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左到右依次為新華網新加坡頻道總經理吳磊、中國銀行新加坡分行行長郭寧寧、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新加坡管理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鄧特抗和新加坡管理大學法學院教授高樹超
新華網新加坡頻道2月15日電(記者 陳麗婷 實習記者 白哲)由新華網舉辦的首場國際思客會近日於新加坡舉行。在主題為“中新建交25週年:2015中新經濟合作與機遇展望”的圓桌論壇上,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中國銀行新加坡分行行長郭寧寧、新加坡管理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鄧特抗、法學院教授高樹超就“一帶一路”、中國同東盟的外交關係及如何應對全球經濟金融格局等話題展開討論。
回顧2014年,鄧特抗以APEC會議為例,分析了中國在外交事務上的實力和願景。他認為,中國是區域大國,也是全球大國,要建立新的大國定位和戰略目標。他認為“一帶一路”的提出體現了中國對東盟外交政策的穩定性,在經濟發展的大框架下,有望實現互通共融。
鄭永年說,未來10-15年將會是中國同東盟國家外交政策相互調整適應期。在全球化大背景下,中國的發展也必然伴隨著大規模的資本流出,在這一過程中把中國的發展經驗傳遞給更多發展中國家,是中國的大國責任和新角色。在他看來,中國資本“走出去”是中國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需求,“一帶一路”戰略將成為走出去的重要形式。
郭寧寧從全球經濟金融格局入手分析了目前企業和金融機構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她表示,“一帶一路“戰略符合中國與全球經濟合作往來密切的態勢。在走出去過程中,全球金融格局分化多變,機遇和挑戰並存。企業和金融機構一方面需要有積極的心態,面對發展過程中風險加劇的問題。另一方面也要挖掘“藍海”機遇,海內外聯動,開放創新。
結合對新加坡政治、經濟、外交政策的經驗分析,高樹超認為,中國可以在中新合作的過程中,挖掘比較優勢,探尋經濟轉型的新模式。例如解決好資金流向和分配問題。他表示,未來兩國經濟合作將會轉向以消費需求為導向。
閱讀更多 新華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