惹得老爹大怒,被兩立兩廢,最終失去了繼位機會。真是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不過又說回來,這位允礽做了三十幾年的太子,還沒登上皇位,擱誰誰不急啊。

他45歲做了皇帝,卻被指篡位奪權皇位來的不合法

  皇八子允禩有著八賢王的美譽,才能出眾,17歲就被封為貝勒,本來是非常有希望繼位的,但是因為一件事葬送了他的前程。有一次他爹召集大臣,投票選舉太子,結果他全票通過,本是好事,卻幫了他倒忙,康熙因此認為他勾結大臣,結黨拉派,盛怒之下把他關押了。

他45歲做了皇帝,卻被指篡位奪權皇位來的不合法

  而我們的雍親王胤禛呢?可以說非常聰明瞭,在爭儲的道路上他選擇做一個工於心計的閒人。早年的康熙並不待見這個兒子,說他輕率,常常遭到訓誡,但後來卻慢慢贏得了老爹的喜愛。

  他對外從來都是一副我無所謂的態度,聲稱無意於皇位,但卻暗中不動聲色的密謀。每天參禪講佛,從不顯露自己的才能,但同時又不讓老爹覺得他不是無能之輩;做人八面玲瓏,待兄弟寬厚,沒有人察覺他的威脅性,甚至給人一種可靠的感覺,讓兄弟們認為或許會成為日後自己登基的助力;悄悄建立自己的班子成員,在各個重要職位中安插自己的人手;最重要的是表現出對老爹的孝順和忠誠,一向按照老爹的意思行事,從不忤逆。相比那些早就覬覦皇位,憤力爭奪的人,當然更受老爹的青睞。

他45歲做了皇帝,卻被指篡位奪權皇位來的不合法

  同時他還充分利用了老爹對孫子的喜愛,就是弘曆,我們的乾隆皇帝。康熙非常寵愛這個孫子,12歲就帶著身邊親自培養,寵愛到與大臣討論國家大事都特批小孫子在旁邊聽著。據說乾隆是爺爺欽點的皇帝人選,兒子是皇帝人選了,爹肯定也是啊。

他45歲做了皇帝,卻被指篡位奪權皇位來的不合法

  這樣說來雍正的繼位也是順理成章。但是因為從任何記錄中都找不到任何康熙立儲的記載和相關記錄,甚至史書也被篡改嚴重,所以雍正繼位的問題一直備受爭議,到現在也依舊是個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