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大戰美聯儲?神仙打架誰主沉浮?

2018年12月22日,據美國媒體披露,特朗普總統私下考慮炒掉美聯儲主席鮑威爾,雖然財政部長史蒂文·姆努欽緊急“闢謠”稱總統特朗普“從來沒有”尋求解除鮑威爾的職務。

但是特朗普和美聯儲之間火藥味十足已經是路人皆知,大戰一觸即發?

2018年12月19日,美聯儲宣佈了年內最後一次加息的決定,這是今年以來美聯儲第四次加息。

聽到美聯儲再加息的消息,特朗普很生氣,他認為這導致股市連續數月下跌,影響他的執政成績和連任前景。總統很生氣,後果很嚴重,他很重要的一個洩憤渠道就是上網絡,發推特。

12月17日,就在美聯儲議息會議召開前兩天,特朗普發了一條推特警告:“美聯儲再次考慮加息令人難以置信。”

還不解氣。第二天,特朗普又發了一條推特,提醒美聯儲“感受下市場,別隻看沒意義的數字。”


特朗普大戰美聯儲?神仙打架誰主沉浮?



不過,美聯儲沒把特朗普的推特喊話放在眼裡。

在新聞發佈會上,美聯儲主席鮑威爾這麼回應特朗普的推特:“誰發推都不會影響我們的工作,我們有自己的工作方式。”

特朗普發推之前確認過眼神嗎?老是這麼被打臉不疼嗎?

這不是特朗普與美聯儲第一次相愛相殺。特朗普“寶寶”表示不爽已經頗久了。


特朗普大戰美聯儲?神仙打架誰主沉浮?



從7月19日他接受媒體採訪表示“利率上升並不令人振奮”以來,特朗普至少懟了美聯儲14次,而且火力越來越猛。

讓我們逐一感受下他的火氣升級-——

10月10日特朗普在賓夕法尼亞州競選集會上說:“我認為美聯儲已經瘋了”;

10月23日,特朗普表示“後悔任命鮑威爾當美聯儲主席”;

12月11日,特朗普接受外媒採訪稱“我認為(美聯儲加息)是愚蠢的。”

辱罵和恐嚇有用嗎?美聯儲用9月26日和12月19日的兩次加息,讓特朗普硬生生地又被打了臉, 而且兩次!

美聯儲相當於美國的央行。央行的職能是發行貨幣,管理金融秩序,防止通貨膨脹,根據需要調節經濟,不過看來美聯儲沒把“宇宙總統”當回事。美聯儲為什麼敢這麼剛?到底誰在掌控美聯儲?是美國總統嗎?

美聯儲的全稱是美國聯邦儲備系統(FederalReserve System), 是美國的中央銀行,類似於中國的人民銀行。美聯儲的組織結構和世界上其他央行相比的確具有很獨一無二的特點。世界上其他中央銀行基本上都是政府機構的一部分。但是美聯儲從成立之初,就一分為二,一部分是位於首都華盛頓的聯邦儲備局,這個是政府機構;另一部分則是散佈在全美12個不同城市的聯邦儲備銀行,這個不屬於政府部門,而是非營利性機構。


特朗普大戰美聯儲?神仙打架誰主沉浮?


位於美國首都華盛頓的美聯儲大樓

美聯儲獨特的混合雙元結構 – 聯邦政府機構加非營利機構經常被人誤解,甚至成為被人攻擊的靶子。一方面,擔心政府權力過大,過於干預自由市場的人往往抨擊美聯儲是政府的代言人和印鈔機;另一方面, 擔心經濟被一小撮金融貴族掌控的人譴責美聯儲是私人機構,只為其背後的金融主子賣命。但實際上,美聯儲採用混合雙元結構的真正目的恰恰是為了實現分權制衡,避免美聯儲被小部分政治精英或者金融精英控制。

可以不誇張地說,美國是世界上最不信任政府的國家,沒有之一。美國民眾一直對聯邦政府權限過大充滿警惕性。分權制衡方案下設立的美聯儲正是出自這樣的初衷,旨在制定貨幣政策時能同時考慮政府和私營部門的聲音。

美國的貨幣政策由包括美聯儲主席在內的聯邦儲備局7名執行委員和12名地區儲備銀行的主席共同組成的美聯儲議息會議來制定。19人中通常12人有表決權。


特朗普大戰美聯儲?神仙打架誰主沉浮?



特朗普的苦惱就在這裡:聯邦儲備局7名執行委員理論上屬於政府僱員,需要總統提名、國會任命。但執行委員的任期是14年,主席雖然4年一任免,但即使不當主席了,只要本人願意,他還是執委。

這意味著啥?簡單說來,這就是說就算總統下臺了,只要執委願意,他還可以繼續行使貨幣政策制定權。這是什麼? 這是赤裸裸得碾壓呀,比總統任期還長能不牛嗎?

