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除心理偏見,做出正確戰略選擇?|商業實踐問答


如何破除心理偏見,做出正確戰略選擇?|商業實踐問答


如何破除心理偏見,做出正確戰略選擇?|商業實踐問答

導語:“由於每個人存在的心理偏見,新產品必須擁有超越老產品十倍的性價比,才有可能順利代替原有產品。”12月8日,在第五期3.0戰略項目班的問答中,面對學員“如何應對行業飽和以及行業已存在的‘巨無霸’企業”提問時,致良知四合院老師如是說。

但凡已經被滿足的客戶需求都是淺層次的;傾聽客戶無聲的呼喚,才能發現未被滿足的深層次客戶需求,從而發現藍海,突破瓶頸。而這一切的根源,源自企業對客戶發乎真心的愛。

提問:一家太陽能光熱企業,從市場佔有率較高的農村走向城市。但城市市場由於環境、建築、空間、物業、房屋等諸多條件已經形成一定的行業飽合,再加上業內已有的“巨無霸”企業,這家企業應當如何突破瓶頸,在生存的同時實現發展?

回答:打個簡單的比方,如果有人讓我們把當下正在正常使用的筆,換成另外一支筆。基本上,我們第一個起心動念會是拒絕:筆用得挺好的,為什麼要更換呢?而且更換的筆好不好用,我們並不知道;再者,如果換的筆不好的話......等等之類的念頭,我們會生出很多。

在心理學研究中,這叫“心理偏見”。一樣東西一旦用熟,再讓我們換掉,我們會把已熟悉的產品的價值放大三倍。我們會說,這個東西很好,我不想換。

同理,假設今天我們是一個創新者,設計出一支全新的筆,我們自己會覺得太喜歡了,這是我們創造出來得。在心理上,我們會把它的價值放大三倍。

我們認為自己的新產品已經足夠好,但客戶就是頑固不化,不肯用新產品替換現有產品。我們和客戶之間的這種判斷差異之所以產生,就是因為當要求替換的時候,客戶把舊產品功能放大了三倍,而我們則把新產品功能從另外一個角度又放大了三倍。三倍乘三倍,就是九倍的差別。

所以,新產品必須有超越老產品十倍的性價比,才有可能順利代替原有產品,這是由於每個人都存在的心理偏見。

如何破除心理偏見,做出正確戰略選擇?|商業實踐問答

歷經過去十幾年的發展,我們的太陽能產品可能做得已經很好,所以在我們心中,它的價值會被放大三倍。即便這個行業已經在發生變化,已經在逐漸枯萎,我們仍然認為它存在很大價值的區域和空間。

這就是思維定式,這是過去的成功給我們的包袱,這才是我們真正需要突破的瓶頸。突破這一瓶頸,站在更高的格局,客觀審視今天的環境,我們可能會看到完全不同的景象。

例如對於城市而言,對太陽能市場的需求已經在顯著下降。但由於我們太愛自己的產品、產業,所以我們在心理上把它的價值放大了三倍。放大三倍的時候,就扭曲了市場,看到的已經不是真實的市場狀況。

所謂“心靜如水、良知清澈”,自然能“臨事不亂,應變無窮”,就是要我們去掉心中的偏見,清清爽爽面對現實。魯迅講“真的勇士,敢於面對慘淡的人生”,面對真實的現實時,真實的解決方案才會出現。

今天任何一家企業進入一個新市場,都要克服自己的心理偏見。準備進入新市場的時候,我們會把這個市場的潛力放大三倍,同時把自己的優勢也放大三倍,結果我們會帶著新的偏見來看待新市場。

今天,對老市場的偏見要去掉,對新市場的偏見也要去掉。清清爽爽面對真實的市場,知道哪些自己能做、哪些自己該做,才能做出艱難而正確的選擇。

自然而然、輕輕鬆鬆就能做出的選擇,一般來說都蘊含著極大風險。無數事實已經證明,進入已經被證明是很正確的市場領域,在其中盈利的機會微乎其微。

真正有價值的是在一片迷霧當中,破除自己的心理偏見,做出艱難而正確的選擇,艱難而正確的決定才能真正帶來競爭優勢。

當然,前提是擁有一顆純淨的心靈。心明則眼亮,才能看清這個行業的本質;心靈清靜,才能感知時代的脈搏,感知民眾內心的渴望,才能洞察客戶的心聲,傾聽客戶無聲的呼喚。

如何破除心理偏見,做出正確戰略選擇?|商業實踐問答

提問:餐飲行業如何真正鏈接員工與客戶,既實現員工的成長,同時也能深層次利益客戶心靈?

回答:海底撈是餐飲行業的典範,從海底撈創始人張勇曾經分享的兩個故事,我們可以感受一下,海底撈為什麼能做到今天這個程度。

張勇曾講述了影響他生命的兩件事。

一位是他老家的一個小朋友,跟他年齡一般大,但智力有些障礙,大家從小在一起玩兒。後來,張勇就外出工作了,小有成就之後,回到家中,問起母親那個孩子的狀況。然而母親說,這個孩子已經不在了。他很詫異,好好的,怎麼人就沒有了呢?

