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的家庭配置,才能成就一個馬斯克

I'm stepping through the door

我正一步步穿過艙門.

And I'm floating in a most peculiar way

以奇妙的方式漂浮著

And the stars look very different today.

今日的星塵看起來也如此不同

Am I sitting in a tin can

我待在船艙裡

Far above the world

遠在地球之上

Planet Earth is blue看著蔚藍的地球

怎樣的家庭配置,才能成就一個馬斯克

01

夢想飛往浩瀚宇宙

1969年,英國著名搖滾音樂家大衛•鮑威的發佈名曲《Space Oddity》(太空怪人),吟唱對神秘宇宙的嚮往。

怎樣的家庭配置,才能成就一個馬斯克

1979年,英國作家道格拉斯·亞當斯出版科幻小說《The Hitchhiker's Guide to the Galaxy》(銀河系漫遊指南),以其獨特的英式幽默成就“科幻聖經”。

怎樣的家庭配置,才能成就一個馬斯克

1985年,14歲的埃隆·馬斯克出現“生存危機”意識,嘗試在《銀河系漫遊指南》中探索生命的意義。

怎樣的家庭配置,才能成就一個馬斯克

2018年,46歲的埃隆·馬斯克旗下的公司SpaceX把世界最強大現役運載火箭“獵鷹重型”送上天,火箭艙內搭載的自家紅色特斯拉Roadster跑車播放著49年前那首《太空怪人》。

怎樣的家庭配置,才能成就一個馬斯克

從童年埋下夢想的種子,到如今衝出外太空,埃隆的那輛特拉斯跑車,成了太空探索的最新里程碑

埃隆說,直到我們逃出地球,侵入火星開闢殖民地,他才會滿足。

如此傳奇人物的成長軌跡,是否也如天體運動一樣,有公式可循呢?

怎樣的家庭配置,才能成就一個馬斯克

02

外祖父:帶孩子去荒野探險

1971年,埃隆出生在南非一個 “冒險家庭”。

父親埃羅·馬斯克是一名飛行員、海員和電氣工程師,在埃隆9歲那年和妻子梅伊·馬斯克離婚後,帶著他和弟弟妹妹環遊世界。

母親梅伊·馬斯克在婚前就是家喻戶曉的“南非小姐”,婚後繼續攻讀碩士,成立了自己的諮詢公司。離婚後,她為了埃隆的發展而移民加拿大,把三個孩子撫養成人。她不僅以營養師的身份在業內活躍,而且近年來又迴歸模特圈。

他的外祖父天生愛冒險,是第一位駕著私人飛機從南非飛到澳大利亞的美國人。他不僅自己常開飛機到各地旅行,還經常帶著孩子們去荒野探險。

怎樣的家庭配置,才能成就一個馬斯克

右二為埃隆,後面為祖父的飛機

埃隆在回憶自己的外祖父時這樣說:“他能在不使用任何電子設備,只依靠羅盤的情況下,駕駛一架小飛機從南非飛往澳大利亞,然後再從澳大利亞跟我外祖母一起飛回南非。他們在飛行途中,停下來補充燃料,但是有的地方只能找到柴油,有的地方只有汽油,於是他只好自己動手改造引擎。他還獲得過從開普敦到開羅公路賽車冠軍。他開的是一輛普通的旅行車,這可不簡單。”

除了飛上太空的埃隆,他的兄弟姐妹也都擁有非凡的人生經歷。妹妹托斯卡是一名電影製片人,弟弟金博爾則創辦過互聯網企業,近年將事業重心轉到綠色餐飲界,試圖改變美國的食物文化。

馬斯克家族的冒險和探索精神,就像宇宙星河裡的璀璨星光,指引著孩子們一步步勇敢向前探索。

03

媽媽:鼓勵孩子尋找熱愛的事物

埃隆從小不愛說話,總躲在家裡看書,常陷入沉思中,對周遭發生的一切沒反映。親戚朋友以為他是個聾啞人,醫生甚至為了增強聽力,還切掉了他的扁桃體。

怎樣的家庭配置,才能成就一個馬斯克

但媽媽梅伊卻知道自己的兒子聰明且早熟,她說:“兒子很棒,他不愛說話,是因為他一直在思考。”

