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資被爆縮水六成,貓眼娛樂流血上市只為一搏?

“貓眼娛樂在港交所上市聆訊完畢,目標籌資約4億美元(約31.2港元),較年初市場傳言的10億美元(約78億港元)大幅縮減了六成……”近日,阿思達克等港媒踢爆了貓眼娛樂融資縮水六成的消息,不少投資人和股民表示,基於貓眼此前無論是主營業務還是財務狀況的表現,融資縮水在意料之中。

融資被爆縮水六成,貓眼娛樂流血上市只為一搏?

​作為在線票務平臺兩大巨頭之一的貓眼,怎麼會如此狼狽呢?小編了解到,今年以來貓眼在電影方面的成績用慘淡來形容也不為過,無論是暑期檔還是國慶檔,幾部爆款電影的出品與發行都看不到貓眼的身影。

就拿剛剛過去的國慶檔來說,貓眼主控的《李茶的姑媽》可以說是典型的“播下龍種長出跳蚤”,該片憑藉開心麻花屢造爆款的廠牌,一度拿下了高達35.8%的排片。然而上映後,口碑迅速崩塌,該片上座率在9月30日當天便被《無雙》甩在了後面,隨後單日票房、排片率等核心數據相繼下行,截止國慶檔收官,僅拿下了5.17億的票房,遠遠不及預期。

貓眼原本想要憑藉該片實現業績的上揚,進而提高股民和投資機構對其主營業務的信心,然而結果卻不如人意,《李茶的姑媽》糟糕的口碑和票房表現讓即將上市的貓眼蒙上了一層陰霾。難怪業績慘淡走投無路的貓眼會故技重施,強蹭《無雙》熱度,謊稱其為“首席營銷平臺”,來奪得一些眼球和顏面了。在小編看來,這和暑期檔貓眼與票房冠軍《我不是藥神》強行發生關聯有“異曲同工”之妙,不少網友調侃道:“貓眼在事後諸葛蹭熱度上還真是有經驗”。

融資被爆縮水六成,貓眼娛樂流血上市只為一搏?

內容上沒有法寶制勝,宣發上也沒有工具的貓眼只能通過貼錢票補來提高市場佔有率。小編了解到,在以往,票房補貼造就的超低價格,是貓眼無往而不勝的宣發利器。2014年暑期檔,貓眼以《變形金剛4》打響票補大戰。2015年春節檔,《澳門風雲2》和《天降雄獅》分別獲得大眾點評、貓眼約3000萬、6000萬票補。2015年國慶檔,《港囧》獲得貓眼等多家聯合近1億元票補。2016年春節檔,《美人魚》獲得貓眼等多家聯合約5000萬票補……大規模的票補,帶來了過去幾年中國電影市場的虛假繁榮,也奠定了貓眼在互聯網宣發領域的江湖地位。

然而,燒錢大戰雖然提高了貓眼的市場佔有率,但是也使得貓眼陷入了長期的虧損之中,長期的虧損又給公司的現金流帶來了強大的壓力。小編從貓眼公佈的招股書中瞭解到,在貓眼目前26億的流動負債中,有24.7億元左右的應付款類項,而賬面現金、金融資產及應收款合計為12.6億元,已無力支付應付款項,貓眼似乎陷入了資金的惡性循環。

融資被爆縮水六成,貓眼娛樂流血上市只為一搏?

​主營業務業績慘淡,仍未實現盈利,資金鍊還面臨斷裂風險的貓眼,可以說是對資本極度渴望了,因而即使頭破血流也要上市,畢竟對於貓眼來說割到的“韭菜”都是賺到的,但是投資機構和股民的眼睛都是雪亮的,融資縮水六成或許只是貓眼上市噩夢的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