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讓中國科技事業騰飛,是誰讓愛國情懷薪火相傳?

葉企孫:中國近代物理學奠基人之一,中國物理學界最早的組織者之一,23位“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中,有半數以上是他的學生,被譽為“大師的大師”。

是誰讓中國科技事業騰飛,是誰讓愛國情懷薪火相傳?

一、王淦昌:清華大學物理系第一屆學生,葉企孫大弟子。無私奉獻,以身許國,核彈先驅,後人楷模。

是誰讓中國科技事業騰飛,是誰讓愛國情懷薪火相傳?

二、趙九章:葉企孫送他出國留學時,考慮到國家的需要叫他改學氣象學,葉企孫學生。

是誰讓中國科技事業騰飛,是誰讓愛國情懷薪火相傳?

中國著名大氣科學家、地球物理學家、空間物理學家、東方紅1號衛星總設計師,中國人造衛星事業的倡導者和奠基人之一、中國現代地球物理科學的開拓者。

是誰讓中國科技事業騰飛,是誰讓愛國情懷薪火相傳?

曾建議開展我國的人造衛星研製和空間物理探索,並領導籌建了中科院衛星設計院,為我國的衛星研製立下大功。

趙九章是當之無愧的“中國衛星第一功臣”。

三、彭桓武,葉企孫學生,理論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兩彈一星元勳,中國氫彈之父。

是誰讓中國科技事業騰飛,是誰讓愛國情懷薪火相傳?

第四、錢三強:葉企孫學生。“兩彈一星”元勳、中國原子彈之父、中國原子能科學之父 。個人名言:科學沒有國界,科學家卻有祖國。

是誰讓中國科技事業騰飛,是誰讓愛國情懷薪火相傳?

五、王大珩:葉企孫學生。於1938年赴英國留學,攻讀應用光學專業。在談到他自己為什麼從物理學改學光學時,他曾這樣回憶道:“在設置留學生的專業和名額上,葉先生有深謀遠慮。在抗戰前中國的光學工業是零,而國防需要光學機械,為此他設置了應用光學這個名額。”

王大珩學成回國後,成為我國現代國防光學技術及光學工程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研製了中國第一堝光學玻璃、第一臺電子顯微鏡、第一臺激光器、高科技863計劃的主要倡導者、兩彈一星元勳。

是誰讓中國科技事業騰飛,是誰讓愛國情懷薪火相傳?

王大珩的愛國奉獻精神與恩師葉企孫一脈相承。

六、陳芳允:葉企孫學生,中國衛星測控技術的奠基人,兩彈一星功勳。

是誰讓中國科技事業騰飛,是誰讓愛國情懷薪火相傳?

此外還有錢偉長、鄧稼先等……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為了向自己敬愛的老師葉企孫學習,他的老學生和老同事185人於1992年5月捐贈了幾萬元,成立“葉企孫獎”基金,以獎勵品學兼優的學生。在首屆授獎儀式上,基金會名譽主任、清華物理系第七屆畢業生錢偉長深情地說:“葉先生一輩子大公無私,從不為個人考慮。他終身不娶,視學生如兒女,對所有青年的關係都非常親切。他不僅向學生傳授知識,而且以身作則,以實際行動影響了大批科學工作者,團結大家,協力做好工作……我們懷念他,他的朋友和學生們自願捐款設立這個獎。我們都不是有錢的人,這筆獎金的錢很菲薄,但是,它代表一種心意,是一種很高尚的精神力量,可以鼓勵青年學生奮發上進。我們要把葉先生那種偉大的人格、真正為國為民的品德繼承下來。”

唐朝大詩人韓愈說過:“事業功德,老而愈明,死而益光。”葉企孫先生雖然與世長辭了,但是,他的英名永遠流傳在全世界億萬炎黃子孫中間。葉企孫先生沒有子女,可是他為中國培養了千萬英才;葉企孫先生沒有遺產,可是他為民族樹立了永恆的典範。

文章圖片皆來源於網絡,愛國情懷,代代相傳、於己於公於後輩子孫、皆受益無窮,炎黃子孫、薪火相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