天才少年似乎總是校園欺凌的對象。念小學時,埃隆是個獨行俠,對事實很執著,經常糾正同學的一些知識性錯誤。雖無惡意,但卻讓同學覺得他自大無禮,反而疏遠他,欺負他,甚至把他扔下樓梯。

媽媽安慰他說:“媽媽小時候在學校也總被人欺負,跟你有同樣的遭遇和感受。”

怎樣的家庭配置,才能成就一個馬斯克

她鼓勵埃隆閱讀不同領域的書籍,去尋找自己真正熱愛的事物。並告訴他要堅持自己所熱愛的事物,不論哪一領域,即使已經做到最好,仍然有失敗的可能,但選擇熱愛的,生命就不會被浪費。

在媽媽的鼓勵下,他非但沒有在意外界的干擾,反而變得越來越有野心和志向。他從那時候就堅信:人類應該探索拯救世界,足跡遍佈整個宇宙。

怎樣的家庭配置,才能成就一個馬斯克

04

爸爸:用科學驅散對黑暗的恐懼

埃隆小時候非常怕黑,不敢在黑暗中獨處,晚上房間裡必須開著燈。

6歲時的一個夜裡,家裡突然停電,房間裡一片漆黑,沒有蠟燭,也沒有手電。他在床上嚇得尖叫。

父親急忙跑進他的房間,坐在他的床邊對他說,黑暗只是因為缺少400—700納米的可見光,周圍的世界其實跟白天沒什麼不同。

那個夜裡,懵懂的埃隆明白了黑暗與光的科學原理。他覺得因為缺乏光子而感到害怕很傻,所以從此就再也不怕黑了。

對於一個對世界一無所知的孩子來說,這種充滿科學思維的啟蒙教育幫助了他對這個世界的正確認識,也造就了他對科學的不斷探索和追求

怎樣的家庭配置,才能成就一個馬斯克

後來,11歲的埃隆也是在父親的帶領下,第一次進入了互聯網的世界。

“當電腦剛出來時,埃隆說他想報班學習使用這些新電腦。我諮詢後瞭解到,這些課程邀請了英格蘭和全球各地的專家。他們告訴我不接收小孩。但是埃隆堅持要去,當時他只有11歲。”

父親以不菲的開支設法為他在講座上訂了一個座位,講座結束時,所有人都出來了,但沒看到埃隆。父親進大廳找他時,發現當時只有1米2的埃隆正和來自英格蘭的專家們高談闊論。

“那位教授說,這孩子需要一臺電腦進行上機操作。於是,我們就買了一臺電腦。他就利用這臺電腦自學,使用DOS系統進行編程。”

在11歲那年,埃隆便擁有了自己的第一臺計算機,並且還自學了編程;

12歲時,埃隆以500美元賣掉了自己編寫的一款太空遊戲Blastar,賺到了他的“第一桶金”。

在父親的支持下,小小年紀的埃隆從黑暗中勇敢走出,成為了互聯網的先行者。

怎樣的家庭配置,才能成就一個馬斯克

05

如何培養出下一個馬斯克?

“你長大以後想做什麼?”

“我想做個科學家!”

怎樣的家庭配置,才能成就一個馬斯克

每個孩子都是夢想家

然而在成長的過程中不忘初心,最終實現夢想的人,寥寥無幾。

埃隆在dream big的同時,還在父母的支持與鼓勵下,不停地閱讀、學習和創新,最終成為橫跨互聯網、再生能源、太空三大領域的超強鋼鐵俠。

雖然像埃隆這樣的天才可遇而不可求,但我們能從他的家庭故事中學到這些:

  • 像他的祖父一樣,為孩子的成長注入無限的冒險探索精神

  • 像他的媽媽一樣,鼓勵孩子發掘所愛,正視失敗,勇敢堅持

  • 像他的爸爸一樣,以科學理性的教育方法帶領孩子正確認識世界

著名社會學家本傑明·巴伯曾說:“我不會把這個世界上的人分為強者和弱者,或者成功者與失敗者。我把人分成好學的和不好學的。”

所以,是否能將孩子們培養成為馬斯克那樣成功的人並不重要。

最重要的是幫助他們成為他們自己,成為渴望學習和成長的夢想家

未來的浩瀚宇宙就在眼前,是時候去冒險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