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需要儀式感,用旅行赴一場狂歡!

旅行需要儀式感,用旅行赴一場狂歡!

生活需要儀式感,旅行更需要儀式感,特色節日是一個國家文化的“靈魂”部分,深入瞭解一個國家的最好方式,就是赴一場狂歡盛宴。

旅行需要儀式感,用旅行赴一場狂歡!

小鹿鹿給大家推薦一些國家的特殊節日

看看您有沒有動心?

印度 | 胡裡節

印度胡裡節,灑紅節,色彩節,是印度人和印度教徒的重要節日。作為印度的三大節慶之一,該節日是在每年二月底至三月初的月圓之日前後舉行。

旅行需要儀式感,用旅行赴一場狂歡!

胡裡節是印度最古老的節日之一。關於胡裡節的來歷,民間有幾種不同的說法。一種說法認為,印度人把春天當作愛慾之神的伴侶,每到春季,愛神降臨,人們都要外出踏青,異性之間萌發愛慕之情,便以開玩笑的方式相互接近。第二種說法是,春天營造了色彩絢麗、奼紫嫣紅的繽紛世界,正是來年穀物長勢旺盛的預兆,胡裡節孕育著豐收和希望。

旅行需要儀式感,用旅行赴一場狂歡!

街道上歡騰的人是彩色的,印度人也可以暫時放下種姓制度,每一個人都大聲歡笑,高呼“happy Holi”!

旅行需要儀式感,用旅行赴一場狂歡!

旅行需要儀式感,用旅行赴一場狂歡!

胡裡節源於印度的著名史詩《摩訶婆羅多》。傳說,從前有一位國王暴虐無道,狂妄自大,連天神也不放在眼裡。一天,暴君對國民宣佈,不準人們再提天神的名字,舉國上下只能崇拜他一個人,否則就嚴加懲處。

旅行需要儀式感,用旅行赴一場狂歡!

暴君的妹妹名叫胡裡,曾得神靈保佑不怕火燒,因此,暴君就讓胡裡抱住王子跳進熊熊燃燒的火中,企圖燒死王子。孰料,王子毫髮未損,胡裡卻葬身火海。當王子走出火堆時,人們向王子灑七色彩粉,表達對善良的讚頌和對邪惡的憎恨。每年人們都將柴草堆成一堆,象徵助紂為虐的胡裡,將其焚燒。據說,在此期間,人們可以大聲說髒話,甚至罵人,表示對壞人的唾棄。

旅行需要儀式感,用旅行赴一場狂歡!

旅行需要儀式感,用旅行赴一場狂歡!

意大利 | 桔子大戰

意大利伊夫雷亞鎮每年二月份都要舉辦一場“桔子大戰”,用桔子互相投擲,以模仿中世紀意大利仇家之間的角鬥。

旅行需要儀式感,用旅行赴一場狂歡!

但該節日的具體淵源還不清楚,因為該小鎮所處的意大利阿爾卑斯山脈並不生長桔子。

旅行需要儀式感,用旅行赴一場狂歡!

“橘子大戰”的參加者分為三組,分別是“戰士”“敵人”和觀眾。“戰士”們穿著中世紀的平民服飾、“敵人”則戴著頭盔,穿著加厚的中世紀武裝,觀眾一般戴著紅頭巾,以免遭誤傷。

旅行需要儀式感,用旅行赴一場狂歡!

日本 | 裸體節

二月份到日本遇見成群裸男可別尖叫,這都因為日本的一個節日 — 日本“會陽節”又叫“裸體節”、“裸祭”,在每年2月的第三個星期,是日本三個最古老的節日之一,開始於江戶時代末期,節日當天絕對是人山人海的盛況。

旅行需要儀式感,用旅行赴一場狂歡!

參加者都是男性,他們只系日本傳統的兜襠布,幾近全裸。而在這人群中有一名男子是全裸,人們相信,誰能摸到他,就會獲得幸福。於是在這個節日,就出現了一群肉乎乎的人擠在一起互摸的場景...

旅行需要儀式感,用旅行赴一場狂歡!

還有一個重要的儀式是,由寺院拋下兩塊杉木製成的寶木,男性信徒自由爭搶,得到寶木的家庭一年內會順順當當、豐衣足食。

旅行需要儀式感,用旅行赴一場狂歡!

外裸體節小小的兜襠布打開後居然有10米長,按照傳統方法先在腰部橫繞幾圈,然後在兩股間豎繞一道,兜襠布拉得特別緊,多數被系的人都疼得嗷嗷叫,據說,兜襠布沾了水還會緊縮,讓穿的人簡直如同上刑一般,所謂痛並快樂著?

旅行需要儀式感,用旅行赴一場狂歡!

巴西 | 狂歡節

巴西狂歡節被稱為世界上最大的狂歡節,有“地球上最偉大的表演”之稱。每年二月的中旬或下旬舉行三天。它對女性化的狂熱程度舉世無雙,每年吸引國內外遊客數百萬人。在巴西各地的狂歡節中,尤以里約熱內盧狂歡節為世界上最著名、最令人神往的盛會。

旅行需要儀式感,用旅行赴一場狂歡!

每年二月的中旬或下旬(一般在復活節的前47天),這裡將會舉行世界上最偉大的盛會——狂歡節。可以說,它就是巴西的代名詞。

旅行需要儀式感,用旅行赴一場狂歡!

相傳巴西的里約熱內盧狂歡節始於19世紀中葉。最初,狂歡節的規模不大,僅限於貴族舉行的一些室內化妝舞會,人們戴上從巴黎購買的面具,盡情地歡樂。

旅行需要儀式感,用旅行赴一場狂歡!

1852年,葡萄牙人阿澤維多指揮的樂隊走上了街頭。隨著節奏明快的樂曲,不管是黑人還是白人,也不管是窮人還是富人,男女老少都跳起來了,整個城市歡騰起來了。

旅行需要儀式感,用旅行赴一場狂歡!

阿澤維多的這一行動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成為里約熱內盧狂歡節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標誌著狂歡節成了大眾的節日。里約熱內盧狂歡節最早並沒有固定的場所,全市各主要大街上都是桑巴舞表演的舞臺。

旅行需要儀式感,用旅行赴一場狂歡!

法國 | 檸檬節

法國檸檬節於每年二月在法國小鎮芒頓(Menton)舉行,芒頓因盛產檸檬而得名。

旅行需要儀式感,用旅行赴一場狂歡!

為了慶祝檸檬的豐收,富有幽默感和想象力的芒頓人用萬千只新鮮檸檬和柑橘非常有技巧地紮成一座座巨大而絕妙的雕塑,有動物、有器皿、有城堡、有教堂,每年一個主題,年年都是新面孔。

旅行需要儀式感,用旅行赴一場狂歡!

芒頓檸檬節每年均吸引五十萬人來參加,在城內的比奧夫公園,公園內放滿了由檸檬和橙所做成的造型。

旅行需要儀式感,用旅行赴一場狂歡!

旅行需要儀式感,用旅行赴一場狂歡!

檸檬狂歡節的重頭戲是檸檬花車巡遊,街道兩旁擠滿群眾,巨型的花車夾雜巡遊隊伍,有些鼓打樂器,有些大跳桑巴舞,非常熱鬧。

旅行需要儀式感,用旅行赴一場狂歡!

旅行需要儀式感,用旅行赴一場狂歡!

挪威 | 滑雪節

挪威人喜歡滑雪。每年3月的第一個星期六,挪威人都要歡度他們特有的“奧斯陸滑雪節”。這是挪威全國僅次於國慶節的第二個盛大節日。

旅行需要儀式感,用旅行赴一場狂歡!

世界聞名的國際跳臺滑雪比賽正是在這一天,在奧斯陸的霍爾門考倫山上舉行。國際跳臺滑雪比賽是世界滑雪愛好者的重大節日。霍門科倫滑雪跳臺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是一個國家級文物和主要旅遊景點之一。

旅行需要儀式感,用旅行赴一場狂歡!

使在擁有40萬人口的首都奧斯陸,滑雪道也總是近在咫尺。挪威的山區也有滑雪道。在那裡,滑雪的樂趣可以享受到5月份。

旅行需要儀式感,用旅行赴一場狂歡!

愛爾蘭 | 聖帕特里克節

聖帕特里克節(St. Patrick's Day)在每年的3月17日,是為了紀念愛爾蘭的聖帕特里克(又譯為聖博德)主教的節日。

旅行需要儀式感,用旅行赴一場狂歡!

這一節日起源於愛爾蘭,如今已成為愛爾蘭的國慶節。隨著愛爾蘭後裔遍佈世界各地,現在,聖帕特里克節已經逐漸在一些英語國家和地區成為節日。美國於1737年3月17日開始慶祝,在馬薩諸塞州的波士頓。

旅行需要儀式感,用旅行赴一場狂歡!

因為穿戴綠色的服飾是這個節日的習俗,在這個節日裡大家會互贈綠色或三葉草相關的禮物。

旅行需要儀式感,用旅行赴一場狂歡!

