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門鎖這塊蛋糕並不好吃


智能門鎖這塊蛋糕並不好吃


在2016年年底的時候,就有行業人士在鼓吹2017年將是智能鎖行業的爆發元年。2017年過去了,行業確實爆發了,智能鎖企業的數量從三四百家一下子爆發到了1000多家,市場產銷量突破了800萬套;

到2017年年底的時候,又有人在行業裡喊話,2018年智能鎖行業將比2017年增長超過50%,產銷量將突破1600萬套。從全國鎖具信息中心的數據來看,2018年上半年的產銷量就已完成了2017年的全年產銷量,達到了830萬套。從數字上來看,2018年的智能鎖行業的增長確實有望突破50%。

而2018年又要接近年底了,許多行業人士的話鋒卻一下子轉了180度的大彎,說行業有多火,行業有多熱的人變得少了。對於許多智能鎖人來說,更多的是焦慮,且關於行業洗牌的聲音已開始在行業裡漫延。

從期待、鼓吹行業火熱到焦慮行業洗牌的到來,智能鎖人的觀念為何出現瞭如此大的轉變?2018年,智能鎖行業究竟發生了哪些事情,竟如此讓智能鎖人焦慮?

安全事件頻發,行業備受打擊

2017年9月,央視一則關於“專業黑客模擬攻擊智能門鎖、電子攝像頭等智能家居產品”的新聞不僅引起了用戶的擔憂,也引起了不少行業人士的關注。引起消費者的關注與擔憂,說明他們對智能鎖的關注度和接受度較往年有所增加,但安全問題同樣也成了阻礙消費者購買智能鎖的重要因素。

黑客攻擊的事件消停沒多久,2018年1月橘子皮事件又在行業裡鬧得沸沸揚揚,雖然網傳視頻多為破解智能手機,但也引起了不少用戶擔憂假指紋、複製指紋對智能鎖安全性的影響。

時間再往後推倒今年5月的永康門博會。在這場門與鎖的行業盛會上,一個女人拿著一個被稱為特斯拉的“黑盒子”連破了好幾把智能鎖。破解智能鎖的視頻經媒體、朋友圈的發酵,在業內掀起了一場強烈的地震,不少企業紛紛從淘寶上買來了特斯拉線圈拍視頻,並通過各種渠道自證清白。即便如此,也難以抵擋用戶對智能鎖安全性的擔憂。

也正因特斯拉事件,許多經銷商感受到,自6月份以後銷量較以往有了較大的下滑,這也進一步影響到了一些企業的銷量。特斯拉事件還未平息,又有傳言說,25瓦超大功率的對講機也能破解智能鎖。

近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組織開展了智能門鎖質量安全風險監測,發現智能門鎖產品在遠程開鎖和人臉識別方面風險較高,在感應卡識別開鎖方面隱患較多,另外在密碼邏輯安全、抗電磁干擾、指紋識別等方面程度不同地也存在隱患……

可以說,今年智能鎖的安全事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不僅影響了用戶對智能鎖的購買,也沉重打擊了智能鎖廠家、經銷商、代理商的積極性。

智能鎖安全事件頻發,引起了市場及用戶的普遍關注,這對企業來說,解決安全性的問題是一場馬拉松式的長久戰,需要對鎖具軟硬件做不斷地升級,不斷地去面對和應對各種攻擊及破解手段。其實,這樣的安全事件在短期內可能會影響到整個行業的銷量,但從長遠來看,這些安全事件早晚都會發生,早發生早解決或許更利於行業的長遠發展,從另一個層面上來說,這些事件促進了行業的成熟。

巨頭紛紛跨界,這塊蛋糕並不好吃

智能鎖安全事件的發生對行業來說有好也有壞,其實無需過度擔憂,用心做好產品,各種漏洞不斷修補,對行業來說是一件好事。但2018年讓智能鎖人焦慮的不止安全事件的頻發,還有各大跨界巨頭的湧入。在2018年之前,海爾、美的、榮事達、創維、TCL、海信等家電巨頭,大華、博世、海康威視等安防巨頭,中興、三星等手機巨頭,以及正泰、四季沐歌等其他行業巨頭早已進軍智能鎖市場。

只是進入2018年之後,各行業巨頭進軍智能鎖行業的步伐速度進一步加快了。先是6月京東自有品牌京造推出了智能鎖;再是8月聯想發佈了智能鎖新品R1;9月蘇寧一口氣發佈了三款智能鎖,360聯合歐瑞博發佈了智能鎖K1。

進入10月之後,各大巨頭推出智能鎖的速度進一步加快,因為大家都指望在“雙十一”大撈一把。先是網傳阿里與智能鎖行業大佬凱迪仕聯手發佈一款智能鎖戰略新品,作為其在智能鎖行業的首次試水;後是網易在網易嚴選悄悄上線首款智能鎖——網易智造曜石智能門鎖;10月25日,小米公司生態鏈產品總監李明在其個人微博(@大李同學)上透露,小米米家品牌首款智能鎖即將面世;10月26日,華為宣佈進軍智能鎖行業,並推出相關產品;10月29日,360聯合曼申推出青春版M1……

可以說,2018年智能鎖行業依舊硝煙滾滾。這些巨頭對傳統智能鎖企業最大的威脅是品牌,這些跨界企業多為大眾所熟知的品牌,本身就自帶很多流量;當然這些大企業有的是錢,可以花費大量資金投入到推廣;此外,他們有渠道,可以利用原有的渠道迅速鋪貨,同時還可以與傳統的智能鎖企業搶渠道、搶經銷商、搶代理商。

但他們也有自己的弱點,那就是不夠專業、不懂產品,大多選擇OEM。同時,他們也不懂得在智能鎖行業如何做好服務。

雖然市場非常大,但是目前智能鎖行業已處於僧多粥少的局面,本來就已吃不飽,如今這些巨頭再來搶食,更讓大多數的傳統智能鎖企業飢腸轆轆。

智能鎖賣出白菜價還能玩多久

其實,比安全事件和各大巨頭強勢的進軍更可怕的是價格戰的到來。在今年5月的永康門博會上,有的廠家已經把智能鎖價格壓到了199元,更讓人難以想象的是如此低的價格,指紋、密碼、卡片、鑰匙等開啟方式一應俱全;甚至有的企業還提供299元的APP版智能鎖。

有經銷商逛完永康門博會後總結了兩點:一是抄襲、模仿之風盛行到80%以上的智能鎖除了logo之外,幾乎很難分清出是自哪個企業的產品;二是賣199、299的智能鎖品質沒保障,沒有利潤,真不如回家賣白薯。

雖然只是調侃,但卻反映出了智能鎖行業目前所面臨的嚴重的同質化和價格戰。價格戰在中國雖然早已是司空見慣的事情,但令人想不到的是,智能鎖行業才剛剛起步,價格就已被賣出了白菜價。

永康門博會之後,價格戰並未結束。更令人難以想象的是,就連360這樣的互聯網巨頭也推出了千元以內的智能鎖,最低價竟達到了699元;網易智造曜石智能門鎖“雙十一”預售價也僅為1099元;按小米5%利潤率的定價邏輯,極有可能也是一把千元智能鎖。

價格戰提前打響,打擊的是那些專心致志,一心想做好智能鎖的企業。對於他們來說,售價降低了也就意味著利潤也跟著減少了,沒有了利潤哪有錢去做好產品研發、品質提升和售後服務,所以合理的價格才有利於行業的健康發展。

結語

2018,對於許多智能鎖人來說,是在這個智能鎖行業的春天裡突然吹來了一股寒冷的冬風,讓人感到了些許涼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