後來才知道,上世紀80年代,那個孩子的父親是第一批去到深圳打工的人,然而一去就再也沒有回來,只剩下母親帶著智力有問題的兒子,獨自生活。

當時,這位母親在一個國有企業大院兒的圍牆邊上開了一個小店,賣一些東西,能簡單地維持生活。後來,由於企業改制,圍牆要拆掉,小店也要被拆掉,也就是說,他們家失去了唯一的生活來源。

就在雜貨店要拆掉的時候,孩子母親給孩子買了兩包方便麵。後來聽鄰居講,那天,這孩子特別開心,蹦蹦跳跳的,到處跟別人講,要吃方便麵了。

就在第二天,人們發現,母子二人在山上,已經死去,旁邊有母親買的兩袋方便麵,還有兩袋老鼠藥。然而到最後一刻,母親都不捨得吃一口方便麵。

張勇每每想起這件事就特別感慨。他說,貧窮啊,貧窮是罪惡的源泉。

如何破除心理偏見,做出正確戰略選擇?|商業實踐問答

第二個故事,發生在北京。故事發生在大約20年前,一位年輕人在北京做保安,大概一個月只能掙一千多塊錢。但母親在河北老家得了癌症,作為唯一的兒子,他就想方設法賺錢給母親買藥。當然,僅僅做保安,錢遠遠不夠。所以兒子就晚上做夜班保安,白天賣西瓜,這樣就等於有了兩份收入。

在北京賣西瓜,難免要跟城管打交道。一次,城管到了這個兒子賣西瓜的地方,雙方之間就發生了爭執。可以想見,晚上做保安休息不好,還面臨著家裡如此大壓力,情緒就比較激動,在這次衝突中,保安失手殺死了城管。

談到這件事情,張勇又發出深深的感慨,“貧窮是罪惡的源泉”。

“農二代”從農村走到城市,打一份工,如此渴望改變自己的命運,當張勇真切體會到這份渴望的時候,他講了這樣一句話,對於這些來到城市打工的年輕人,應該善待他們,給他們一個改變命運的機會。

所以,當“雙手改變命運”六個字真正從張勇心底流淌出來的時候,真的是價值無量。

這六個字,很多人都知道,但是很難超越它。其實不是沒有辦法超越這六個字,是沒有辦法超越張勇這顆心。大家紛紛說,學海底撈學不到,究竟為什麼學不到?其實,並不是那些點點滴滴的做法學不到,考核制度、規章制度並不難學,難學的是創始人張勇那顆心。

心上的成就才是真正的成就!

如何破除心理偏見,做出正確戰略選擇?|商業實踐問答

提問:

對於3.0方案的實現路徑“突破瓶頸、發現藍海、直接抵達、良性循環”,有哪些細節是需要特別注意的地方?

回答:對於3.0方案,有幾點需要特別注意:

第一點,從士人—能人—君子—賢人—聖人,在追隨聖賢的路上,我們是逐步提升的。

老子言“利而不害,為而不爭”,我們可以用這樣的思想引導自己朝向聖賢。同時還要引導自己認識到,僅僅15天時間,生命的提升仍然是有限的,所以我們要下定決心永遠追隨聖賢,持續走在朝向光明的大道上。

第二點,員工、幹部、董事長站的層面不一樣,看到的內容確實不一樣;企業規模1個億、10個億、100個億,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樣。但這裡所謂的不一樣,是在“事”層面的不一樣,還不是心靈品質的差異。

有些人可能只是一個員工,但他可能有很高的心靈品質,只不過由於一些客觀因素的侷限,讓他沒有機會去施展而已。相信機緣一到,在某個特定的時間階段,他的事業可能會超過現在的董事長。所以,職位高低不能代表心靈品質的高低。

第三點,關於發現藍海,必須用心靈品質的高低來衡量能夠看到多少藍海。一個人心靈品質越高,所能看到的藍海就越大。特別需要指出,這裡的“高”是指心靈品質的高度,而非企業大小的高度。

今天,我們的生意也許還不盡如意,但我們卻有這樣一條垂直攀登的路徑,先將自己這顆心修煉出來。

第四點,關於A端、B端、C端,正確的順序是從C端到B端到A端,直接抵達C端(消費者),才能贏得B端(客戶),因而點燃A端(企業內部),如此的良性循環才真正有力量。

如何破除心理偏見,做出正確戰略選擇?|商業實踐問答

提問: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在沒有任何經濟來往時,很容易建立。但一旦涉及經濟回報、價值條件,信任就很難建立。致良知四合院作為一個公益機構,這幾年發展迅速,如果致良知四合院是一個商業機構,它的戰略3.0又將遵循怎樣的路徑?

回答:四合院傳播的是聖賢文化,聖賢文化是要以心印心,用生命喚醒生命。四合院也不是完全沒有商業因素,例如,我們舉辦學習會,收取一定費用,收取費用是為了付場地費以及支付在這裡工作的年輕人的工資,這本身也是遵循商業規則去運行的。

我們希望大家能夠堅信,為了各位的心靈成長,我們四合院的同仁們願意奉獻自己所感悟的所有一切。

今天,企業家在特定市場上提供特定的產品和服務,產品與服務承載著它本身的商業價值、承載著愛,我們當然可以名正言順地獲取利益。3.0戰略的目的就是要把企業做得更大、更強、更精、更久。唯有如此,才有更大的影響力、更大的話語權,將我們體悟到的聖賢文化呈現出來。

四合院事業的本質就決定了目前的運行方式是它最合適的方式;而作為一般意義上的企業,完全可以充分地踐行商業邏輯,遵照商業規矩,把企業做大,獲取更高的回報。只要發心正確,就像海底撈一樣,一個餐館也可以有如此深遠的影響,為社會做出如此巨大的貢獻。

如何破除心理偏見,做出正確戰略選擇?|商業實踐問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