放眼皆綠就是聖帕特里克節的特色,除了綠衣服綠帽子還有綠鬍子……喝著酒唱著歌的愛爾蘭人民載歌載舞,走上街頭,歡慶節日。

旅行需要儀式感,用旅行赴一場狂歡!

泰國 | 潑水節

一年一度的泰國潑水節已於4月13日盛大開幕,在曼谷的考山路、是隆路、水門、暹羅廣場等地聚集了大量的泰國民眾和各國遊客,大家盡情享受著瘋狂的“泰國新年”。

旅行需要儀式感,用旅行赴一場狂歡!

其中是隆路最為熱鬧,整個街頭全被遊客“攻陷”了,現場的氣氛非常火爆。

旅行需要儀式感,用旅行赴一場狂歡!

氣溫高達35攝氏度的曼谷,來參與一場這樣全身溼透的“新年派對”,會讓人從心而出的清涼舒暢。

旅行需要儀式感,用旅行赴一場狂歡!

在潑水節活動中,誰被潑或被射的水越多,就代表他越受歡迎,同時也象徵著新的一年會迎來更多的好運。

旅行需要儀式感,用旅行赴一場狂歡!

尼維斯 | 狂歡節

說到威尼斯,我腦海第一浮現的就是莎士比亞的【威尼斯商人】,但是在2月初到3月初之間到來的四旬齋的前一天,威尼斯有那麼一群人早已開啟狂歡模式。

旅行需要儀式感,用旅行赴一場狂歡!

威尼斯狂歡節最大的特點是它的面具,因此也被稱威尼斯面具節。

旅行需要儀式感,用旅行赴一場狂歡!

其次是它的華麗服飾。

旅行需要儀式感,用旅行赴一場狂歡!

西班牙 | 瓦倫西亞法雅節

西班牙瓦倫西亞法雅節,告別了漫長的冬季,等待我們的便是一年一度的西班牙瓦倫西亞法雅節。按照西班牙傳統,3月19日是聖何塞日,何塞是聖母瑪麗亞的丈夫,也是耶穌在人間的父親。何塞是木匠,因此他也就成為木工的保護神。最早的時候,每年3月19日,人們把木匠們幹完活留下的刨花、紙板等堆成堆,點火燒掉,以示對聖何塞的紀念。

旅行需要儀式感,用旅行赴一場狂歡!

後來這些傳統發展成大型的節日狂歡,人們會用硬紙板等材料建造不同題材的造型,當地語言稱之為法雅。而法雅造型往往是諷刺時政或是漫畫式,當然也不乏大型的嚴肅主題。

旅行需要儀式感,用旅行赴一場狂歡!

節日慶典中還會選出最漂亮的成年法雅小姐和兒童法雅小姐,大家公認最美麗的姑娘會當選。法雅小姐也是節日的一大亮點,她們是法雅節的代言人,也是法雅節文化和精神的傳播者。

旅行需要儀式感,用旅行赴一場狂歡!

西班牙 | 聖周

聖周(La Semana Santa)這稱得上是西班牙一年中最大的節日,因為裝束獵奇,在網上也很有名。基督徒會抬著聖像遊街,儀式傳統而繁瑣,隊伍前面的懺悔者要戴尖帽子。

旅行需要儀式感,用旅行赴一場狂歡!

然是宗教節日,但是也是全民出動盛裝打扮,當地居民男士一律穿著深色西裝結領帶,女士統統穿黑裙束黑紗髮髻

旅行需要儀式感,用旅行赴一場狂歡!

從復活節前那個週日開始,直到復活節的七天時間,一般是3月中下旬,持續一週,全國都有活動,塞維利亞尤其隆重。葡萄牙也有聖周。

旅行需要儀式感,用旅行赴一場狂歡!

荷蘭 | 女王節

4月30日的荷蘭女王節(Koninginnedag)對荷蘭人來說是相當重要的節慶,紅白藍相間的荷蘭國旗、代表皇室的橙色旗幟、遊行的隊伍與熱鬧的音樂會,充斥著大大小小的街道。人來人往的居民、觀光客都穿著一身的橙色,以符合節慶的意義。

旅行需要儀式感,用旅行赴一場狂歡!

每年的這一天最特別的是每個荷蘭人都可以在自家門口、熱鬧的市區等任何地方,不受任何稅務限制地擺起跳蚤市場的攤子,出售各式各樣的私人寶物。

旅行需要儀式感,用旅行赴一場狂歡!

