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LP的基本精神:12條前提假設(三)

8. 每一個人都選擇給自己最佳利益的行為

每一個人做任何事都是為了滿足自己內心的一 些需要。每一個人的行為,對他的潛意識來說,都 是當時環境裡最符合自己利益的做法。因此,每個 行為的背後,都必定有正面的動機。瞭解和接受其 正面動機,才容易引導一個人改變他的行為。動機 不會錯,只是行為不能達到效果(滿足背後正面動 機的效果)。接受一個人的動機,這個人便會覺得 我們接受他。動機往往是在潛意識的層面,不容易 被說出來。找出行為背後的動機,最容易的方法是問:“希望從該行為中得到的價值是什麼?”任何 行為在某些環境中都會有其效用。因此,沒有不對 的行為,只有在當時環境中沒有效果的行為。

9. 每個人都已經具備使自己成功快樂的資源

每一個人都有過成功快樂的經驗,也就是說已 擁有使自己成功快樂的能力。人類只用了大腦能力 的極少部分,提升大腦的運用效率,很多新的突破 便會出現。現在已有大量運用大腦能力的技巧發展 出來,人類比以前更容易提升大腦效率。每一個人 都可以憑改變思想去改變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因而 改變自己的人生。每天中遇到的事物,都可能有帶 給我們成功快樂的因素,取捨全由個人決定。所有 事情或經驗裡面,正面和負面的意義同時存在,究 竟是我們的絆腳石還是踏腳石,須由自己決定。成 功快樂的人所擁有的思想和行為能力,都是經過一 個過程而培養出來的。在開始的時候,他們與其他 人所具備的條件一樣,有能力替自己製造出困擾, 也有能力替自己消除困擾。情緒、壓力、困擾都不 是源自外界的事物,而是由自己內在的信念、價值 觀和規條產生出來的。不相信自己有能力或有可 能,是使自己得不到成功快樂的最大障礙。

10.在任何一個系統裡,最靈活的部分便是最 能影響大局的部分

靈活便是有一個以上的選擇,選擇便是能力。 因此最靈活的人便是最有能力的人。靈活來自減少 行使自己的一套信念、價值觀和規條,多憑觀察而 運用環境所提供的其他條件。靈活就是適應,就是 接受。靈活是使事情更快有效果的重要因素,因 此,也是人生成功快樂的重要因素。靈活也是自信 的表現,自信越不足,堅持某個模式的態度會越強 硬。允許有不同的意見和可能性,便是靈活。在一 個群體中,固執使人們緊張,靈活使人們放鬆。靈 活不代表放棄自己的立場,而是允許自己找出三贏 的可能性。在溝通中,明白不代表接受、接受不代 表投降(放棄立場)。“流水”是靈活學習的最好 老師。靈活是用自己的步伐去做出改變,而固執則 是在被逼的情況下做出改變。

11. 沒有挫敗,只有回應信息

“挫敗”只是指出過去的做法得不到期望的效 果,是給我們需要改變的信號。“挫敗”只是在事 情畫上句號時才能用上,欲想事情解決,即事情仍會繼續下去,這二字便不適用。“挫敗”是把焦點 放在過去的事情上,“怎樣改變做法”是把焦點放 在未來。挫敗是過去的經驗,而經驗是讓我們提升 的踏腳石,因為經驗是能力的基礎,而能力是自信 的基礎。每次“挫敗”,都只不過是學習過程裡修 正行動的其中一步。人生裡所有的學習,都是經由 不斷地修正而臻於完善。 想要成功,首先要相信有成功的可能。如果把 每次的“挫敗”帶來的教訓掌握了,也就轉化成了 學習的過程。自信不足的人,其潛意識裡總是在 找“不用幹下去”或者“我就是不成”的借 口,“挫敗”二字便很容易冒出來。不願意接受 有“挫敗”的可能,便沒有資格享有“成功”的機 會。

12. 動機和情緒總不會錯,只是行為沒有效果而已

動機在潛意識裡,總是正面的。潛意識從來都 不會有傷害自己的動機,只是誤會地以為某行為可 以滿足某些需要,而又不知有其他做法的可能。情 緒總是給我們一份推動力,讓我們在事情中有所學 習。學到了,情緒便會消失。沒有學到,同樣的事情還會再來。我們可以接受一個人的動機和情緒, 同時不接受他的行為。接受動機和情緒,便是接受 那個人。那個人也會感覺出你對他的接受,因而更 願意讓你去引導他做出改變。任何一次行為不等於 一個人。行為不能接受,是因為沒有效果;找出更 好的做法,把這當作兩人的共同目標,便能使兩人 有更好的溝通和關係。找出更好做法的方法之一是 追查動機背後的價值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