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答網友疑問,再議電視劇《啟航》得失

聽說央視要播《啟航》,我就一直關注,對這部電視劇也是寄予厚望。我期望這部戲能匹敵《人民的名義》這樣的好作品的。

當《啟航》開播後,我看完三集,心裡還是很失望的,覺得和我期望的作品差距過大。所以我才寫出了上一篇文章,對《啟航》進行了點評,直截了當闡明我的態度。

有些網友對我的文章有意見,通過留言和發私信,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有些是誤解,我覺得有必要再談一下我所理解的電視劇的優劣,順便解答一下大家的問題。

為什麼要用《人民的名義》來比較《啟航》

有網友說,兩部戲不能對比,因為不是同類型的電視劇。

我是這樣思考的,兩部電視劇都是主旋律類型的電視劇,不同的只是表象:一個揭示貪腐問題,一個揭示經濟轉型問題。但兩部戲都是通過矛盾凸顯,多線索交織,尋找根源,發現癥結,解決問題,達到社會和諧,來完成情節設計。並且兩部電視劇都是直接以行政機關為主背景進行情節推進。

因此兩部電視劇就具有可以比對的基礎。

為了避免文章理論太多而枯燥無味,我還是會拿《人民的名義》進行對比論證。

故事線索應高度融合,相互交織

解答網友疑問,再議電視劇《啟航》得失

一部好電視劇的劇情應該是:敘事主次分明,人物設計豐滿立體,故事邏輯自然有序,情節鏈條清晰,故事線索節奏感強。

《人民的名義》是多條線索並進敘事。一個是侯亮平在京州市查貪腐;一個是沙瑞金對漢東官場的治理整頓;一個是陳岩石對大風廠的人文關懷。樹立起三個優秀黨員的形象。

《人民的名義》編劇的敘事能力非常強,三條線索佈局合理,銜接緊密,相互交織,卻又沒有突兀感。

《啟航》有一明一暗兩條故事線索,一個是曾雁來空降渤海市,主持城市經濟升級轉型;一個是穿插在主線索之外的胡杰對邵海翁勢力的抗爭。

電視劇分開始、發展、高潮和結尾四個部分。長篇電視劇一般在5集以內就要在開始階段把整個電視劇的人物、事件、敘事風格展現出來。

《人民的名義》用了4集完成了故事從開始向發展階段的過渡,顯得劇情節奏明快,三條主線交叉綿密,懸念迭起。

而《啟航》胡杰的線索在我看完的9集電視劇來說,明顯偏弱,兩條線索脫節,與曾雁來的主線索融合度不高,即使剪掉胡杰這部分情節,也不會妨礙你看完這九集電視劇。所以這部電視劇兩條線索切換時突兀感很重,觀眾能清晰感覺到又開始講另一個故事了。

故事邏輯應合理自然

解答網友疑問,再議電視劇《啟航》得失

《啟航》中邵海翁應該是老奸巨猾,做事穩準狠的性格,但是劇情反映出的邵海翁讓我們感覺不到他的陰狠狡詐。邵海翁從政從商的資歷都很深,本來應該通過自己的頭腦,設計出高超的迷局和複雜的陷阱來達到自己目的。沒想到他經常採用的卻是下三濫的招數,甚至直接動拳頭解決問題,這樣的大反派的智商真讓人哭笑不得。

第七集,聽說礦場要關停,邵海翁一副胸有成竹的神情說:“政府唱文戲,我倒喜歡武戲,越打越熱鬧。”接下來鏡頭切換了幾次,他煽動鬧事的問題卻被輕而易舉解決了。讓我們差異,這是一個黑白通吃的大佬水平嗎?看看之前他鼓動網絡謠言、挑撥冉千帆與曾雁來矛盾,煽動村民找金海東父親,行賄萬靈等都屬於小兒科式的把戲。劇情賦予邵海翁角色定位,和他的具體表現,在邏輯上是講不通的。

田文君多年沒見曾雁來,就因為她的父親失口叫了“曾書記”,她馬上就能認定曾雁來是市委書記,而不是其他什麼職務的書記。田文君聽後只說了一句“你都當上書記了”,接著和之前的講話腔調一樣說話,沒有明顯的情緒和表情變化,這明顯不合常理。這場戲的情節設計的太粗糙,經不起推敲,彷彿就是為了給曾雁來指出水質汙染而強加進去的。

曾雁來有車不坐,非要騎著自行車到鋼廠,他曾在鋼廠當眾講過話,還談什麼微服私訪,不清楚他騎車在幾萬人的大廠轉悠,意義何在。難道就是為了表現他與眾不同的親民形象?一個他這樣級別的官員,平時的工作安排都很緊張,秘書一般都是以小時計算領導的日程,曾雁來怎麼那麼閒,還能給自己放半天假,在廠裡聊天喝酒吃飯探訪民情?