至於那12名地區聯儲主席,總統就更別想控制了。地區聯儲銀行主席由董事會提名,董事們多數是私人大公司的老闆,還有一些地方德高望重的人。因此地區聯儲基本代表地方和私營企業的利益。他們和總統想的還真不會一樣。

美聯儲有獨特的權力機制,錢不用國會撥,人不怕總統換,所以歷史上美國總統大都很尊重美聯儲的獨立性。

“宇宙總統”特朗普雖然粗魯、直率、有性情、敢出手,內閣裡想炒誰就炒誰,當年拍大熱電視真人秀一句“You are fired”那個氣勢如虹,但面對美聯儲他還真不能怎麼樣,心有餘而力不足啊,徒呼奈何!


特朗普大戰美聯儲?神仙打架誰主沉浮?



現在美聯儲議息會議有表決權的12人裡,5人由地區聯儲主席擔任,這5人特朗普控制不了;其餘7個有表決權的聯邦儲備局執委中,還有3個缺額。

特朗普只能找有鴿派傾向的人提名,但鴿派鷹派很難辨認,人的立場是隨著經濟週期改變的,而且還要過國會任命的關。


特朗普大戰美聯儲?神仙打架誰主沉浮?



還有一種可能就是換主席。這需要國會三分之二的票數,所以這條路基本上也就想想而已-——防止總統權力過大是美國政治傳統,真要動這麼大手術,恐怕會遭到兩黨多數議員聯合反對。特朗普不會傻到分不清可以得罪和不可以得罪。

最後一個大殺招是:美聯儲法案規定總統如有理由可開除其理事,而美聯儲主席也是理事,因此理論上總統是可以開掉美聯儲主席的,只是,歷史上,還從來沒有總統使用過。

尊重美聯儲獨立地位是美國長久以來的傳統,如果開除主席將對美聯儲的獨立地位造成空前挑戰。

特朗普如採取任何行動企圖逼走鮑威爾,對金融市場而言相當於海嘯災難,甚至在全球市場引起連鎖反應,這個鍋特朗普敢背嗎?

所以,面對美聯儲淡定地宣佈了今年的第四次加息,同時淡定地宣佈明年還要再加兩次,特朗普還真是一點招兒也沒有。

可以說,美聯儲主席打個噴嚏,全球的金融市場都會震動,更別說是美國市場了,所以在金融政策上,美聯儲主席權利比總統還大,總統還真不敢得罪。

所以,特朗普即使對美聯儲的貨幣政策再不滿意,基本上也就只能幽幽地發發推了。

歷史也曾峰迴路轉。 尼克松曾經撤換掉第三任美聯儲主席馬丁,以謹慎著稱的馬丁是美聯儲有史以來任職時間最長的主席,從1951——1970年,一口氣連任五屆美聯儲主席。總統 換了4個,他自巋然不倒。小馬丁本人畢業於耶魯大學。子承父業,在他年僅31歲時就當了紐約股票交易所所長,人稱“華爾街神童”。他當聯儲主席時期,美國經濟鼎盛,美國人民開始了好長一段時間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的幸福時光。

1960年,當時還是副總統的尼克松參加總統競選,時任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的波恩斯就提醒尼克松說“如果美聯儲提高利率,你勝出的可能性或許不大”。結果正如波恩斯所料,美聯儲一收緊貨幣政策,美國人民的好日子就此結束,從此一波水深火熱,尼克松不負眾望最終輸給了約翰•肯尼迪。這件事讓尼克松永遠記住了兩件事,第一,美聯儲影響力有如倚天屠龍,莫與爭鋒;第二,伯恩斯遠見卓識,堪惟所用。所以當尼克松終有一日登頂白宮後,他就要做一件事情,換掉馬丁,用上給自己拋媚眼的伯恩斯。


特朗普大戰美聯儲?神仙打架誰主沉浮?



“最邪惡”的美國總統 --- 尼克松

尼克松能成功用阿瑟·伯恩斯取代馬丁,其實很大程度上也是馬丁不想再幹了,而不是尼克松多厲害。當上總統後的尼克松時不時地叫喊要“踢美聯儲的屁股”,希望美聯儲用激進的貨幣政策和短暫的經濟繁榮為他的第二任總統任期鋪路。

威脅之下,伯恩斯也就半推半就、亦步亦趨地跟著尼克松走。結果尼克松倒在了水門事件下,而阿瑟·伯恩斯也在歷任美聯儲主席中留下了一個不好的名聲:“當代最政治化的”一位聯儲主席,過於聽命於華盛頓的政治需要。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不敢對總統說不的聯儲主席徒生白髮、白玉有瑕,堅定信念不忘初心的那些則成為了美國英雄,青史留名。從時間的長河一路看來,高瞻遠矚的美聯儲一眾掌舵人會如何選擇不言而喻。 如此設定下,美聯儲怎麼能不牛?特朗普與美聯儲一戰,勝算幾無。

老布什總統在連任選舉時敗於那句名言:“問題在於經濟,笨蛋!”

特朗普寶寶心裡苦啊,他肯定不想重蹈老布什的覆轍,但是如果沒有美聯儲的配合,市場繼續血雨腥風,老美怨聲載道,總統連任夢將如何實現?

指點迷津的大師何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