跳蚤市場的活動尤其以阿姆斯特丹最為瘋狂,一般跳蚤市場從9點鐘開始,而許多人前一天晚上就到街上佔位子擺攤位。

旅行需要儀式感,用旅行赴一場狂歡!

進阿姆斯特丹就市區,你會發現沿著Rozengracht運河與萊登廣場(Leidseplein)狂歡的人們沿街跳舞、唱歌,阿姆斯特丹市成了派對的場地。

旅行需要儀式感,用旅行赴一場狂歡!

除了街上外,阿姆斯特丹的運河上也很熱鬧,密密麻麻的船隻擠得運河水洩不通,有的在船上做起跳蚤市場,有的則是開起舞會,而有的則只是三五好友聚在一起喝酒唱歌,狂歡一番。

旅行需要儀式感,用旅行赴一場狂歡!

俄羅斯 | 紅帆節

紅帆節——中學畢業生的節日,每年在聖彼得堡舉辦,一般舉辦於夏至白晝前最後一個週六(具體時間為6月18-6月25)。

旅行需要儀式感,用旅行赴一場狂歡!

臨近夏至“白夜”時分,聖彼得堡都會舉行浪漫唯美的紅帆節。紅帆節是聖彼得堡獨一無二的節日,也是慶祝聖彼得堡中學生畢業的節日。

旅行需要儀式感,用旅行赴一場狂歡!

帆節這天,會有很多俄羅斯學校畢業生和遊客參加慶祝活動。所有活動都在涅瓦河及沿岸區域舉行。如果你對紅帆節感興趣的話,記得一定要提前訂機票酒店……

旅行需要儀式感,用旅行赴一場狂歡!

彼得堡紅帆節的歷史已經很長久了,它開始於60年代。畢業生們有個傳統,畢業後互相拉著手在涅瓦河沿岸散步。在這裡他們欣賞著美景,回望過去,展望未來。

旅行需要儀式感,用旅行赴一場狂歡!

尼泊爾 | 加德滿都因陀羅節

因陀羅節是在每年公曆9月(尼歷五月初八)舉行的盛大節日。在印度教裡,因陀羅被視為雷電之神;在佛教裡,因陀羅又是護法之神。

旅行需要儀式感,用旅行赴一場狂歡!

日裡,一般首先會舉行豎立因陀羅旗杆(經過密宗儀式並修飾過的一棵樹幹)的儀式,活女神庫瑪麗(“活女神”庫瑪麗,也叫“處女神”,是女神在地面的代言人,代表純潔、神聖和權力)將乘坐華貴的彩車出巡,人們會戴上傳統的尼泊爾面具載歌載舞。

旅行需要儀式感,用旅行赴一場狂歡!

烈的節日一般持續八天,在第八天夜晚會舉行放倒因陀羅旗杆的宗教儀式,眾人將因陀羅旗杆抬到河邊焚成灰燼,因陀羅節也同時宣告結束。

旅行需要儀式感,用旅行赴一場狂歡!

德國 | 慕尼黑啤酒節

慕尼黑啤酒節又叫Oktoberfest,德語就是“十月節”的意思。啤酒節起源於19世紀,原本是1810年為路德維希王子和薩克森國的希爾斯公主的婚禮舉行的慶祝活動。

旅行需要儀式感,用旅行赴一場狂歡!

後來隨時間的發展和節日規模的壯大,現在啤酒節已經成為了慕尼黑及德國人民甚至是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的狂歡活動了。

旅行需要儀式感,用旅行赴一場狂歡!

如今的啤酒節不僅規模壯大了,節日時間更是從最早的兩天慶祝延長到從9月中下旬直至10月德國國慶前後的約2周時間,並且每年此時,慕尼黑都要接待將近600萬的各地遊客,是慕尼黑本地人口的5倍之多。

旅行需要儀式感,用旅行赴一場狂歡!

啤酒節之所以出名可不止是喝啤酒這麼簡單,這裡彙集各地遊客,雖然膚色語言不盡相同,但大家都與德國民俗文化融合,洋溢著一樣的笑臉,氣氛熱鬧又和諧,不自覺的就能開心起來。再加上一系列的儀式,歡慶遊行,德國美食還有眾多遊樂設施,每一個都是讓人沉浸其中的理由。

旅行需要儀式感,用旅行赴一場狂歡!

節日中,女士們穿的低胸長裙叫“Dirndl ”,男士們穿的揹帶皮褲和格子襯衫也叫“Lederhosen”。

旅行需要儀式感,用旅行赴一場狂歡!

旅行需要儀式感,用旅行赴一場狂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