解答網友疑問,再議電視劇《啟航》得失

故事人物要立體飽滿

上一篇文章,我對啟航的人物設計有批評,這裡再闡述我對人物塑造的理解。

電視劇要想塑造出令人深刻的藝術形象,就必須讓人物有主導性格和多重的次要性格,主導性格和次要性格還要有對立,這樣的人物形象豐滿充實,層次感強,具有多樣性和複雜性的人物就會對觀眾產生吸引力。最典型的人物塑造就是《亮劍》中的李雲龍。

《人民名義》的主要人物也都具有這樣的特點,比如,祁同偉主導性格是對權利慾望的不擇手段,但他對陳陽的愛戀,對高小琴的坦誠,對自己出身的自卑,對高育良的迎合,對下屬的高傲,所產生的多方位次要性格,這個人物便具有了立體全面的註釋,讓觀眾很久之後也能記住這個角色。

即使是正面人物侯亮平,他的剛正不阿,嫉惡如仇是主導性格,但他也有耍酷、自黑、調皮、貪吃的次要性格表現,甚至還能出手打架。這就有別於普通的正面形象塑造,人物設計還是成功的。

解答網友疑問,再議電視劇《啟航》得失

《啟航》的人物設計就顯得太簡單,金海東表現出的是粗獷,他和曾雁來吵架,訓斥自己老婆,呵斥下屬,除了談工作,看不到他的次要性格。這個人物就像是二維漫畫,立體不起來。比較達康書記形象的塑造,達康書記也是工作上比較嚴厲,對事情雷厲風行,對下屬不留情面,對老婆也多次爭吵,但他對感情也能落淚,對趙東來的信任,對大路的愧疚,對孫連城的戲耍等,都讓這個人物變得飽滿可親。

曾雁來的人物設計也並不成功,編劇本來是想讓這個正面人物立體起來,但是都浮於表面,主導性格和次要性格形成不了反差,人物的複雜性就差了很多。

人物性格不是單一和凝固的, 而是呈現出一種流動狀態, 波瀾起伏, 互相關聯。《啟航》眾多人物的設計,都呈現平面化,有的甚至虛假做作,比如小飯館夫妻倆,田師傅父女,邵笑,萬靈,那位法務經理,胡杰,都令人非常遺憾的沒有形成眾星捧月的效果,反而為劇情減分不少。

什麼才是好演員

演員的任務就是塑造角色,如果一個演員讓我們覺得他只是在表演,顯然他不是一個好演員。

《啟航》的眾多演員中,果靖霖算是合格的一個演員了,但表情自然、情緒真摯的表演固然很好,那只是對演員的基本要求。真正考驗演技的是同樣的劇情下,如何做出合理又令人耳目一新的選擇。一個優秀的演員能夠挖掘這些選擇的合理性與可能性,並將之展現給觀眾,帶給觀眾出乎意料的表演。

張志堅飾演的高育良沉穩圓滑,言談舉止間把握人物狀態非常準確,看了文字劇本再看他的表演,就讓你感嘆,張志堅的表演已經比劇本的人物形象更加豐滿到位,甚至有讓人懷疑他就是高育良,他就是政法書記的錯覺。

解答網友疑問,再議電視劇《啟航》得失

一個演員具有張力的表演一般都伴隨強烈的戲劇衝突,所以一般有張力的表演都是對手戲。 但是表演尺度就需要演員憑個人能力去把控。《啟航》多次出現一二號人物的對手戲,曾雁來和金海東時不時爆發激烈爭執。我看到兩個人在雨中河邊爭論的一場戲,兩個人的表演都太過用力,太多的強烈形體動作,並不適合兩位渤海最高領導者的身份。而兩位同狀態的相互爭吵,降低了觀賞度,模糊了兩個人的性格。為什麼不能進行反差化表演,在激烈的肢體語言中,就不能出現向內收一些的表演,來詮釋人物和劇情的發展呢?

怎麼評價臺詞功力

我上一篇文章說《啟航》臺詞生硬,我所提到的臺詞分兩種形式:編劇寫臺詞的能力;演員說臺詞的能力。

上次我舉例說明編劇創作人物臺詞太過生硬,沒有考慮人物臺詞的適用環境。而編劇的思維一直是站在官的角度,自我設限了臺詞的延展性。所有配角的臺詞主要是為了曾雁來的改革設計,但是忽略了作為角色的個性展示。比如在《人民的名義》中,導演不惜大篇幅拍攝了祁同偉和高小琴的對話,展示出了二人的內心世界,對於豐富人物、反思他們是如何走向悲劇結局,進行了成功的鋪墊,讓電視劇增加了深度和力度,擁有了美學價值。

我們再談一下演員的臺詞功力。好演員一定聲形合一。臺詞本身就是表演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演員的聲音裡蘊含著太多的信息,故事背景,人物身份,情緒情感,故事走向等等。《人民的名義》中老戲骨們為我們展現出風格迥異的臺詞風格,張豐毅聲音“精緻的弱控制”,張志堅的穩健的語速,通透的氣息把握,吳剛的虛實結合,剛柔相濟,侯勇的進退無痕,張弛有度,都讓我為之傾倒。

《啟航》裡的臺詞表現最好的演員是甘雨,他最出色的就是氣息把握,把一個反派人物通過聲音勾勒的非常傳神。其他主要演員的臺詞能力就不敢恭維了,尤其是胡杰和幾個女演員拿腔作調,缺乏表現力。而小配角的臺詞表演簡直就是一場災難,成為最好的反面教材。

解答網友疑問,再議電視劇《啟航》得失

如果老戲骨學不了,那麼建議青年演員學一學於和偉。在《軍師聯盟》中,他飾演的老年曹操在群宴時,有一大段經典獨白,雄渾悲亢,氣勢恢宏。讓觀眾彷彿和他一起經歷了曹操的一生。這就是演員臺詞功力的最好詮釋。

說句客觀的話,《啟航》是一塊璞玉,內核還是不錯的,但沒有經過悉心雕琢,讓人覺得可惜。《啟航》也不是爛劇,如果不是拿它和最優秀的電視劇相比,這個電視劇還是能看的。只是拿精品比較的話,我只能說,還有不小的差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