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垮女人的從來不是家務,而是……

前一陣子有一個特別火的帖子,一位女士結婚10年,還有一個八歲的孩子,因為老公四天不洗碗,提出了離婚。


壓垮女人的從來不是家務,而是……


壓垮女人的從來不是家務,而是……


壓垮女人的從來不是家務,而是……



看到這個故事,許多人指責妻子,你老公沒出軌,沒家暴,能掙錢,不就是洗個碗嗎,婚姻本就沒有完美,湊合過就行了,至於這麼矯情嗎?

還有人勸她,溝溝坎坎都過來了,還有什麼過不去的,孩子都這麼大了。

但是,沒有人站在妻子的角度為她考慮,已婚媽媽的辛苦多少人肯體諒呢?

丈夫缺位,婆婆越位

在傳統家教中,許多男孩子從小就被定位為“賺錢養家”的,父母這樣教他,也這樣養他,不需要會做飯洗衣,不需要哄帶孩子,不需要知道家裡大大小小的事情,只需要,好好讀書,好好做自己的事業。

於是,結婚後,一切靠爸媽和妻子。

家務妻子來做,孩子妻子來帶,妻子顧不過來,爸媽就會來幫忙,妻子有怨言嫌棄丈夫不夠顧家的時候,婆婆會說:我都來幫你了,你怎麼還能再怨我的兒子?

成家的意義對於他和他的原生家庭來說,更多的在於傳宗接代,事業有一個穩定的後盾。


壓垮女人的從來不是家務,而是……



而文中的女主人公正是現代女性的一個縮影。這個案例也是現代婚姻和傳統思想的碰撞。

婆婆再怎麼相幫,也不能代替丈夫。最終生活的是妻子和丈夫啊。

除了身體上的忙碌和疲憊,妻子更需要丈夫的理解和支持。畢竟,這是由兩個人共同組建的家庭,需要每個人都用心去付出去經營,去花心思維護,愛需要維護,幸福只能兩個人去創造。

有誰能忍受一味付出,而絲毫沒有回應和回報呢?女主人公單方面付出10年最終無法忍受,喪偶式婚姻走到盡頭。

不溝通,不體諒


知乎上有一個話題,“你什麼時候感覺必須要離婚了?

下面的回答很多都是這樣的:

我和老公一起帶孩子出去吃飯,寶寶只有2歲,吃飯很慢。我先餓著肚子給寶寶餵飯,看寶寶差不多吃飽了,我才開始吃飯。老公只顧著自己吃,吃完就開始玩手機。更過分的是我剛吃完兩口,他就衝著我嚷嚷:“你怎麼還沒吃完?整天磨磨嘰嘰的!”我要這樣的老公有何用?回來之後我就直接提離婚了。@胡忽忽在床上哄孩子睡覺,他在客廳看電視。寶寶說,“媽媽,我要喝奶!”奶粉瓶就在客廳茶几上,所以就喊他衝個奶粉。結果人家回答,“她喊你衝奶粉,又沒喊我。”……這樣的事兒一件一件、一天一天,積少成多就下決心離婚了。 @氷氷氷


很多的時候,妻子就是在這種不理解不支持的日積月累中爆發。


壓垮女人的從來不是家務,而是……



很多人說,女人結婚後就變了,變得不再溫柔可愛,不再那麼貼心。事實上,還不是因為男人沒變啊。

從熱戀的兩個人到進入家庭,絕不僅僅是一張結婚證,要意識到兩個人的關係已經發生了質的變化,組成了一個小小的社會單位,兩個人息息相關,生活要磨合,未來要規劃,要一起面對雙方各自的大家庭,要作為一個整體來面對兩個人的社會生活。

柴米油鹽,颳風下雨,丈夫需要妻子的支持,妻子也需要丈夫的理解。沒有一個人,可以堅持扛下生活瑣碎而一直毫無怨言,也沒有人有義務扛下一切從不會崩潰。

妻子在職場上遇到了委屈,她訴苦不是在抱怨,是想要尋求紓解和幫助,希望丈夫能夠旁觀和她一起尋出解決方法,而不是一句:“就你那工作,不幹也罷。”

孩子哭鬧不聽話,她大發脾氣,是希望丈夫和她一起面對教育小孩的問題,而不是一句:“你吼他有什麼用啊,脾氣怎麼變得那麼大。”

在婆婆那裡受了委屈,她生悶氣,是希望丈夫能夠理解自己的立場,從中調解,而不是一句:“那是我媽。”


壓垮女人的從來不是家務,而是……



很多時候,妻子需要的不是擋風遮雨,而是相互扶持和理解。

妻子已經走向社會,而丈夫也應迴歸家庭。沒有天然的分工,只有互相的配合。家是兩個人的,你是嚴父,我可以做慈母,你擅長規劃和把握方向,我可以做執行和細節調整。你喜歡做飯,我可以洗碗,你擅長收納,我可以聽從指揮。

生活總是兩個人齊心協力才能過得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