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孔大典,令康熙皇帝都隆重對待,意義有多大

大家好,這裡是大嘴道歷史。

祭孔大典,令康熙皇帝都隆重對待,意義有多大

祭孔大典

9月28日,在山東曲阜孔廟進行的祭孔大典,參加祭孔的人數超過2萬人。同一天,在北京、浙江衢州、長沙、重慶、福州、柳州、貴陽、哈爾濱、烏魯木齊,以及臺灣等地的孔廟裡,祭孔典禮同時進行。祭孔人數十幾萬人。

也是在這一天,在韓國、日本、新加坡、越南,以及歐洲、美洲等國家的孔廟裡,祭孔典禮也在隆重舉行,祭孔人數無法計算。

據統計,中國以及世界各地的孔廟已經超過3000座,每年的孔子誕辰日,也就是9月28日,形式各樣的祭孔典禮,在世界各地的3000多座孔廟中同時舉行。這一天成為全世界追思孔子,祭奠先師的節日。

祭孔大典,令康熙皇帝都隆重對待,意義有多大

文宣王建廟

祭孔,始於孔子逝世的第二年,公元前478年。魯哀公下令在曲阜闕里,孔子的舊宅立廟,並且每年祭祀,這是祭孔的開始。

隨著孔子思想影響力的提升,祭孔的規模和級別不斷擴大。從春秋時代的諸侯祭,上升到漢代的國祭,最後發展到明清時代的國之大典。

2000多年間祭孔的儀式發生了什麼演變?皇帝祭孔又是怎樣的盛況呢?孔府裡的檔案為我們揭開了謎底。

康熙六年(1667年)。孔子66代嫡孫,衍聖公孔興燮因病去世,時年32歲。他的長子11歲的孔毓圻襲封衍聖公。

祭孔大典,令康熙皇帝都隆重對待,意義有多大

康熙

按照慣例,新襲封的衍聖公要先進京覲見皇上。孔毓圻在中南海的瀛臺拜見了13歲的康熙皇帝。《闕里志》記載,孔毓圻雖然小小年紀,但是禮度如成人,答對自如,非常稱康熙的心意,康熙很喜歡這個同齡的少年。

第二年,康熙到北京孔廟祭祀孔子點名要孔毓圻陪同祭祀。上朝完畢,康熙拉著孔毓圻,一起在御道上行走,讓文武百官豔羨不已。

康熙不僅喜歡孔毓圻,還喜歡儒家的經典著作。在他17歲那年,他下諭禮部,為他舉辦專門講習四書五經的經筵,開始了對儒家經典系統的研究。無論嚴寒酷暑,他都堅持經筵的學習,即使在三藩戰爭打得最激烈的時候,他仍然命令每日進講如常。

康熙深知在馬上得天下的滿洲貴族,不可能再在馬上治理天下。不鑽研傳統的儒家思想,就不能有效的治理以漢人為國基的天下。

祭孔大典,令康熙皇帝都隆重對待,意義有多大

北京孔廟

在眾多孔廟中,只有曲阜孔廟和北京孔廟是國廟。曲阜孔廟,由中央政府委派衍聖公來管理,並由國家出資維修。北京孔廟,也由朝廷命官來管理。祭祀人員是皇帝本人或政府主要官員。每年的仲春和仲秋上旬丁日,也就是農曆二月、八月上旬的丁日,皇帝率文武百官親臨北京孔廟,進行盛大的祭孔大典。同時全國各地的孔廟也都要舉行隆重的祭孔儀式。

為了表達對先師孔子的崇敬,歷代皇帝除了在京城祭拜孔子外,還要到孔子的誕生地曲阜孔廟祭祀孔子。

歷史上曾有11位皇帝到曲阜祭孔。康熙就是其中的一位。

祭孔大典,令康熙皇帝都隆重對待,意義有多大

康熙祭孔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11月17日,康熙皇帝巡幸江南歸來,帶著文武百官,浩浩蕩蕩的到達曲阜,進行了全國矚目的祭孔大典。

11月17日,康熙鑾駕浩浩蕩蕩到達曲阜。衍聖公孔毓圻,率領孔、顏、曾、孟、仲五氏後裔,以及曲阜官紳到縣界接駕。康熙把行宮帳篷紮在曲阜城南,在行宮坐定以後,太常寺官員向皇帝彙報:“擬定的祭孔儀式將沿用明代的兩跪六叩頭,不用樂舞。”

康熙皇帝不允許,說:“尊祀先師,應該行三跪九叩大禮,必須有樂舞!”三跪九叩禮是清朝時期最高的禮儀。

祭孔大典,令康熙皇帝都隆重對待,意義有多大

康熙祭孔

11月18日清晨5時,康熙穿龍袍補服,乘輿到孔廟,到奎文閣下輦。在東宿齋稍事休息,即在贊引官、對引官的引導下,步入大成門,由甬道中走向大成殿。

清朝統一全國以後,第一次最引人矚目的祭孔大禮,正式開始了。

在大成殿外陪祭的官員、衍聖公孔毓圻及孔、顏、曾、孟、仲五氏後裔,早已按照各自的位置站立恭候,禮生、樂舞生也都面向大成殿各就各位。康熙進入大成殿,在贊引官的引領下,在拜褥前站立。

據孔尚任編寫的《闕里志》記載,對於此次康熙到曲阜孔廟祭孔的禮儀程序,清廷的九卿、詹事、科道、太常寺官員,曾進行過多次會議討論,最後決定,按照曲阜孔廟的釋奠大禮致祭。

祭孔大典,令康熙皇帝都隆重對待,意義有多大

祭品

曲阜孔廟的釋奠大禮,分為迎神、初獻、亞獻、終獻、撤撰、送神六道儀序。祭品是太牢,即牛、豬、羊三牲,以及裝盛在登、鉶、簠、簋、籩、豆中的羹、飯糧、菜、魚、肉等27種。

祭孔樂章真正形成於隋代,當時的太常寺官員,依據漢族傳統鼓樂,創制了一個龐大的宮廷雅樂系列,其中就包括了祭祀先師孔子的樂章。祭孔樂章的歌詞部分,繼承了周代以來傳統雅頌歌詩的表現形式。每個樂章,由五對四言詩詞組成,歌頌孔子的豐功偉績,抒發緬懷追思之情。

祭孔大典,令康熙皇帝都隆重對待,意義有多大

奏樂

在隋代祭孔樂章的基礎上,後來歷代都有改進,到明代制定了一套全國通用的孔廟樂章,定名為大成樂章。

樂用金、石、絲、竹、匏、革、土、木八音樂器。奠定了迎神、初獻、亞獻、終獻、撤撰、送神等儀序,及六章六週的基本音樂架構格式。

康熙曲阜孔廟祭祀所用的是明代晚期的祭孔樂章。這套祭孔樂章與現在的祭孔樂章,在音樂和歌詞方面已有很大的不同。

祭孔大典,令康熙皇帝都隆重對待,意義有多大

孔子像

當天,康熙移駕兗州,轟動一時的康熙曲阜祭孔圓滿結束。

感謝觀看,這裡是大嘴道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