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罪》:人最容易被迷惑的,也最难以放过的,就是自己

余罪,还是原罪?人最容易被迷惑的,也最难以放过的,就是自己。原罪(sin)的概念,是由教父圣奥古斯丁(St Agustine)从创世纪及罗马书5:12-20勾勒出来,再经不同神学家发展及阐释,原罪在圣经的意义是指人离开了神的教导,于是人一方面自我神化(自大),另一方面自我沉沦(堕落)。基督教用原罪的概念解释人性,并解释人为何有犯罪/堕落/作恶的倾向及源头。在电影《原罪》中,导演迈克尔·克里斯托弗就力图用影片和故事来说明爱情有时候是危险,甚至包含足以致命的力量,用以提醒世人注意虚假爱情后的阴谋以及歌颂真爱,并将一种情欲迷魂汤宣泄于影片之中。

《余罪》:人最容易被迷惑的,也最难以放过的,就是自己

东方世界很少讲原罪,但去掉“原罪”的枷锁,未必就一身轻。一个人在一生的成长中,多多少少、轻重不一,都会有一些“过错”,就可以视为“余罪” 。这些过错或许仍旧被他人记忆,被痛恨和唾弃;或许已经被他人忘却、抛在脑后,就像从未发生,但唯独自身仍处在深深的自责中。这些过错(余罪),按照社会评判标准,严重的可以被追究罪责,但也可能不会受到任何惩罚。

《余罪》:人最容易被迷惑的,也最难以放过的,就是自己

《余罪》:人最容易被迷惑的,也最难以放过的,就是自己

《余罪》:人最容易被迷惑的,也最难以放过的,就是自己

有骨也要有肉,说到底,不管是“余罪”,还是“原罪”,不管是荷尔蒙,还是柴米油盐,都将牵动着人物爱恨纠缠,跌宕起伏,制造出无穷的热闹。绿叶再绿也压不住红花,大胸姐再能来戏,“贱人余”再能耍贫,仍需要按照故事的逻辑推理,一层层展开。一部悬疑推理剧,要想有看点,必然要有好的故事、丰满的人物塑造、以及编剧和导演超强的讲故事的能力。难怪连张一山都说《余罪》火了,首先要感谢原作者写出了这么好的故事,也算是一句大实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