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筆下的綽號跟《風雲》中的綽號有什麼不一樣?

綽號在武俠小說或武俠電視劇中最為常見,它大概有3個作用:其一,增強人物的趣味性和傳奇性,能引起我們的想象;其二,綽號是人物形象性格的體現;其三,一個霸氣的綽號還能起到震懾敵人的作用。比如,在《水滸傳》中,當宋江報出名號之後,王英不僅不殺他,反而向他下跪謝罪。由此可見,一個牛氣沖天的綽號,甚至可以在關鍵時刻決定生死。

金庸筆下的綽號跟《風雲》中的綽號有什麼不一樣?

金庸在他的15部小說中,一共塑造了1481個人物,其中有綽號的有314人,比施耐庵《水滸傳》中綽號的數量都還要多。而且金庸取綽號,絕對不是隨便取取,而是有根有據地取。

金庸筆下的綽號跟《風雲》中的綽號有什麼不一樣?

雖然金庸24歲就移居去了香港,但你會發現他的小說實際上具有很濃厚的大陸氣息,根本就不像一個幾乎一輩子都居住在香港的小說家寫出來的。我們都知道,香港的文化跟大陸的文化實則是有很大差別的,就比如香港武俠劇跟大陸武俠劇的味道就截然不然。

金庸筆下的綽號跟《風雲》中的綽號有什麼不一樣?

我一直都很好奇,在香港生活了70年的金庸,為什麼他的小說大陸氣如此厚重呢?首先,他寫的小說都是屬於半文言半通俗式小說,這是一貫武俠小說的風格,而且也是大陸武俠小說的風格。而金庸給人物取的綽號就更加“大陸氣”了,比如,仁義陸大刀陸天抒、柔雲劍劉承風、神鵰大俠楊過、玉面佛苗人鳳等等。一聽這些綽號,就感覺很接地氣,江湖味很濃。

金庸筆下的綽號跟《風雲》中的綽號有什麼不一樣?

而《風雲》中的綽號,風格明顯不一樣。比如,風中之神聶風、不哭死神步驚雲、武林神話無名、第二奇蹟雄霸、麒麟魔斷浪等等。仔細揣摩,你會發現這些綽號跟金庸筆下的綽號完全不是一個味道,不像傳統的武俠綽號,港味比較濃。

金庸筆下的綽號跟《風雲》中的綽號有什麼不一樣?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請在評論區留言,感謝閱覽。


分享到:


相關文章: